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等人含泪领命退下。
曹操命令近侍取来他平日珍藏的名贵香料,分赠给所有侍妾,并嘱咐她们道:
“我死之后,你们要勤学女工,多制作丝履,售卖以维持生计。”
又命令侍妾们多居住在铜雀台中,每日设祭时,让歌舞伎演奏音乐、献上供品。
随后又留下遗嘱,要求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置七十二座疑冢:
“不要让后人知道我的葬地,以免有人发掘。”
交代完毕,他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不久后,气绝而亡,享年六十六岁。
时为建安二十五年正月。
后人有《邺中歌》一篇,感叹曹操曰:
邺城傍水漳河流,注定异人从此出。
雄才伟略文韬韵,君臣兄弟父子情。
胸怀英雄非凡俗,出没人世难窥见。
功罪本在一人身,流芳遗臭终一体。
文采豪情霸气存,岂肯随俗化平庸?
横流筑台依太行,气势理想共争高。
若无此人谋反叛,小则称霸大不王。
霸业终化儿女情,无可奈何心不平。
当年知其徒无益,分香举动非无情。
邺城毗邻漳河水流,注定这里会有非凡之人崛起。
他兼具雄才大略和文采风韵,统领君臣兄弟父子共存的情感纽带。
胸怀英雄之志,远超凡俗,不为世人所轻易看透。
功绩与罪过都归结于一人,芳名与骂名终究合二为一。
他的文章才华与霸业雄心并存,又怎能甘于随俗平庸?
筑起高台横立于太行山下,气势与理想同样高远。
若无此人以叛谋称霸,虽可称雄一时,却难以成就更大王业。
霸业到头却化为儿女情长,内心仍无法完全释怀。
当年分明知晓徒劳无益,那分香的举动却并非毫无深情。
唉!古人治事不分巨细,寂寞豪华皆含深意;
书生轻议冢中枯骨,冢中嘲笑书生浅见!
唉!古人处理事务无论大小,都蕴含深远用意,哪怕是孤寂的豪华之举也自有其深意所在;
那些书生轻易评议坟墓中的枯骨,却不知坟中之人正在嘲笑他们的浅薄见识!
却说曹操去世,文武百官皆身披丧服,举哀不止。
同时派遣使者分别前往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处报丧。
众官用金棺银椁将曹操的遗体安置入殓,连夜护送灵柩前往邺郡。
曹丕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后,痛哭失声,率领文武官员出城十里跪拜迎灵,将灵柩迎入城中,安置于偏殿之中。
众官换上孝服,在殿上集体悲哭。
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说道:
“请世子节哀,先商议大事。”
众人一看,此人是中庶子司马孚。
司马孚说道:
“魏王已薨,天下人心惶惶,理当尽快立嗣王以安定局势。岂能只顾哭泣?”
众官说道:
“世子应当继承王位,但未得天子的诏命,如何能贸然行动?”
兵部尚书陈矫说道:
“魏王薨逝在外,若世子私自即位,恐生内外之乱,那时国家社稷将危在旦夕!”
说罢,他拔剑割下自己的袍袖,厉声说道:
“今天务必立世子为嗣王!”
“若有人反对,就以我这袍袖为例,斩立决!”
百官闻言大为震慑。
正议论间,忽然传来消息,说华歆从许昌飞马而至。
众人听闻,皆大惊。
片刻后,华歆入殿,众人询问来意,华歆说道:
“如今魏王去世,天下震动,为何还不速速请世子继承王位?”
众人说道:
“正因为未能得到天子的诏命,我们正在商议是否以王后卞氏的旨意为准,立世子为王。”
华歆笑道:
“我已在汉帝处取来诏命,现带在身!”
众官听罢,无不欢喜庆贺。
华歆从怀中取出诏书,打开朗读。
原来,华歆平日谄媚于曹操,因此暗中伪造了诏命,威逼献帝签字同意。
献帝无奈,只得顺从,发布诏书,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曹丕随即登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与祝贺。
正在宴会庆贺之际,忽然有人来报:
“鄢陵侯曹彰率十万大军自长安而来。”
曹丕大惊,便问众臣:
“黄须小弟曹彰平日性情刚烈,武艺高强,如今率兵远道而来,必是与我争夺王位。”
“应当如何应对?”
这时,一人从阶下站出,应声说道:
“臣愿前去见鄢陵侯,只需片言便能说服他。”
众人听后说道:
“若非此人,断不能平息此祸。”
正是:
试看曹丕曹彰兄弟争,宛如袁谭袁尚宿怨深。
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