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元诗会上的众人还在惊讶之中的时候。
一名下人却是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场中,他小心翼翼的在场中扫视了一圈。
待看到自己要找的人之后,就抬起脚步朝着目标快步走去。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纸,目标赫然是场中的平津侯孙论。
“平津侯,恐怕是徐云风那小子在你们晋国诗会上又作出了一首诗吧。”
下人还没到孙论的身前,武安侯就猜到了恐怕是徐云风又到晋国举办的诗会上走了一遭。
“把那诗作拿来,直接念与众人听便是。”
武安侯此话一出,孙论自然是笑着答应了下来。
“你把诗作交给武安侯便是。”
下人听到自家侯爷的吩咐也就将手中的纸张递给了武安侯,然后就退离了场中。
“父亲,不如让女儿来念这首诗如何?”
原来是收到消息的云亦欢几女来到了场中。
她们早就已经知道徐云风的去处,也在众人之前就看到了徐云风的那两首诗。
只不过她们却没有在看到诗之后就赶到场中。
而是等徐云风在晋国的蒲水诗会上作的诗词出现之后才过来。
有人通知孙论,自然平阳公主也就得知了消息。
所以四人这才赶了过来。
在场的学子纷纷向着云亦欢三女打招呼。
他们多是三女的爱慕者,对于三女的出现正是欢喜不已。
即便是知道她们即将嫁给徐云风,依旧是热情不减。
这也是三女没有跟那些参加诗会的女眷待在一起的原因。
此时来到场中。
也是想要看看徐云风在晋国的蒲水诗会上写出了什么诗词。
“好,那就由你来念给众人便是。”
武安侯本来就没打算自己念给大家听。
他堂堂一个侯爷,还是不会干这种跌份的事情的。
毕竟他对诗词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他原本想的也是交给身旁的一个中年文士去念。
不过现在自己的女儿来了,也想念一念,他自然没有不成全的道理。
纸张到了云亦欢的手中,她先是看上了一遍。
然后掩盖下自己眼中的震惊。
接着便开始为场中的众人念了起来。
“这是一首词,唤作《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伴随着云亦欢柔和婉转的声音,在场的众人也是听完了这一首《青玉案—元夕》。
场中一时之间陷入了寂静之中。
接着有些人便开始口中喃喃着刚刚词中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自语了许久。
云亦欢平日里也少不了学些诗文,文学功底也是有的。
这首词她仅仅只是按照韵律认真的诵念着,却是是隐隐的贴合了词句的意境。
古代词人写上元节的词句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一首词从极力渲染上元节的绚丽多彩的热闹场景入手,反衬出了一个孤高淡薄、超群脱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其中还寄托着辛弃疾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质。
全词采用对比的手法。
上阙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景。
下阙着手写了主人公在美女如云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
这首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让人余味无穷。
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整首词的升华与凝结。
“这不会是那燕国太子从他人手中买来的吧?”
“这种事情倒也......”
前者的话话声音不大,语气之中也是试探性的,但在安静的场中也是都能够听得到的。
后者显然也是下意识的就要同意。
毕竟徐云风的事情大家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众人起初是被这首词给镇住了。
这场诗会本来大家就是存了跟徐云风比斗的心的。
当然也有人就直接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也就在后者还没说出话的时候,一声大喝陡然响起。
“克勤!闭嘴!”
说话的名叫唐克勤,听到这一声大喝,立马吓了一跳。
循声望去。
就看到了自己的爷爷正对着自己怒目而视。
唐克勤本是燕京城本地人,他的爷爷唐年礼也是城中有名的名士。
作为燕京城中有名的名士,唐年礼自然也是受到了邀请。
他就带着自己的孙儿一同来到了此次诗会。
却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儿这个时候竟然犯糊涂。
唐年礼的暴喝也是让众人的都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了神。
唐克勤也是在自己爷爷的大喝声中知道了自己刚刚说错了话。
此时也是急忙低着头不再言语。
“这种话可是你可以随便说的?”
唐克勤不敢再说话,唐年礼却是不得不对着自己的孙儿进行训斥。
现场众人的目光也是集中在了两人的身上。
看着自己的孙儿,唐年礼继续进行着补救。
“我且问你,若是你有这么好的一首词,你会愿意拿出来卖掉吗?”
他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众人也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唐克勤也知道了自己爷爷的意思,身体忍不住的颤抖了一下。
然后语气干涩的朝着自己的爷爷行礼。
“孙儿......孙儿自然是不会拿出来卖掉的,孙儿刚刚是糊涂了。”
唐年礼见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接着就又看向了在场的众人。
“若是老夫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首词,老夫也是不可能卖出去的。
毕竟这样的一首词是能够流传千古的。
在我等文人的眼中,又岂是些许金银可以比拟的。
老夫并不觉得能够写得出这首词的人会把它卖掉,用这首绝佳的词作去换取些许的金银。
老夫认为这首词就是燕国的太子殿下所作,绝不可能是从他人手中买来的。”
唐年礼的逻辑分析是没有毛病的也是得到了在场诸多人的信服的。
等到唐年礼说完话,武安侯和平津侯也站起来对着场中的众人训诫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