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顿时咧开了嘴,笑呵呵的询问道:“父皇,您不训斥了?”
“训斥有用吗?你会改变主意吗?你这个竖子,就算现在不施行,恐怕等咱死了,也会大规模的变革,咱说的话,你可曾当回事过?”朱元璋黑着脸,哼了一声。
“父皇,你说的话,我可全都装进心里了!”
“放屁,要是让咱说,就应该等你当满十年的皇帝,能够把控朝局了,再搞这个士绅一体纳粮,那时候才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不行,必须现在推行!这种政策啊,越是尽早就越好!”
“为什么?老的老,小的小,咱俩能成什么大事?”
“现在的官员啊,心里好歹还有些道义。比如卓大人,最起码还装着大明百姓。可要是等卓大人这些老臣死光了,就更难推行政策了!”
卓敬一时有些无语,不知道朱权是在夸他,还是想让他去死。
“嗯,你说的倒不错。”
朱元璋深呼一口气,算是把这件事确定下来,他自认为如今的大明朝堂,他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都察院、大理寺、六部,都不敢监督他。
从和尚到皇帝,又在皇帝任上干了很多年,基本上是……事情干一件成一件,他要不想干的事情,别人也干不成。
下面的官员有没有人反对他呢?
有!
但是很少!
除非想去陪李善长胡惟庸下地狱!
而且,要论谁最痛恨士绅,朱元璋敢说第一,朝堂之上,再也没人敢说第二。
朱元璋又坐了下来,敲击着案桌,看着朱权,不紧不慢的开口。
“说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咱觉得,你不是个傻子,更不是个呆子,敢提出这样的政策,想必心里也有点谱吧?”
朱权说道:“若是推行,应当先开一个口子,也就是试点,这样不至于波及全国。”
“试点?你打算在哪里试?”
“江南。”
“呵,江南多豪绅,你还真是会选地方……”
朱权当即开口道:“就因为豪绅多,所以才让他们纳税啊,要是把地方选到甘肃,就算能推行成功,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啊……”
“还有没有其他后手?”
“提高官员的薪水……比如说,以后官员的薪水分为两部分,朝廷的拨款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叫做绩效,以当地的经济水平而定,由当地官府提供。”
朱元璋顿时满意的点点头。
若是直接提高薪水,朝廷难以承受。可如果由朝廷和地方同时拨款,那么朝廷的压力会小很多。
“这是拉拢官员,让他们尽心尽力办事,不错,这样就算引发了叛乱,也能很快平定。”
“最好再取消人丁税……如今那些没有田地的百姓,由于还要纳税,导致他们只能四处逃荒,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如今的税收,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田税和人丁税。
田税很容易理解,而人丁税则是只要人活着,就要纳税。所以在明朝中后期,才有那么多富户隐匿人口,就是为了避免纳税。
“这样一来,税收少了三成,对大明的负担很大……咱明白,你是想讨好那些百姓,让他们也支持你,不过还是要从长计议。”
“咱觉得,以今年的人丁数作为固定,以后再滋生人口,就不必缴纳税赋了……”
朱元璋年纪虽然很大了,但是思维依旧很敏锐,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会全盘的统筹,以免出现什么大问题。
“你想的不错,虽然做事急了点,但是有圣君之资!”
听到朱元璋的夸赞,朱权立刻笑了起来,又看向卓敬,傲然说道:“本王的想法,父皇已经应允了,卓大人以为如何?”
卓敬一愣,看着喜滋滋的朱权。
坏了,这逼还真让他装成了!
卓敬只能黑着脸,捏着鼻子说道:“殿下当真是有勇有谋,真乃大明之幸,社稷之幸啊!”
“知道就好,别老是去找父皇告状!”
朱元璋认真思索着,最后站起身,说道:“咱先派个御史去清查田亩,这件事不要往外说,事缓则成,咱会为你把控全局的!”
“好!”
很快,便有几个太监抱着大量的奏章进门,然后把奏章放在案桌上,笑着说道:“殿下,这是今日朝议的事情,请您批阅!”
看着那摞在一起,宛如小山般的奏章,朱权的脸顿时黑了下去,摆手道:“行了行了,本王知道了!”
朱权无奈的坐了下来,翻阅着奏章,其实这上面的事情,都是很常见的,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比如什么命案、盗窃、天灾、叛乱之类的。
不过,为了防止被官员蒙蔽,只能一本一本的翻阅。
朱权看了几本,便是满心烦躁,这里面写的是什么玩意,怎么什么事都要本王拿主意?合着你们下面的官员,一个个都是提线木偶是吧?
烦闷时,便砸了几下案桌,或许动静闹得大了,没一会儿,张玥端着茶水走了进来,轻轻地放到案桌上,轻声道:“殿下,慢慢来。”
朱权很不满,把这奏章拍在桌子上,恶狠狠道:“哼,你看这一本奏章,福建的知府竟然上奏,说由于天气干燥,导致仓库里的粮食着火了,今年的税收恐怕有些不足。”
张玥看了几眼,俏脸露出笑容,捶着朱权的肩膀,道:“福建近日正是雨水天气,怎么可能会着火呢?恐怕知府担心朝廷怪罪,所以找了个蹩脚的理由。”
“对,竟敢欺本王年幼,本王要训斥他!”
“殿下啊,或许他有什么苦衷呢?您应当问清楚缘由,比如烧了多少粮食,火灾有没有殃及民居……若是知府认罪,可以从轻处罚。”
朱权点点头,猛然又抬起头,诧异的看着张玥,忽然说道:“玥啊,你可以帮本王处理奏章!”
张玥俏脸上满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