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灵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沉声说道:“公子高见!在下佩服。若非公子点破,我险些误了大事。”
他站直身子,右手握拳重重捶在胸口,发出沉闷的声响,“我这就去安排,绝不让张超水军有机可乘!”
话落,纪灵并未急着转身离去,而是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向一旁的袁胤。他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与嘱托,郑重其事地说道:“袁公子,城中事务繁杂,如今我即刻要率军北上,这守城的重任,暂且就先交付给公子了。城中的安危、百姓的存亡,可都系于公子一身。还望公子能坚守城池,莫让敌军有可乘之机。”
说罢,纪灵转身大步走向帐外,猩红的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他的步伐坚定有力,甲叶随着他的动作发出铿锵的碰撞声。帐外的亲兵见他出来,立刻上前听令。
“传我将令!”纪灵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即刻调集虎贲营八百精骑,携十日粮草,随我北上!另命副将率两千步卒跟随,携带火油、箭矢,不得有误!”
亲兵领命而去,纪灵则快步走向马厩。他的战马似乎感应到主人的急切,不安地刨着蹄子。纪灵拍了拍马颈,翻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一时间,军营内号角齐鸣,战鼓雷动,士兵们脚步匆匆,忙碌有序地准备着出征事宜。
不过片刻,近三千士卒便已点齐,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上。纪灵骑着战马,缓缓地在队伍前踱步,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位将士。
“将士们!”纪灵勒住缰绳,猛地一拉马辔,战马仰头嘶鸣,前蹄高高扬起,引得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过来。他提高音量,声音洪亮地说道,“张超水军意图不轨,欲趁我军不备,顺流而下,进犯我境。此次,本将点齐近三千兵马,随我前往灊县方向,把守河道!”
纪灵点了点头,大手一挥,高声喝道:“出发!”随着这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灊县方向进发。
……
龙舒北道,烈日高悬,闷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张昭布置下的疑兵们正藏身于一片茂密的树林之中。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树林中的宁静。
一名探子快马加鞭,疾驰而来。他翻身下马,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便径直朝着疑兵首领的方向奔去。到了近前,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气喘吁吁地说道:“报!大事不好!方才探得消息,纪灵亲领数千军马出城北上,正往灊县方向去了!”
疑兵首领闻言,微微一怔,旋即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几分果断与急切,抬手一挥,冲着身旁的一名精壮士兵大声命令道:“你,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巢湖营地!将纪灵率领数千兵马前往灊县的消息,一字不漏、速速报知张昭先生!此事干系重大,务必争分夺秒,不得有丝毫耽搁!”
那士兵领命后,迅速翻身上马,扬起马鞭,战马嘶鸣一声,便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巢湖营地的方向疾驰而去,只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
……
巢湖营地,一片肃静。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张昭那棱角分明的脸上跳跃闪烁。他正手持书卷,研读兵书。
突然,帐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马匹的嘶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帐帘被猛地掀开,一名士兵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单膝跪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先生……大事……大事不好!纪灵亲率数千军马出城北上,朝着灊县方向去了!”
张昭闻言,手中的书卷微微一顿,他缓缓抬起头,原本平静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放下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踱步至营帐中央,陷入了沉思。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营帐之中,寂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
许久,张昭停下脚步,嘴唇轻启,暗自嘀咕道:“这纪灵倒不是纯粹的武夫,不只会舞枪弄棒。”
他转过身,看向跪在地上的士兵:“起来吧。你做得很好,辛苦了。传令下去,让所有将士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行动。密切关注纪灵大军的动向,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来报!”
士兵领命后,迅速退了出去。营帐内重归安静,只有烛火的“噼啪”声有节奏地响起。张昭重新回到案几前,铺展开两卷崭新的竹简,提起笔,饱蘸墨汁。
他先是斟酌片刻,随后笔锋落下,在竹简上快速书写起来。在写给诸葛瑾的军报中,张昭详细地阐述了纪灵率大军奔赴灊县的情况。
写完第一封军报,张昭并未停歇,稍作思索后,又迅速投入到给黄公覆的军报书写中。
待两封军报书写完毕,张昭又逐字逐句地仔细审阅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分别用蜡封好。
随后,他高声唤道:“来人!”两名亲兵闻声迅速进入营帐,单膝跪地,等候吩咐。
张昭将其中一封军报递给一名亲兵,语气严肃地说道:“你即刻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军报送往芍陂,亲手交给诸葛瑾先生,路上不可有丝毫懈怠,务必保证军报及时、安全送达!”
接着,他又将另一封军报交给另一名亲兵,叮嘱道:“你则快马加鞭赶往舒县,把这封军报呈递给黄公覆将军,途中小心谨慎,切莫延误军情!”
两名亲兵齐声领命,接过军报后迅速起身,快步走出营帐。不一会儿,营帐外便传来了两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亲兵分道扬镳,朝着各自的目的地疾驰而去。
“想必袁术援军大概已经快要来到,希望公覆将军与子瑜能依我计行事。倘若能借此时机威逼纪灵,使其畏首畏尾,未尝不是件好事。”张昭出帐,看向远处疾驰远去的两道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