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公显然也很烦。
周家跟东宫的官司本就没有理清,现在又出现周家三房和离的事,闹到牵连东宫名誉的程度。
东宫名誉是啥?
那可是皇室的脸面。
皇帝如何能够放过周家?
尽管在事发之后他已经狠狠训斥周家三房,可饶是如此还难解他心头之恨,在开口之前狠狠地瞪了眼周启和张氏,“臣有罪,竟是事后才知晓。”
是认罪也是脱罪。
杨静宜垂眸,安静地当个摆件。
皇帝似乎很是厌烦,眉心紧皱唇角紧闭,最后摆手对德妃道,“德妃问吧。朕倒是很想知道不过夫妻两人的事,何至于此!”
事情其实很清楚,甚至在做的都心知肚明。
德妃几乎是三言两语就问清楚了。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从始至终她问的都是周珩,仿佛没有看到跪在中后部的周舒意。
最后德妃温和地问张氏,“你可想和离?”
她看着遥遥的门外,“事情依然闹到现在,总归是要给大家一个结果,张氏,你有何想法,尽可以提出来,能不能成,陛下自会决断。”
这几句是明示张氏可以提出和离。
杨静宜相信后宫这些人精不可能听不出来。
抬眼扫向贵妃,果见她欲言又止,大概是担心这些话是皇帝暗中授意德妃,所以不敢贸然开口。
倒是淑妃爽朗地声音响起,“张氏,现在几乎整个后宫有些话语权的主子都在你面前,有什么话尽可以开口,放心,没人敢事后追责你。”
竟是附和德妃。
杨静宜不是很理解。
她仔细去瞧淑妃的眉眼,并没有发现她与德妃有什么互动,而且以德妃的情况,应该也不会站队到后宫众人之中,所以淑妃只是单纯想张氏和离?
感觉到后间被人不轻不重的捅了下。
杨静宜抽抽嘴角,止住思绪。
来之前,如今越发有管家婆架势的天青三令五申让切忌多思多虑,而且也不管她同意与否直接定下如果发现她用脑便要捅她一下的约定。
杨静宜倒也不像,但习惯使然。
这习惯还是从接了圣旨赐婚后特意养成的,当时爹爹说太子妃身份不同,东宫位置玄妙难做,需要她平衡考虑多方势力,不可轻举妄动。
为了不给江予初拖后腿,她刻意养成了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习惯,虽然很多时候,事实证明她想的有些多,但没有坏结果出现她都是满意的。
即便如今承袭了江予初这破败的身子,养身忌讳多思多虑,可为了她的大仇,她如何能放弃掉这个习惯,所幸有天青在旁提醒着,没接到提醒的时候,她就尽情想吧。
当然,这话她不敢对天青说。
这丫头若是知道定然要瞪眼睛给她看。
虽然不可怕……
但就像学生天生畏惧父子,她这个患者对上横眉冷对的郎中时也是会头皮发麻。
这边她是不想了。
但不代表旁人不多想。
贵妃惊疑的眼神不停在德妃和淑妃之间往返。
不想淑妃来了一记直球,“贵妃觉得呢?”
贵妃抿抿唇,扫了眼上首满脸不耐的皇帝,凭着自己对皇帝的了解,中规中矩地说道,“旁人夫妻的事情,本宫如何得知?说句冷血的话,周家三房夫妻是否和离与本宫的生活没半分影响。”
皇帝闻言赞许的看了她一眼。
贵妃唇角的笑意愈发明艳,说话也比之前多了几分底气,“倒是淑妃姐姐,抱着怎样的想法呢?”
她不怼德妃,是担心德妃跟皇帝套过话。
可淑妃……
皇帝的态度在这摆着,淑妃若是撺掇臣子和离必然在皇帝那里记上一笔,讨不到任何好处。
淑妃也不傻,冷笑,“本宫自然也不清楚,正是因为不清楚所以才要问啊,若当真有苦楚,即便与本宫无关,但本宫心肠软却是不忍的。”
呵呵,你说我多管闲事,我说你心肠硬。
后宫真的是事儿多。
杨静宜只觉得聒噪。
她突然想起江予初曾经跟她感叹,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焉不知那是烦恼三千?且是无解的烦恼。
所以说为什么要娶那么多呢。
向她父母那样一生一世一双人……
她突然又想起来至今身世不明的夏末……
天青又在背后捅她。
杨静宜及时敛住思绪。
算了,等差回来的结果再说吧。
皇帝旁边,德妃一言敲定。
“两位妹妹说得都极有道理。”
“张氏,无论是何种情况,你尽可说来,本宫还是那句话,陛下是公正明君,定会秉公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