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佳节,长安宛如被喜庆与温馨包裹的琉璃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鲜艳的灯笼高高挂起,似是夜空中摇曳的繁星,将这座古城装点得格外迷人。空气中,月饼的香甜气息肆意弥漫,那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丝丝缕缕钻进人们的鼻腔,撩拨着心底最柔软的情愫。
大理寺内,云逸尘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揉着酸涩的太阳穴。一旁的崔墨羽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月饼,腮帮子鼓鼓囊囊的,含糊不清地说道:“逸尘,先别忙活啦!你可听说了,李府大公子李逸飞在城中最负盛名的云水居举办赏诗会,广邀各路文人墨客呢,现在那儿可是宾客云集,热闹得很!咱们难得清闲,不如也去凑凑这热闹,感受感受文人雅趣。”
云逸尘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可再瞧瞧那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卷宗,又想到这难得的佳节,终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平日里办案忙得脚不沾地,能有这么个机会放松放松,倒也不错。只是不知这李公子举办赏诗会,可有什么特别的缘由。”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番,便并肩走出大理寺。街道上,人潮涌动,孩子们嬉笑奔跑,手中紧紧握着刚买来的糖人儿;年轻的姑娘们身着华服,眉眼间满是笑意,结伴挑选着精美的饰品;老人们则坐在街边,悠闲地晒着太阳,唠着家常,分享着家中的趣事。云逸尘和崔墨羽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被街边的小玩意儿吸引,驻足观看片刻。
“逸尘,你看这个!”崔墨羽突然指着一个摊位,兴奋地喊道。只见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有娇艳欲滴的荷花模样,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每一盏都制作得精美绝伦,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宛如梦幻的精灵。云逸尘走上前,拿起一盏玉兔花灯,那玉兔的眼睛仿若活物,灵动有神,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跳起来。他付了钱,将花灯递给崔墨羽:“月饼佳节,这玉兔花灯正应景,就当是个小礼物。”崔墨羽接过花灯,笑得合不拢嘴:“逸尘,你可真懂我!”
两人一路谈笑风生,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云水居。刚踏入大门,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神秘香礼。庭院中,丹桂满树,金黄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甜香,让人陶醉其中。华灯初上,柔和的灯光洒在地面上,宛如一层薄纱,给整个庭院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诗人们三五成群,或围坐在石桌旁,挥毫泼墨,吟诗作对;或手持酒杯,漫步在花丛间,轻声吟诵着心中的诗句;还有些人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诗词的韵律与意境,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逸尘,你看那边!”崔墨羽指着一处角落,兴奋地说道。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站在人群中央,慷慨激昂地朗诵着自己的新作,周围的人纷纷鼓掌叫好。云逸尘和崔墨羽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快步走了过去。
老者的声音雄浑有力,一字一句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中秋明月照九州,游子思乡意难休。遥念故园千里外,相思无尽泪空流。”诗句落下,全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云逸尘不禁感叹道:“好诗!好一句‘相思无尽泪空流’,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这时,一位年轻的书生走上前,向老者拱手行礼:“晚生斗胆,也想献上一首拙作,还望前辈赐教。”老者微笑着点头示意。书生清了清嗓子,朗诵道:“月圆中秋夜,把酒话团圆。四海皆兄弟,同赏此婵娟。”这首诗风格清新明快,充满了对团圆的美好期许,赢得了众人的阵阵喝彩。
云逸尘和崔墨羽沉浸在这诗词的海洋中,感受着文人墨客们的才情与激情。他们时而为一句精妙的诗句拍案叫绝,时而与周围的人热烈讨论,仿佛忘却了自己官员的身份,完全融入了这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