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妃的出身与谢氏的出身,是在场所有人最相近的,所以她并没有在意姜婉的外貌,而是在观察她的坐姿和仪态。
一番打量下来,能看出来姜婉极守规矩,是谢氏教出来的人,但明显她的仪态还不到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紧张感。
此时的姜婉像是穿了一双挤脚的鞋,整个人看着没事,但若真行动起来,肯定会暴露出问题。
晋王妃再次看了眼谢氏,心里笃定,今日顾夫人必定会处处带着姜氏。
这便是世家女的本能,晋王妃从不会轻视任何人。
最后便是风华正茂的岳淑妃,视线没有看姜婉,但至始至终拿余光打量着她。
在这个大殿里,只怕她才是最清楚姜婉底细的人。
姜妍告诉她的不多,但也能勉强猜出一二分来。
被长姐算计,结果拼死不从,也不知怎么救了顾淮,竟飞上了枝头。
当真是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太后给了足够的缓冲时间,话题一转,目光落到姜婉身后:“说起来,三娘与晏清也是在静安府邸上相识的,到如今,哀家也不知道,三娘如何得了你的青眼?陛下偏说,是晏清自己瞧上的,哀家可有点不信呐。”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直接将视线聚焦在姜婉身上,永平公主更是直接盯着姜婉,眼里都要冒火花了。
永平公主心里实在不服,也不信顾晏清娶姜婉是自愿的!
肯定是姜婉这个狐媚子仗着一张漂亮脸蛋,勾引了顾晏清!
太子妃皇嫂也说过,这个世上没有哪个人不爱美色。正如永平自己,第一次见到顾淮便心生喜欢,不就是因为他生得如芝兰玉树,温文尔雅么?
谢氏笑着解释:“这个臣妇真的不敢欺骗太后娘娘,晏清感念三娘的相助之恩,愿娶她为妻的。在此之前,三娘没有见过晏清,帮助晏清也是她心地善良。”
说到这里,谢氏转头看着姜婉,无奈道:“说来也是缘分,这孩子深得我心,纵使门户不对,我也愿意晏清娶她进门,还我的儿媳妇。为人妻,最重要的还是脾性和品行,旁的我也不要求了。”
太后火眼金睛也愣没发现她有说谎的痕迹,只能叹道:“你替晏清挑了大几年的媳妇,各种要求那是一个比一个高,没想到,最后却是随了晏清的心意,不过也是,到底是为人母,儿子喜欢,做母亲的又哪能真的棒打鸳鸯呢。”
说罢,太后看了眼忿忿不平的永平:“你这丫头可听到了,是晏清自己瞧上的!顾夫人也没有办法!”
谢氏笑着应和:“永平公主金枝玉叶,有陛下和太后娘娘在,以后自会替殿下寻到佳婿!”
永平公主仍旧不服,她想叫走姜婉,但太子妃对她摇摇头,只好作罢,气呼呼和太后等人告辞,快步离开了这里。
经过姜婉身边时,还故意瞪了她一眼。
只可惜,姜婉眉眼低垂,压根看不到。
想到这个,永平公主更气了,脚步更快了,招呼着陪读的贵女,呼啦啦的离开了兴庆宫。
她要去勤政殿,听说顾淮今日早早进宫,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了。
永平实在不能相信,顾淮是个只看容貌的肤浅之人!
快到了勤政殿时,永平公主突然停下来,又有点后悔,万一顾淮承认他是肤浅之人怎么办?
犹豫之中,太子与顾淮同时从勤政殿出来。
永平公主立转过身去,想假装经过这里,但太子已经发现了她,并且出声喊道:“永平!你怎么来了?”
太子说完,便看向了身边的顾淮,心里遗憾,可惜了,顾淮已经娶妻。
不然永平嫁给他,以父皇的爱才之心,肯定愿意破格让顾淮入仕,到时候他自然能添了这一份无比重要的助力。
迫于无奈转身的永平回头,在看到顾淮向她作揖行礼时,还是从前那边生疏客气,顿时怒气冲上了脑子,不管不顾的大步过来质问:“你当真是看中了姜氏的皮相才娶她的?”
顾淮微怔,随即恭敬回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永平公主都快气哭了:“可是你母亲说,是随了你的心意,才同意你娶她进门的!”
听闻这话,太子思考了下,天下所有母亲都可能因儿子而退让,但顾夫人断不会这般,定是永平公主只顾着随了晏清心意这句话。
果然身旁的顾淮立刻又说了句:“父母之命,便是小民之愿。”
永平公主听了,直接眼泪簌簌而下,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没想到……你,你竟然也是,也是,这种人!”
她再也控制不住,擦着眼泪,提着裙子,小跑着离去。
太子望着她的背影,很有些心疼:“晏清,永平她是真的将你放在心尖上的。”
顾淮立刻拱手纠正:“太子殿下千万不要再说这种话,有损公主殿下的清誉。且小民已经娶妻,不能让她背上无谓的压力。”
听到顾淮竟然提到了姜婉,太子惊讶的望向他:“你当真……”
话还没有问出来,自政事堂过来的太监匆匆赶来报喜。
“顾公子!顾公子!陛下有旨,擢升顾大人为中书令!诰封顾夫人为正一品命妇!请顾公子留步!”
太子惊了,再次看向顾淮,这边是父皇今天特意将顾家大房四口人请进宫的原因吗?
自父皇登基以后,中书令一直空缺着一位。
这次顾望能升做中书令,那便说明原来的中书令,已经请辞告老还乡了。
太子心里很遗憾,前任中书令虽不站队,但拥护的一直都是嫡长。
他作为父皇的嫡长子,本来不用担心的,偏偏晋王也被父皇留在了京城,实在让他寝食难安。
晋王生母萧贵妃看起来被冷落,但实际上,是萧贵妃冷落他父皇,自从永平出生后,他父皇再也没能踏进玉华宫过。
顾家父子被父皇如此看重,太子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拉拢,但顾家一直说的是,想要做纯臣,不参与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