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这一晚发生在燕京城诗会上的事情最终还是让徐云风一个人出尽风头。
城中各处的诗会依旧还在热烈的开展着。
还有很多不错的诗词不断地流传到城中。
徐云风所挑选出三首诗词还没有在城中引起轰动。
但是徐云风今晚的所作所为必定会成为城中百姓的谈资。
徐云风的身份本就不凡。
他做出的一些事情本就已经在燕京城传播开了。
以女子为官,开创公立学堂。
让女子做教书先生,拼音蒙学之法。
将要娶两国公主和一国郡主。
这些事情每一件都不是一件小事情。
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够在燕京城引起轰动的大事情。
徐云风的名声早就传遍了燕京城上上下下。
今晚到三国诗会上甩出三首诗的事情也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
第二日清晨。
在冬日里的寒气之中,燕京城也是渐渐的开始散发起生机。
城中的百姓也开始了每日的生活。
昨夜有不少的人是彻夜狂欢。
但是燕京城里数量最多的平民百姓也只是狂欢了一些时间就休息了。
毕竟这天气还没有暖和起来。
大晚上的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傻乎乎的冻着。
昨夜参加诗会的人都多数睡得迟一些。
他们自然是不会害怕挨冻的。
毕竟那一家的诗会也不会不备足炭火。
举办诗会的各家自然是会保证诗会上的众人不会受到风寒。
甚至是也早已准备好了让客人们居住的房间。
清晨还有着准备妥当的热乎乎的早饭。
一些个起来吃过主人家备好的热饭的客人,道谢之后就开始往自己的家里走去。
也有着一些人也不急着回家。
反倒是相约昨夜没在一起的友人谈论着昨夜的诗词。
徐云风在三家诗会上甩下三首诗词的事情也慢慢的传开了。
对于徐云风怀疑者依旧还有。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相信的。
徐云风的名声也不尽是之前的坏名声了。
燕京城中有不少的人都知道了徐云风的拼音蒙学之法。
虽然还不曾流传出来,可是有书院背书。
还是让很多人信服的,也让很多人对徐云风有着一些好的印象和看法。
那那些个不相信徐云风拿出的诗词是自己的作出的人。
其实他们对于拼音这件事情也是有着怀疑的。
他们不仅仅是不相信诗词是徐云风作的,就连拼音也觉得是徐云风让别人弄出来的。
人们心中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
相信徐云风的人不用一个一个的去解释,他们也会相信徐云风。
不相信徐云风的人,即便是徐云风亲自去跟他们解释,他们依旧不会选择相信徐云风。
不过诗词这种事情毕竟只是一件小事。
徐云风自然也不会跟那些个说他找人代笔的人去解释。
他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他的诗词本来就是抄的。
只不过不是抄的这个世界的人的。
上元节发生的事情伴随着徐云风这个名字又一起出现在了燕京城百姓的耳中。
每当听到徐云风的事迹的时候。
总会有一两个人问道:“就是那个要开免费学堂的燕国太子?”
也会时不时伴随着几句羡慕的话头。
“也不知道咱们燕京城什么时候也能开免费的学堂。”
普通的百姓的确是很少有人让自家的孩子去学堂读书的。
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心里是不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去读书识字的。
只不过是他们没有那给自家孩子念书的钱。
要是有免费的学堂。
没有百姓会不乐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去学上一些东西的。
在这个年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能够识字的人通常也是受人尊敬的。
再不济。
读了书、认了字,也能有个代写书信的营生。
徐云风的名声助长着诗词的传播,诗词的传播又反过来助长着徐云风的名声。
渐渐的也是在燕京城里传播开来,更是向着其他的地方蔓延而去。
王清茹更是为徐云风的名声添了一把火。
燕京城不日也会开办免费的学堂,会招收普通百姓孩子念书识字。
只不过燕京城毕竟是四家共分。
王清茹开设的免费学堂自然是在属于燕国的城区开设的。
至于这些功劳,自然是被王清茹安在了徐云风头上。
徐云风的形象在燕京城百姓的心中就变得更加的高大了起来。
尤其是西城区的百姓。
他们的心中是对徐云风充满了感激之情的。
毕竟这是有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即将是成为受益者。
他们已经是开始打听学堂什么时候开学,招收学生有没有什么要求了。
就连其他三个城区也有百姓想着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念书。
念书这种事情还是很受欢迎的。
要是免费念书,就更加受欢迎了。
甚至都有人拐着弯的找到了王家的一些下人,就是想着给自己的孩子争取个读书识字的机会。
很多的父母都教育自己的孩子。
用功读书,将来考个好功名光耀门楣。
但是还有很多的供不起孩子考功名的父母,他们只是想着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多认一些字。
能够成为一个读书人,就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毕竟要没有什么奇遇,普通的老百姓家里几代人也难出一个读书人。
本来武安侯和平津侯都没有把这免费学堂当回事。
可是发生在燕京城的情况让他们不得不把这件事情重视起来。
从免费学堂这件小事里面,他们看到的是巨大的阴谋。
他们看到的是徐云风在谋取天下的巨大野心。
这小小的免费学堂,就是徐云风在谋取民心。
这件事情要是没有得到重视。
不出几十年,燕国必定是天下民心所向。
他们急忙写了奏章派人紧急的送回了各国。
奏章之中把免费学堂这件事情的厉害关系剖析的十分清楚。
应对的免费学堂的办法也很简单。
无非就是两种。
一种是让徐云风办不下去,另外一种就是有样学样。
很明显第二种办法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派人送出奏章的同时,武安侯和平津侯也安排人开始筹备学堂的事情。
这些事情徐云风都不知道。
他已经带着云亦欢等人的队伍离开了燕京城。
只不过他人虽然走了,他的传说依旧是留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