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四呀朱老四,你惹你大哥干什么?”
李景隆心中苦笑,“就你那点小心眼在你大哥面前,那不是...蛤蟆追兔子,差远了吗?”
“他是看你爹的面子,不惜得现在收拾你!”
“不然就你....十个加起来也不是你大哥的对手呀!”
“你说说!”
这时,就听朱标又道,“孤.....怎么应对呢?”
“我曹!”
李景隆心中暗骂一声,“我就知道,你得这么问我!”
“臣...”
李景隆沉吟着,不动声色的岔开话题,“臣觉得,老爷子....不会糊涂到,也没看出来吧?”
说着,他上前两步,“您能想到的事,他老人家想不到?”
朱标微微一笑,“他老人家想不想的到,有关系吗?”
~~
“你老子可是暗中嘱咐过我,去看看你四弟弟老实不老实的?”
“你了解他,他也了解你呀!”
“他倒不是怕他别的儿子造你的反,是真知道你这个好大儿的脾气,怕你拿小本本把弟弟们的错儿都记上,然后将来新账旧账一块算!”
李景隆心中暗道,“他怕的就是你们窝里斗,你不知道?”
“你呀!”
就这时,就见朱标笑着遥点下李景隆,“嫩!忒嫩!”
“呵呵,臣都是小聪明!”
李景隆抬脸笑道,“在太子爷您跟前,可不显得嫩嘛!”
“你太小看老四啦!”
朱标随手拿起一个蜜桔,轻轻的剥开。
却没有吃,而是放在鼻尖,闭眼微嗅。
“你以为他是得陇望蜀?”
“他那是在漫天要价!”
“老爷子稍微吐点口儿!”说着,朱标伸出小拇指比量一下,“给他指甲盖大小的好处,他就成功了!”
“而老爷子.....”
朱标放下蜜桔,正色道,“不管想不想的到,都会给!”
“为何?”李景隆惊问。
“装?”
朱标轻轻一抛,橘子落在李景隆的面前,他赶紧双手接住。
“朝中抬举你出来,你现在都是五军都督府前军左都督,实掌都督同知了!”
“边塞诸王......再抬举老四出来...”
说着,朱标手掌在桌上一扫,刚剥下的橘子皮,唰啦一下落入地上的痰盂之中。
“旧的不就去了吗?”
“你们爷俩一个比一个精!”
李景隆心中暗道,“简直......精的让人发指!”
老朱不怕儿子要,就怕儿子不要。
小朱不怕弟弟要,你要了我就断你手足!
老朱是扫清,小朱是控制.....
“这爷俩,真是亲爷俩!”
“改日...”
朱标再次开口,“趁着老四在京...你.....”
李景隆顺着朱标的思路,试探着开口,“臣这边...声势浩大点,勋贵武臣,皇亲国戚宴请燕王千岁?”
“最好再....散布些什么四爷最像老爷子,有此藩王,乃我大明之福的闲话出去?”
“嗯!”
朱标一笑,“胡闹一下,挺好!正好你不是觉得你身上那郡王的仪仗太招摇了吗?”
“呵!”
李景隆苦笑,“是!臣遵旨!”
得!
又他妈揽了一脏活!
但既然要干脏活了,李景隆也索性豁出去了。
抬头正色看着朱标,“太子爷...”
“说!”朱标又拿起个蜜桔,放在鼻尖之下。
“有些事您也别不当回事!”
李景隆郑重道,“四爷.....既然敢这么不知进退的张口,在臣看来,所图非小呀!”
“呵!”
闻言,朱标只是一笑。
好似故意在等李景隆这句话一般!
~~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李景隆的谈话,也在夜幕之下展开。
一队兵马,从魏国公府离开。
沿途警界开路,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无数燕地健儿,簇拥着当间一辆。
马车之中朱棣斜靠在软榻之上,面前坐着一名五旬年纪,圆脸长须的儒生。
“二丫头,那不当人子的东西!”
朱棣闭着眼,冷哼道,“孤这边好意跟他亲近亲近,他却跟孤这边耍上了?几次三番的挑刺!”
那儒生眼帘低垂,“千岁,在臣看来,如今对曹国公...还是要交好为先!”
说着,他笑笑,“臣虽未见过曹国公,但听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猜测那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而他自幼在太子的身边,自然是心中偏向太子多些!况且,如今的他,也是太子一手提拔上来的!”
“廷玉,那你说,怎么交好?”朱棣睁眼,问道。
被朱棣称作廷玉的儒生,乃是他的心腹谋士之一,袁珙。
此人出身名门,前元末年之时就以相人之术闻名天下。
历史曾有记载,此人第一次见朱棣,就说朱棣是天子之貌。
而后朱棣在立储之事上犹豫不决,问询袁珙。
袁珙说朱高炽乃是帝王之相,又看了朱瞻基,说皇孙也是万岁天子之相。
此人和姚广孝一同被称作朱棣的左膀右臂,姚之谋袁之断,直接影响了靖难之役的结局,也影响了大明帝国近三百年的走向。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袁珙笑笑,“再说,臣听闻曹国公贪财!”
“你的意思是?”
朱棣笑笑,“给他一条财路,把他捆在本王身边?”
“王爷英明!”
袁珙抚掌笑道,“而且交好此人,日后必有大用!”
朱棣坐直了身子,“你仔细说!”
“王爷欲图大宁!”
袁珙竖起两根手指,“绕不开两个人!”
说着,他顿了顿,“第一,就是老国公!”
“这本王知道!”
朱棣挠挠头,“本王若有岳父在北地的军中关系,还有对塞外的威名,招揽女真蒙古各部,号令卫所边军,易如反掌!”
“第二,就是曹国公!”
“他?”朱棣皱眉,“他一个黄口小儿.....”
“其父可是岐阳王呀!”
顿时,朱棣恍然大悟。
朝廷欲设置大宁卫都司,眼线的大宁卫,会宁,应昌....
乃至归化城....(赤峰,乌丹城,归化城)
等地都是当初朱棣的表哥岐阳王李文忠给打下来的,如今那边的驻军都是昔日李文忠的部下。
“岐阳王病故,这些边将就成了无根之萍,永在寒苦之地。”
袁珙道,“而随着曹国公李景隆如今圣眷隆盛,即将北上练军。这些将领,也势必再拜入曹国公门下!”
“皇上和太子,是希望这些人....拜在曹国公门下的!”
“总比他们,跟其他军侯公爵眉来眼去的要强一百倍!”
“而且朝廷一旦设置了大宁卫,这些人....也必被重用!”
“王爷若想一统幽州以北,宣府一带。就要收服这些人,而曹国公正是您和这些人之间的纽带.....”
“这些人都是久经战阵,王爷您稍微施恩.....何愁没有人效忠于您?”
朱棣不住的点头,“这算盘打的好!”
说着,又急切的问道,“还有呢?”
“抬曹,踩郑!”袁珙又道。
“嗯?”朱棣眼中,金光四射。
“太子手中如今能用的人...真真正正算得上是太子的人,当属曹国公还有郑国公!”
袁珙又道,“前者是皇家血亲,后者是太子姻亲!”
“曹国公可以交,郑国公...必须踩!”
袁珙继续低声道,“郑国公一系在军中根深蒂固,且有蓝玉等后起之秀,渐渐后来居上!”
“抬曹压郑,先使他们互有嫌隙!”
“而后,在朝中运作郑国公也赶赴北地领军.....然后.....”
朱棣一笑,“然后给他下个套子,毛头那莽夫必然犯错!只要犯错,就等于断了我大哥这边的臂膀!”
“王爷英明....郑国公一系门庭掉落之后,就只剩下永昌侯蓝玉了!臣知此人猖狂跋扈,早晚势必触怒皇上,步了胡惟庸的后尘!”
“妙!”
朱棣拍手,“哈哈哈!廷玉所言,言之有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