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安园的事,姜就和顾淮打道回京。
在回家的马车上,姜婉直接告诉他:“兵器已经有了,师父之前一封信说,兵马也有了,现在就是粮草的问题,就看萧氏答不答应。”
“你不担心兵器的事,是因为很早就开始准备了。”顾淮能认出来,这些管事匠人,都是出自谢氏。
姜婉没有找他,也没有找过母亲,谢氏那边也没有消息传来。
有这个能力的,顾淮只能想到刚刚出嫁不久的谢十一娘。
“是十一娘帮的我,她要我帮她办一件事,让韦氏没有精力去插手太原王氏的家族内务。”
“太原王氏现任族长的母亲,已有八十高龄,是韦右相年少时期最敬重的堂姐,如今韦家虽自顾不暇,但右相在朝一日,韦家依然能左右王氏的重大决策。”
顾淮摩挲着指腹,静静道:“十一娘想要替他夫君争下一任族长的位置?”
姜婉感慨:“你母亲出嫁时动了谢氏根基,如今十一娘祖父中毒身亡,若非你母亲、舅舅和十一娘父母冰释前嫌,联手稳住谢氏,这会儿谢氏怕是已经被瓜分。”
顾淮目光微凝:“谢氏内部争得再厉害,也绝不会用下毒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定然是其他世家,看上了谢氏手里的东西,对十一娘祖父动了手。”
“我猜太原王氏插手了,还和京城韦氏有关,所以十一娘想要韦氏死。”姜婉抬眸,迎上顾淮的视线。
“韦氏被太子拖累,现在自身难保,最关键的还是右相的身体撑不了久,他不能再去上朝了,上次我见到他,印堂散发着死气,分明已是病入膏肓。”
想起那天韦右相的神情,顾淮忍不住叹道:“右相英明一世,临到死前被一群贪心糊涂的子孙连累,父亲已经将证据呈送到陛下面前。
陛下看在右相的面子上,暂时没有提这件事。一旦右相病故,韦家定会被陛下清算,太子这个时候还想抱住万家这棵摇钱树,真是糊涂透顶。”
对于太子的做法,姜婉嗤之以鼻:“所以右相才坚持去上朝,想必他心里是清楚太子和韦家的处境,才拖着病体上朝给韦家续命,可惜太子看不清形势,自己找死,这下陛下只怕真动了废掉他的心思。”
顾淮凝神沉思了会,又问:“皇后一直没反应,她到底怎么想的?不像是要保韦家的样子?也没有说要和韦家划清界限。”
皇后的沉默,让姜婉莫名想到了姜升:“会不会是到时候牺牲韦家和太子妃,再给太子续弦?可是,京城也没有合适的——”
话说到一半,姜婉陡然抬头看向顾淮,两人视线交汇,齐齐明白皇后到底在等什么?
是顾茹!皇后想让顾茹给太子当续弦!
按照太后和皇后母子的关系,她肯定也知道。
“难怪最近太后娘娘经常叫茹娘去宫里,说是陪公主,实际上给太子和茹娘制造机会。”
顾淮面沉如水:“我们回去后,和母亲茹娘商议下,她的婚事必须定下了。”
他们回到顾家时,天色已晚,顾淮直接来到迎园,谢氏正在盘算除夕的进出账。
“晏清?你怎么来了?不是和三娘休息了吗?”谢氏最近从郝嬷嬷那里得知,儿子的病情大有好转,心情很是激动。
这件事姜婉功不可没,本来谢氏还很忌惮她,发现儿子的病情好转,顿时又生出犹豫来。
如果姜婉能留下来,或许晏清的身体能彻底恢复。
郝嬷嬷自幼学医,是她从谢氏带来的医婆,除了她,没有人知道。
当初挑中姜婉,也是郝嬷嬷断定,姜婉很适合生养,包括姜婳,姜妍,姜婵还有姜嬉,她们姜家姑娘,皆是易孕体质。
谢氏最看重的便是这个,一旦儿子身体好转,姜婉定能快速怀上。
“我们去了趟胡玉楼。”顾淮近来和母亲交流很少,在姜婉点名郝嬷嬷会医后,他还支开了郝嬷嬷,只是如今涉及到妹妹,他不能不管。
“我知道,你们碰到了什么不能解决的事?”谢氏请他坐下,看了眼门外,“三娘呢?没和你一起回来吗?”
话音刚落,姜婉就拖着睡眼惺忪的顾茹进来。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吗?最近陪着公主骑马射箭累死了,只有太子殿下过来,我才能休息会。”
姜婉松开手,关好房门,拉着顾茹过去坐下,神色凝重道:“皇后要牺牲太子妃,等太子妃死后给太子续娶,她看中的人是茹娘。”
“什么?”顾茹陡然清醒,揉揉眼睛,又拧了自己胳膊一把,顿时痛得她眼泪狂飙,这才知道不是做梦。
“你们也发现了?那刚好,我与黄夫人商议着,正月十五就定下和茹儿和黄二郎的亲事。”
谢氏说完,起身去梢间里,拿来两张八字,放在他们面前,“虽然只是半吉,但也不错。”
顾茹呆了半晌,反应过来后,赶紧拿起桌面上的八字,看了又看,了她看不懂:“娘!你怎么都没有和我说过?”
“和你说什么?若是不着急,你慢慢挑就是了,现在皇后看上了你,想让你给太子当续弦,这太子妃还活着呢,她和太子还生了一对儿女,你嫁过去,给人继母吗?”
谢氏从顾茹身上收回视线,看向姜婉:“谢谢你替茹儿操心,太后第二次请她进宫,我就猜到了她们的意图。”
姜婉敏锐的发现,谢氏对自己暗暗亲切,甚至带着点讨好。
茹娘和谢氏是不一样的人,姜婉不会一概而论:“婆母不用客气,我一直当茹娘是亲妹妹。”
比起姜家那两个妹妹,一个是自私自利的墙头草,一个是处处攀比的小蠢货,顾茹读的书多,性子懒散些,到底和她们不一样。
姜婉和谢氏客客气气,顾茹却气炸了,她才不想嫁给黄二郎,自己的婚事怎么能这么草率?!
顾淮忽道:“母亲要不问问茹娘的意见?婚姻大事,不能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