杨临想了想,起身负手而立看向远处,留给法明一个高深莫测的侧影,开始装逼:“禅宗的精髓,要义只在顿悟二字。”
法明不自觉双手合十,眼中冒光:“还请师父详解如何顿悟。”
一滴冷汗不自觉的滑落,杨临顿了顿,看向法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马克思...啊呸...如来曾经讲过,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逐渐的积累,积累就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是质变,质变就是顿悟。”
“一啄一饮、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万事万物你都要留心,积累善因,终得善果。”
法明愣了,继而浑身一颤,然后缓缓打坐,闭目入定。
看到法明缓缓闭上眼,一动不动,杨临也愣了。
艹,这个样子...他难道又悟了?
这呆子自从掌握了《至尊供》之后,这悟性简直是开了挂一般啊。
杨临没有打扰他,而是背着手,继续欣赏野外的风景。
阳光正暖,空气正香。
远山辽阔,翠色扑面而来,亭下石桌旁,两人一站一坐,仿佛山水画中人。
远处的宋玉清许久未听到这边的动静,转头看了一眼,不禁呆住了。
他还是有些审美的。
许久之后,有清风吹动法明宽大的袖袍,仿佛平静的水面荡开层层涟漪。
空气中的香味也更浓郁了一些。
万籁俱寂中,法明缓缓睁开眼,目光更加明亮了。
“徒儿明白了。”
人的领悟跟自身的经历、追求和知识体系以及三观息息相关,以法明的基础和超高的悟性,杨临不担心他会领悟出什么歪理。
只是不知道他又悟到了什么玄妙。
但这,杨临一点都不关心。
他听到法明的声音,转过头来,看向他,点头称赞道:
“很好,保持住。”
“请问师父,何为如来?”
这个我还真知道,杨临缓缓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他并不想用自己前世的如来真身来给法明匡定一个具象来限制他的想象,好在自己还知道如来的另一层含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不败、不灭、不生、不死,是一种存在,又非是一种存在。阿弥陀佛,弟子懂了,如来,是佛。原来师父已经为我佛取好了名字。”
啊这...杨临嘴巴张了张,嗓子里牛逼两个字不知道该不该喊出来。
他的喉结动了动,稳了稳心神,“很好,保持住。”
法明起身,走向石桌,看向黄色文牒和两枚储物戒。
杨临走过来,拿起文牒道:
“你此去整合中土佛教,困难重重,这通关文牒,是你师父我向我师父要求,由他亲手所写,你弘法途中,有什么需求,凭此可以寻求任意一个镇妖司分部的帮助。”
镇妖司首座,陈公亲手写的通关文牒?
这是何等的宝贝?
法明身体颤抖,双手接过:“徒儿谢师父,谢陈公。”
“还有这枚储物戒。”杨临拿起一枚储物戒道:“这一枚储物戒中,是老宋从欲灭身上搜刮来的。里面有上百本西域佛经,和一些法器。”
“佛经全都是梵文,应该是原本原稿,你自己拿去研究,对你整理佛门经义应该有很大的帮助。那些法器也都是欲灭的,恐怕等阶不低,足够你在路上斩妖除魔用以自保。现在不用着急查看,路上慢慢看吧。”
欲灭的法器还有梵文原本的经书?
这些更是宝贝啊。
法明感动的热泪盈眶。
“还有一枚储物戒,是我为你准备的衣物和一些干粮和几百两碎银。”
几百两碎银?
平常百姓一辈子都花不完啊。
“师父...”法明哽咽的说不出来话了。
“若是钱不够用了,也可以拿着文牒到各处镇妖司分部支取。不必担心,会记在镇妖司总部的账上。”
“本来我想给你找个地方建一座寺庙助你弘法的,但陈公不许,想来是要考验你。”
说着,杨临拍了拍法明肩膀:
“徒儿加油,有我镇妖司的帮扶,办得好了,将来你就是中土佛门一哥。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心里负担。即使办不好,你也如鱼入大海,自由自在,好好活着,最重要。”
噗通一声,法明双手合十,伏地跪拜声音颤抖:“师父放心,徒儿一定将禅宗发扬光大!”
“起来吧。”
杨临伸手把法明拉起来,可对方就是不肯起,跪在地上悲痛不已。
一时间,一股莫名的离别伤感冲的杨临鼻子一酸。
怎么有种送自己孩子出远门的不舍。
他不再拉法明,抬头望了望四周,几次深呼吸,缓解了一下情绪,做向了石凳。
看着肩膀不断耸动的法明,心里也是一阵唏嘘。
镇国寺的事,对他来说也算是家破人亡。
苦命的娃啊。
而且他这纯良的性子,不知道将来不知道会遇到多少磨难。
叫我一声师父,搞得我都有当爹的责任替他操心了。
哎...
杨临叹了一口气:“法明,你是和尚,如此哭哭啼啼,让为师大为失望。”
法明停止了哭泣,慌慌张张的擦干了泪水抬头道:
“师父教诲的是,弟子着相了。七情六欲人生八苦,本就是烦恼之源,所以才有佛门戒律帮我们自戒。弟子愚痴,犯了十诫之一,还请师父责罚。”
杨临故作高深:“为师念你一片赤诚,责罚就免了。不过为师问你,大千世界渐欲迷人眼,为师你不在你身边监督,你又当如何自持啊?”
法明跪在地上,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双手合十: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卧槽?
杨临直接一惊。
这首诗他前世听过啊。
你怕不也是大能转世?
“这首诗是你做的?”杨临忍不住问道。
法明恭敬回答:“回禀师父,这不是诗,而是佛门常用的偈语,此偈语正是弟子刚刚心有所悟而作,用以回答师父的问话。”
杨临稳了稳心境,“很好。不过你还是没有懂得禅宗的精髓。为师点拨你几句。”
还好,这脍炙人口的几句,自己还是记得的。
说着他缓缓吟诵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声音不疾不徐,最后一个字落下,法明脑中仿佛闪过一道炸雷。
他的头脑瞬间清澈。
对禅宗的要义的把握更精进了。
只见他双手合十,表情再次变得虔诚起来:“多谢师父,弟子悟了。”
又悟了?
“很好。保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