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凌承业从大宛回来后,自凌祈原不在了以后,他可以清楚感觉到这些事情在父皇身上带来的影响。
一点一点的,帝皇把紧握在手掌心的权力放了开来,任其落到他的手中。
就像是这次他和任道远一起整顿朝野,父皇竟也没有插手,放任他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人马提拔上去。
经过连日来的换牌清洗,东宫的势力已今非昔比。
他一直以为,自己自作主张的与延留和凌敏弦达成共识,没让两国短兵相接,回来以后定会受到父皇的严惩。
虽然他把大宛宝马带回来了,但他这决定往重了说是自作主张、违抗圣旨,有叛君之嫌。
若是父皇一个气不过,决定把他的太子之位废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凌承业这样选择并非是怕战,也不单是因为可怜凌敏弦,而是身在那辽阔的天地之中,无法不想到他的母后。
母后对他的教育,是要让他当一个明君。如果她知道他大举兴战,让那些原本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活得自由自在的百姓不得不经历战火的摧残,一定会很失望。
所以,在凌敏弦找来帅营求他退兵的时候,凌承业并没有考虑太久就答应了。
或者在心底深处,他一直在等着一个理由出现,让自己可以理直气壮的退兵。
而当那个理由冒出来以后,他就顺理成章的接住了。
但他唯一感到意外的是,在这样擅作主张之后,父皇竟也没有多说什么,平静得叫人难以置信。
他想,这与凌祈原的事不无关系。
父皇舍凌祈原而选择了他,是因为他那二皇弟做得太过了。
但父皇不可能没有考虑过,一旦凌祈原没了,有能力继承他的皇朝,保顺天万世江山的人就只剩下他一人。
或许正因此,父皇没有插手,或是追问他在大宛发生了的事。
然而,父皇没问,却不代表凌承业不用主动去交代。这个顺天朝的主子,说到底仍是父皇,还不是他。
凌承业敬重父皇,甚至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无比崇拜。但到了今天,他却不知自己该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这人。
他无法忘记福全和莫刚玉说的最近宫里发生的事:任轻欢早产的原因,还有她临盆时惊险万分的状况。
就算任轻欢说话再直率无状,父皇也没有必要对其动手。她纵有些小聪明,但孙悟空再怎么会翻筋斗,也不可能越得过佛祖的五指山。把人禁在东宫之中,甚至是废了她的太子妃之位也可以。
若非任轻欢和昭昭福大命大,他回来就再也见不到了。
也许相较于父皇对凌祈原和凌敏弦所做的事,那一次动手算轻的了,也或许雷霆雨露,都是天恩。
但当凌承业在龙翔宫外站定时,双拳还是不自觉地握紧。
从很早以前他就知道,父皇和寻常百姓家的父亲是不一样的。他是父亲,但更重要的,也是皇帝。
皇者,就是天下之主,在翻云覆雨间就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与命运,包括他的妻妾儿女。
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就不会下错决策。
而当一个皇帝犯错时,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比常人深远太多,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凌承业不相信,事到如今父皇就不曾后悔过当日对凌敏弦下手,甚至是在更早之前,把凌敏弦远嫁到大宛去。
无论父皇说了多少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话,也不能掩饰一个事实--今天这个乱象,是他自己一手造出来的。
父皇不至于蠢得无法判断自己的错误,至于愿不愿意承认,则是另一回事了。
见太子呆站在龙翔宫门外没有动作,很快便有小太监小跑着出来,把人迎了进去。
凌承业走着,也想着。
有些关系一旦破坏了,还能重新修补吗?像是父皇和程惜芙的、也像是父皇和凌敏弦的,还有父皇与他的。
若要重新修补,又是为了什么呢?就单纯是一个「情」字吗?
夫妻之情、父女与父子之情。
凌承业轻皱眉头,跨入了龙翔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