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中,气氛凝重,烛火跳动,映照着帐内众人的面庞。袁绍高坐主位,目光缓缓扫过麾下一众谋士,端起案几上的青铜酒爵,轻抿一口,朗声道:“如今天下大乱,董卓祸乱朝纲,社稷蒙尘。
吾等身为汉室臣子,自当挺身而出。关于当下局势与应对之策,诸位不妨各抒己见,不必拘谨。”言罢,他放下酒爵,靠于椅背,神色平静,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急切。
许攸听闻,眼中精芒一闪,起身离席,双手抱拳,向前迈出一步。他身形修长,一袭深灰色长袍随风微动,神色间满是自信:“主公,依攸之见,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今主公手握皇帝密旨,此乃天子赋予的无上大权,实乃天命所归。
当务之急,主公应昭告天下,以清君侧之名,高举反董大旗。董卓倒行逆施,残害忠良,早已天怒人怨。
主公此举,正合天下民心,必能一呼百应。届时,各路英雄豪杰必定闻风而动,共襄义举。”
许攸微微一顿,目光炯炯地看向袁绍,接着说道,“可暗中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各州郡,游说各方势力。以利害晓之,以大义动之,承诺事成之后,论功行赏,共享富贵。
如此一来,各方势力岂有不应之理?待盟军齐聚,主公凭借手中圣旨,便可名正言顺地担当盟主之位,号令群雄。如此,主公之名威震四海,天下归心,大业可成。”
众人听完,纷纷暗自点头,对许攸的这番谋划表示赞赏。袁绍轻抚胡须,脸上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假惺惺地说道:“吾本汉室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番举兵,只为匡扶汉室,安社稷,救苍生,岂敢有贪图功名之心?”
“主公高义,实乃我等之楷模!”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营帐。
“哈哈哈!”袁绍仰头大笑,笑声中满是得意。
待笑声渐止,袁绍神色一正,看向许攸,郑重说道:“子远所言,正合吾意。子远,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即刻起草檄文,将董卓的累累罪行,一一详尽罗列,务必言辞恳切,气势磅礴,晓谕天下。檄文写就后,速派快马送往各州郡,不得有误。”
“遵命!”许攸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转身归位。
此时,逢纪起身,他身着黑色锦袍,面容冷峻,神色间透着一股深沉的睿智。他向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许先生所言极是,但当下还有一事,不得不防。关羽所率虎贲军如今陈兵四周,其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对我军而言,实乃心腹大患。若我军举兵讨董,后方受敌,恐腹背受敌,难以全力西进。”
袁绍微微皱眉,目光看向逢纪,问道:“元图有何良策?”
逢纪神色沉稳,不慌不忙地说道:“关羽虽勇,却只是张铮麾下一员大将。依纪之见,可先将皇帝密旨抄写一份,派人送往关羽军中,告知其详情。
张铮此人,素有谋略,必知其中利害。一方面,可向其表明,我军举兵乃奉天子之命,为正义之师,劝其以大局为重,莫要自误;
另一方面,可暗中派人离间关羽与张铮之间的关系,散布流言,称张铮有意独吞功劳,不愿与关羽共享荣华。如此,张铮若顾全大局,自会约束关羽;若其心生嫌隙,内部必起纷争,我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袁绍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元图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速速去办。”
“诺!”逢纪领命,转身快步走出营帐,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第二日,天色刚破晓,袁绍便迫不及待地派遣使者赶赴关羽的军营。关羽听闻袁绍派人前来,不禁剑眉微蹙,心中满是纳闷。
毕竟此刻两军正处于交战的紧张时期,刀兵相向,互不相让。高平在一旁瞧见关羽的神色,不禁半开玩笑地说道:“难不成袁本初是觉得打不过咱们了,这才派人来求和?”
这话一出,周围的将士们都忍不住轻笑出声,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袁绍绝非轻易言败之人,可又实在好奇,都想瞧瞧袁绍此番派人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逢纪在士兵的带领下,踏入虎贲军大营。一进营门,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
高耸的哨塔好似铁铸的巨兽般,稳稳地矗立在营地各处,那是军营的耳目。哨塔上的哨兵目光锐利如鹰隼,穿透清晨的薄雾,密切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岗哨之间,清晰有力的口令声此起彼伏,巡逻队手持的武器,在晨色中如同游走的星火,将整个军营的警戒网编织得密不透风。
再看训练场上,虎贲军的士兵们列阵整齐,犹如刀削斧凿般规整。身上的甲胄在日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森寒的光芒。
他们进行着跨立、突刺、格挡等训练动作,每一次发力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呼喝声,那声音直冲云霄。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服装,紧紧地贴在那虬结有力的肌肉上。但他们仿若不知疲倦,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机械上的刻度。
不管是烈日炎炎,阳光炙烤着大地,还是暴雨如注,雨水倾盆而下,这训练的队列始终纹丝不动,坚如磐石。
中军帐前,令旗在风中烈烈翻飞,鼓角之声相互呼应。放眼望去,粮秣辎重摆放得井然有序,各类兵甲器械整齐排列,闪烁着慑人的寒光。
这支军队,进发起攻击来,就如同熊熊烈火焚烧原野,势不可挡;防守撤退时,则好似巍峨泰山轰然压顶,沉稳厚重。即便是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他们也必定会毫不畏惧,拼死血战,绝不退缩。
逢纪一边走,一边暗自惊叹。他心中感慨,天下竟还有如此骁勇善战的军队。怪不得韩馥军和自家军队节节败退,碰上这样一支劲旅,能活着回去都堪称是奢望,更别妄想能够战胜他们了。
想着想着,逢纪加快了脚步,朝中军帐走去,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容不得半点马虎。
营帐内,牛油火把“噼啪”作响,橘色的火苗不安分地跳动,把帐内映得影影绰绰。逢纪撩开厚重的帐帘,稳步踏入。
只见主位之上,端坐着一位红脸大汉。此人丹凤眼微眯,卧蚕眉斜挑,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又心生敬畏的霸气,不用多想,定是威震四方的关羽关云长。
他身着一袭绿锦战袍,隐隐露出下面厚重的黑色铠甲,烛光在甲片上跳跃,更衬得他不怒自威。
关羽两侧,肃然而立着数十位将领。他们身姿笔挺,目光如炬,或手扶剑柄,或双臂抱胸,举手投足间皆是久经沙场的英武之气,任谁看了都能断定,这是一群在沙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士 。
逢纪见状,赶忙整了整衣衫,恭敬地拱手行礼,朗声道:“逢纪见过关将军!”
关羽微微颔首,神色虽依旧威严,但言语间多了几分客气:“贵我双方此刻正在交战,逢先生却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孤身来到我军阵营,不知所为何事?”关羽本就敬重文人,对待逢纪这样有智谋的谋士,态度更是温和。
逢纪也不拖沓,深知军情紧急,没时间寒暄。他迅速伸手入怀,掏出一沓用细绳仔细捆扎的绢布,单刀直入表明来意:“昨日,我家主公袁绍袁本初,得到从洛阳传来的皇上密旨。主公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特意亲笔抄录一份,命我务必转交给卫将军张征。”
“哦?”关羽听闻,不禁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凝重,“既是皇上密旨,且拿来让我瞧瞧。”逢纪双手递过绢布,一名亲兵快步上前接过,小跑到关羽面前,双手呈上。
关羽伸手接过,缓缓展开,目光在绢布上快速扫过。看着看着,他原本平静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剑眉紧蹙,额间隐隐浮现出几道沟壑。
良久,关羽抬眸,看向逢纪,沉声道:“请先生回去转告袁公,关某定会将这密旨完好无损地转呈我家大人,让他放心。”
逢纪闻言,再次拱手作揖:“如此,那我便回去复命,静候卫将军佳音。”说罢,他转身,大步迈出营帐,身影很快消失在晨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