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暗中给反战派中的亲秦势力提供些许支持,不必直接出兵,只需让他们维持住局面,防止统一派一家独大。
如此一来,西域便会持续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既不会强大到威胁我们,也不会因过度混乱而引发不可控的局面。”
苏长青微微颔首,摩挲着下巴。
“这暗中支持亲秦势力,说说容易,可若被察觉,怕是又会生出事端,引来其他势力联合针对我大秦,如何确保万无一失?”
诸葛亮胸有成竹,神色镇定。
“陛下放心。
臣建议选派一批精干的特工,伪装成商旅,携带物资,秘密与亲秦势力接头。
这些特工皆由锦衣卫训练,行事隐秘,善于伪装。
物资方面,也不要过于显眼的军备,以粮食、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主,既能增强亲秦势力的实力,又不易引人怀疑。”
苏长青微微眯起眼睛,沉声道。
“孔明,你所言虽有道理,但朕意有所不同。
独孤嫣然与复国军才是朕要支持的对象。
朕准备以此为切入点,插手西域,支持复国军壮大,在统一派后面埋一颗钉子。”
诸葛亮微微一怔,眼中闪过思索之色,却并未插话,静静等着苏长青继续说下去。
苏长青站起身,负手在书房内踱步,说道。
“朕的想法是,支持独孤嫣然复国,再以此为跳板,逐一地对西域进行侵蚀,最终将整个西域纳入大秦的版图!”
“陛下宏图伟略,只是……”
诸葛亮终于开口。
“独孤嫣然及其复国军,虽有复国之志,但实力毕竟有限。
且西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均不愿大秦插手,恐会联合抵制。
扶持他们,过程怕是艰难重重。”
苏长青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诸葛亮,嘴角浮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这些朕岂会不知?
但富贵险中求,朕既然下定决心,就不惧任何阻碍。
只要我们谋划得当,何愁大事不成?”
“陛下圣明。”
诸葛亮拱手道。
“既如此,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与独孤嫣然取得联系,表明我大秦支持之意,了解其需求。
同时,在物资与军备上给予援助,助其扩充实力。
但也要警惕,不能让她察觉到我们的最终目的,以免生出变故。”
苏长青重新落座,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点头道。
“正合朕意。
孔明,此事便交由你与锦衣卫一同操办。
务必做到机密行事,万不可走漏风声。”
“臣领旨!”
诸葛亮起身,领命。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苏长青目光炯炯,接着说道。
“一旦复国军开始大规模动作,统一派绝对会行动起来,对复国军展开打击。”
“朕决定派武侯关羽、吕布、张飞和贾诩,带领两万骑兵、三万步兵前往西关。”
诸葛亮听闻,心中暗自思量这兵力部署,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苏长青继续道。
“必要时刻,出兵西域,确保西域在掌控范围内,绝不能让任何一方一家独大。
最重要的是,保护复国军。”
“陛下此举深谋远虑。
关羽、吕布、张飞皆为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贾诩智谋过人,定能辅助三位将军。只是这出兵时机……”
“这出兵时机,便由他们根据西域局势自行判断。
朕授予他们临机决断之权。”
“但朕要他们记住,一切行动以大局为重,不可意气用事,既要护好复国军,也要达成我大秦在西域的战略目标。”
“陛下放心,臣定会将旨意传达清楚。”
诸葛亮拱手应道。
“只是大军调动,粮草辎重的筹备也需尽早安排,臣会立刻与户部、兵部协同,确保后勤无忧。”
“好,有孔明操办,朕很放心。”
苏长青神色稍缓,靠向椅背。
“还有,此次行动,锦衣卫要做好情报工作,大军未动,情报先行,绝不能让我军陷入被动。”
“臣遵旨,这便去安排。”
诸葛亮再次行礼,而后转身快步离开御书房。
............
诸葛亮离开御书房后。
苏长青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随后扬声唤道:“曹公公。”
曹化淳闻声,立即小跑进来,恭敬地垂手站立。
“陛下,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宣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即刻进宫,朕有要事交代。”
“是!”
曹化淳领命而去。
苏长青起身,走到一副巨大的大秦疆域地图面前,地图上详细的画着大秦和周边各国的地形。
沉思片刻后,他的拳头重重锤在西域的位置。
西域这块宝地,定要拿下。
……......
半个时辰后。
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匆匆赶来。
两人进了御书房,忙不迭地跪地行礼。
苏长青抬了抬手。
“两位爱卿平身,今日唤你们来,是为了出兵西域一事。”
户部尚书李斯一听,脸上露出难色。
“陛下,这出兵打仗,粮草军饷耗费巨大,如今国库虽有储备,但近期各地修缮水利、赈灾也花去不少……”
苏长青眉头微皱。
“朕知道困难,但西域局势关乎大秦未来,不可不重视。
你回去后仔细核算,看看如何调配,必要时,可从其他不急之务中挪些款项过来。”
李斯连忙应道。
“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筹措。”
苏长青又看向兵部尚书王柏川。
“此次出兵,务必确保兵马精良、装备齐全。
关羽、吕布、张飞他们所率部队,要优先配备最新的军械,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王柏川挺直腰杆。
“陛下放心,臣会尽快安排。
只是……这长途行军,后勤补给线拉长,运输是个难题。”
“此事朕已让诸葛亮去与你们协同解决,务必做到粮草不断、装备无忧。”
苏长青目光锐利地扫视两人。
“此次行动,关乎大秦兴衰。
你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若有差池,朕唯你们是问。”
两位尚书神色一凛,齐声应道。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