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刘禅的书桌上,他伸了个懒腰,起床后开始洗漱。原本,他计划在今天举行大朝会,当众宣读圣旨,但在思考片刻后,他觉得还是先与丞相和其他重要大臣商议一下更为妥当。
洗漱完毕,刘禅换上训练服,来到御花园内的练武场开始进行晨练。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矫健,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
晨练结束后,刘禅回到勤政殿更换朝服然后来到理政殿,吩咐张正去宣召丞相、大司马以及六部等重要官员前来商议朝政。张正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后,丞相蒋琬、大司马赵云、吏部尚书董允、礼部尚书马谡等官员陆续抵达理政殿。
见到刘禅,众人纷纷行礼,然后各自就座。刘禅微笑着看着他们,首先询问了蒋琬等人在他不在这段时间里的主要政事。蒋琬等人详细地汇报了各项政务的进展情况,刘禅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表示满意。
听完汇报,刘禅将自己这次巡视的情况向众人做了介绍,并提出了明年举国征伐东吴的决定。这个决定引起了在场官员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析利弊。
经过一番讨论,刘禅最终拍板决定明年征伐东吴。接着,他又向众人提及了另外两件事情:一是打算让皇长子刘璿、皇次子刘瑶改封之国;二是要册立皇五子刘谌为美阳王,但暂时不让他前往封国。
这两件事犹如巨石入水,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几位大臣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这一片嘈杂声中,马谡的表现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刘禅,似乎早已洞悉了一切。从刘禅上述的安排,以及刘禅在巡查路途中对刘谌的疼爱有加,马谡已然猜出了刘禅心中的盘算——日后必定会册立刘谌为皇太子。
于是,马谡当机立断,出班奏道:“陛下,皇长子刘璿和皇次子刘瑶确实已经到了可以之国的年纪,只是我大汉对于封王的制度一直有所不同,微臣斗胆,不知陛下对此有何具体的方案?”
刘禅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朕自然清楚先朝七王之乱之事,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为了防微杜渐,朕决定不授予皇子或者其他封王过多的权力。他们可以掌管一支不超过两千人的卫队,以保卫自身安全。至于封国的军队和政务,则全部交由国相和封国司马处理。如此一来,既可保证封王们的安全,又能避免他们拥兵自重,引发内乱。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赵云走出队列,向刘禅拱手说道:“陛下,您的想法固然很好,但两位皇子至今尚未成婚,是否应该等他们完婚之后再行此事呢?”
刘禅闻言,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恍然大悟道:“哎呀,朕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随即转头看向马谡,吩咐道:“你礼部要抓紧时间,尽快挑选出合适的人选,让两位皇子早日成婚。待他们成亲之后,便可一同前往封国。当然,朕的媳妇人选,还是要让皇后和后妃们过过目,朕若有闲暇,也会亲自去看一看的。”
马谡连忙应道:“微臣遵命,稍后便立刻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