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齐王已经在太极殿后殿等候钟声,而就在此时,太极殿门被推开,晋王、燕王、福王、康王、祁王、信国公、安国公、窦相、苏相、张禄依次进入太极殿。
张禄转身跟天龙卫说道;“闭门,非散朝不得出。”
“遵命!”
诸位亲王、国公、两位相国皆入列站好。
其余人都上前打听。
“信公,今日可是有事发生?”
“晋王殿下,陛下如何了?”
“窦相,有什么事情您老得跟我们通个气阿。”
……
“安静!”
张禄在丹陛之上大喝一声,随后说道:“大朝会将在丑正时开朝,列位大人请稍等片刻。”
众人皆两边站立好,不敢在大声喧哗。
少顷,太极殿外响起了东极钟和西极鼓,连响九十九声。
声音一起,朝臣就乱了
“为何深夜鸣钟鼓!”
“不对,这是陛下…”
“陛下!\t”
……
已经有人发觉这钟声鼓声不是一般得钟鼓,乃是登龙钟鼓,若响九十九声,必定为陛下龙驭宾天。
一时间,群臣已然知道发了什么事情,于是朝上开始哭声一片,众臣哀哭。
“陛下......”
“陛下,老臣来陪你了.....”
“陛下.....”
..........
张禄见状,只能大声宣布:“请信国公主持朝会!”
信国公出列登上丹陛,然后大声说道:“先帝适才已经在太和殿龙驭宾天,群臣跪!”
群臣跪下痛哭
“陛下!恭送陛下登天!”
“恭送陛下登天!”
........
信国公:“起!再跪!”
群臣再拜:“恭送陛下登天!”
信国公:“起!再跪!”
群臣再拜:“恭送陛下登天!”
信国公大喊道:“起,恭迎新君登殿临朝,统摄万方!”
齐王身穿衮服、天子冠冕从侧面走上陛下龙椅,然后转身面对群臣,缓缓坐下。
信国公取出陛下传位诏书:“陛下遗诏,群臣接旨。”
群臣皆跪:“臣等恭听圣训!”
信国公:“承天启运,陛下诰命,朕之皇二子拓跋律,性情仁厚、孝义忠良,乃博学广闻,少有贤明,承上可以宽仁治国、启下可以孝义宽待亲人臣属,朕实感欣慰,特命继承朕之遗训、入奉宗祧,继皇帝位,钦此。”
“臣等领旨!”
信国公:“众臣参拜新君。”
信国公下到殿下,双手高举遗诏,率先跪下到:“臣,信国公首辅大臣独孤文钦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安国公等公侯、晋王等亲王、窦相等朝臣皆跪拜:“臣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群臣连续三次跪拜,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齐王此刻已经是新君,见大礼已成,说道:“众为卿家平身,朕初登大宝,还需要多多仰仗各位爱卿,昨夜突闻各种噩耗,心中大乱,但是今日群臣皆在,还是有两件大事需要与众臣商订。”
拓跋律:“窦相、苏相。”
“陛下,臣在!”
拓跋律:“今日先帝的国丧之事,朕命两位相国主理,窦相为正、苏相为副,有两位卿家主持,定可让父皇安然归陵,请窦相主持朝议。”
“臣等领旨!”
窦相战起来,来到丹陛之上,转身说道:“工部尚书孙应新!”
“下官在。”
“泰陵营造进度如何?”
孙应新:“回窦相,整体工程接近完工,陛下停灵四十九日,泰陵工期可在一个月内全部结束。”
窦相:“好,礼部尚书戴兆廷!”
“下官在。”
“从现在开始,陛下大婚、齐王大婚之事全部暂停,全力主持陛下国丧之事,一应物件准备不可疏忽!”
戴兆廷:“回窦相,陛下冥福之物,礼部早已经在准备,加上一些赶工之物,在不下归陵之前的半个月之前,就快要全部入陵。”
“好,此事办妥,你有大功。”
“谢窦相。”
“今日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定先帝封号,庙号!以彰陛下功德!众臣有何建议,可当庭说出,群臣商议!”
大理寺卿钟劲松出列道:“相国大人,天下无人不知道相国有绝世才学,也是先帝潜邸之臣,跟随先帝一路创业,才有了魏国今日之强盛,所以下官以为窦相国提议为尚佳。”
所有汉臣都一一出列复议
信国公见状叶出列复议,晋王也表示如此安排妥当。
因此窦相点头道:“既然大家都推本相提议,本朝以孝义治理天下,没代帝王都冠孝为首字,第二个字为先帝一生功业的概括,先帝安定社稷、安定黎民、安抚胡汉、安定南北、定字可概括陛下之一生功业,推封号孝定,庙号依照本朝帝皇排序为世宗,定先帝封号庙号称大魏孝定世宗皇帝。”
窦相转身跪下:“陛下不知对微臣拟定的先帝封号庙号可有异议!”
拓跋律点头:“朕认为窦相所拟合适,群臣可有异议!”
群臣皆答:“臣等无异议!”
拓跋律:“请尚书省拟旨,朕用玺,辰时讣告天下,万民同哀。”
窦相:“臣领旨。”
窦相起身转身对所有人说:“陛下将在今夜设灵堂与太极殿,明日辰时入宫,在太极殿外广场吊唁哭灵。”
陛下国丧之事窦相已然安排妥当,拓跋律有唤出一人:“信国公、安国公。”
“臣在。”
拓跋律:“今日朕初登大位,一应登基之事由信国公、安国公主理,信国公为正、安国公为副。有请信国公主持。”
“臣等领旨!”
独孤文钦起身走上丹陛,先向陛下行礼,然后转身对说道:“陛下登基,今日需要议论三事,定陛下年号、正太后皇后之位、定储君之位,登基大典需在国丧之后,再另行安排。”
独孤文钦道:“当朝名动天下之大儒有三人,左相窦晏、太子太辅王泉、太学司业郑玄,今王泉故去,故而本公请窦相和郑司业提请陛下年号。”
窦晏出列道:“陛下,老臣适才已经为先帝建言封号庙号,所以这次先听郑司业的建议吧。”
郑玄出列思索片刻道:“先帝以观政为年号,乃是希望效法中原法度治国,以成就伟业,今日陛下继承先帝遗命,故而微臣认为陛下可以元兴为年号,承先帝遗命,不该其政,为元,为孝义,承袭而延续先帝之兴盛,更盛与先帝,为兴,故而可以元兴为年号。”
独孤文钦也问:“陛下以为如何?”
拓跋律道:“郑师父建议之元兴,寓意极好,不改先帝之政为孝、兴国利民为义,朕认为很好,就以元兴为年号。”
独孤文钦:“陛下定下年号,元兴,今天延续先帝年号观政,明年将行陛下年号为元兴元年。”
群臣跪拜:“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独孤文钦又道:“陛下登基,生母先帝皇后独孤伽罗为圣母皇太后,此当无异议,封宸贵妃,为宸太贵妃、封纯妃为纯太妃,另先帝曾册立南朝女苏氏为丽妃,怀有陛下遗脉,先居住与丽华院安胎,尊陛下善待之遗命,尊为丽太妃。”
拓跋律:“如此甚好,丽妃父皇有所交代,待丽妃生下父皇子嗣,将入宫奉养,朕之幼弟妹将由朕亲自教养,养于宫中。”
群臣皆言:“大善!陛下圣明”
拓跋律见今日一切顺当,就干脆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皇后人选,窦莞儿乃朕之发妻,生皇儿,历来无过失,且贤明闻达海内,父皇虽然之前命其去静庵于宸太贵妃一同理佛,但是朕从未出妻,故而窦莞儿始终为朕的正妻,因此必定迎回未央宫中,册立为皇后。”
群臣也知道新君的心意,此时自然不会有人出言反对,此时独孤文钦道:“陛下,先帝曾经为陛下赐婚,梁国与我魏国结亲,公主必须为太子妃,日后为皇后,以此彰显两国之情谊,如果陛下决意迎窦莞儿为皇后,需要一个妥善的说辞。”
窦相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儿正位皇后,见独孤文钦如此说,脸上有些挂不住。
此时拓跋律解释道:“父皇赐婚在于为太子择正妃,朕已经登基,并且正妃并未休妻,故而不适合迎娶永慧公主,根据父皇遗命,晋王将为皇太弟,故而由晋王迎娶永慧公主,乃最为妥当的办法。”
陛下如此说,燕王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但是也不便直接发作,故而出列道:“陛下,三哥早有父皇赐婚永琳公主,所以若三哥迎娶永慧公主,恐怕不妥。”
拓跋律解释道:“永琳乃南朝颖王之郡主,而永慧乃南朝长公主,故而永慧和永琳可以同嫁三弟,永慧为正妃、永琳为侧妃,符合两人的身份,也对皇叔有一个妥善的交代。”
燕王还打算争辩,不料晋王出列道:“多谢陛下恩典,臣弟遵旨。”
抢先将事情做实。
拓跋律说道:“窦相国,明早尚书省颁诏,以元兴为年号,国丧之后大赦天下,母后为圣母皇太后、窦莞儿为皇后、其余宸太贵妃、纯太妃、丽太妃封号定下,立晋王为皇太弟,赐婚永慧公主为正妃、永琳公主为侧妃。”
窦相出列道:“臣领旨。”
拓跋律又吩咐礼部尚书:“戴兆廷,明日备好册立皇后的圣旨及皇后袍服,礼部安排行驾,朕亲自去接皇后回宫。”
戴兆廷:“臣接旨。”
独孤文钦回头道:“陛下臣主持之事已定。”
独孤文钦归列
拓跋律最后说道:“诸位卿家今日辛苦,如此惊变,明日还需辰时抵达,尚有两个时辰可以休息,散朝吧。”
张禄大呼:“散朝。”
新君转身离去,诸位朝臣今日信息太多,也不便攀谈,都各自散去。
如此变化多端的一天,总算尘埃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