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尘和崔墨羽望着陷入僵持的现场,眉头紧锁,心中清楚,若不找出确凿证据,这场纷争恐怕难以平息。身为大理寺官员,对真相的执着追求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即便在这充满诗意的赏诗会上,也无法放下对是非曲直的探寻。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决定深入调查,找出事情的真相。他们先是来到年轻书生身旁,此时的年轻书生赵文轩,脸颊因愤怒与不甘涨得通红,胸膛剧烈起伏,像是一只鼓足了气的青蛙。云逸尘走上前,神色温和地说道:“公子莫要动气,我们只是想查明真相,还请公子如实相告。”
赵文轩抬眼望向云逸尘,眼中闪过一丝戒备,但见对方目光诚恳,便稍稍放松了警惕。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我叫赵文轩,是个初出茅庐的学子,一心想在诗坛崭露头角。这首诗,是我月饼节前夜,独自在庭院中赏月时所作。当时明月高悬,银辉洒地,我望着那轮明月,思念起远方的亲友,心中感慨万千,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绝无半句假话。”说罢,他紧紧盯着云逸尘,仿佛在向他宣誓自己的清白。
云逸尘微微点头,目光在赵文轩脸上细细打量,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破绽。然而,赵文轩的眼神坚定,表情坦然,一时间竟看不出有何异样。
随后,两人又来到中年男子身边。中年男子钱进正坐在一旁,手中握着酒杯,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崔墨羽走上前,轻声说道:“钱公子,还请您别介意方才的冲突,我们只是想把事情弄个清楚。”
钱进冷哼一声,放下茶杯,说道:“我钱进在诗坛也算小有名气,平日里以才思敏捷着称,怎会抄袭一个毛头小子的作品?这首诗是我多年来赏月感悟的结晶,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琢磨出来的。这小子简直是信口雌黄,污蔑我的名声!”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云逸尘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诗作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入手,或许能找到线索。”
两人开始在人群中穿梭,询问周围的宾客。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捋着胡须,回忆道:“这赵公子,近日确实一直在研究古代诗词,我还见他整日捧着一本诗集,对月饼节题材的诗作尤为关注。”
另一位年轻的姑娘也说道:“我曾听钱公子提起,前段时间他与一位好友一同赏月,畅谈人生,想必那时候就有了创作的灵感。”
云逸尘和崔墨羽将这些信息一一记下,回到原位后,崔墨羽眉头紧锁,说道:“看来,这两人都有创作的可能。但为何诗作如此相似,还是疑点重重。”
云逸尘低头沉思,突然眼前一亮,说道:“我们可以让他们现场再作一首月饼节的诗,看看他们的真实水平。真金不怕火炼,若是真正的才子,定能在这即兴创作中展现出不凡的才华。”
众人听闻,纷纷表示赞同。这提议一出,恰似一阵风吹散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迷雾,让大家看到了找出真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