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皇城,晨曦初破,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陵阳城皇宫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御书房内,龙涎香袅袅升起,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成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皇上,云朝那边密探来报,负责推行新政的那个女祭酒大人,在上朝的途中,遇刺中毒,至今昏迷不醒。云朝上下,可翻了天啦!”
李安一边说着云朝那边得来的消息,一边悄无声息地打量着赵益的表情。
赵益闻言,停下了手中的朱笔。他可以预见,赵稚在云朝推行新政,尤其是女子学堂的创立,是何等艰难与重要。
“李安。”赵益沉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李安闻言,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皇上有何吩咐?”
赵益将一封密信递给李安,目光深邃,“你看,林婉清遇刺,朕岂能坐视不理?她可是只只推行新政的领头人。只只她既想在云朝证明自己,朕便助她一臂之力。”
李安接过密信,匆匆浏览后,面露疑惑,“陛下,您不是一直希望殿下能回我大宣吗?您这样做……”
赵益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李安,你错了。只只心中有沟壑,志在四方。她既选择了云朝,朕便尊重她的选择。
而且,你注意到没有,她将女子学堂命名为云宣书院,这不正是她心中对母国的思念与期望吗?
朕要做的,不仅是帮她度过难关,更是要在大宣也种下这颗种子,让女子也能有学习的机会,改变命运。”
说罢,赵益缓缓站起身来,目光透过窗户投向那片广袤无垠的天际,仿佛要将这天地间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他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许久未曾言语。
而李安则默默地低垂着头,站在赵益身后,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密信中的内容,眉头紧紧皱起,满脸都是忧愁之色。
次日清晨,清脆悠扬的钟声在皇宫内回荡,宣告着新一天的到来和早朝的开始。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们整齐地站立着,神情肃穆,整个大殿弥漫着庄重而紧张的氛围。
赵益身着华丽的龙袍,步伐稳健地走进金銮殿。
他的目光扫视过在场的群臣,最后停留在几位年事已高的大臣身上。
这些老臣的脸上明显流露出疑惑和忧虑,因为就在昨天,皇帝紧急召见了他们几人入宫,商讨是否应该效仿云朝,在大宣开设女子学堂之事。
尽管他们内心并不赞同这个提议,但在皇上面前,他们也不敢公然表示反对。
“众卿平身。”赵益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望着下首的文武百官,说道:“近段时间关于云朝女帝的流言,诸位爱卿听得够多了吧?”
百官闻言,皆是一凛,面面相觑间,心中暗自揣测陛下之意。
赵益见状,继续说道:“朕闻云朝自女帝云禾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尤以兴办女子学堂之举,最为人称道。此举不仅开化民智,更使万千女子得以沐浴书香,成就一番事业,实乃利国利民之大计。朕心甚慕之,思我大宣,亦当与时俱进,不可固步自封。”
言及此处,赵益的语气愈发凝重,他缓步走下龙阶,目光扫过每一位臣子,沉声说道:“朕欲亲自出访云朝,亲身体会其办学之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归来后,能在我大宣广开女学之门,使天下女子皆能读书识字,明理达礼,共襄盛世之治。”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哗然一片,众臣面面相觑,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解与反对。
“陛下,此举不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率先站出,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怎可轻易涉险?况且,两国虽有姻亲之好,但终究是不同之国,陛下亲往,恐有不测。”
“陛下,老臣附议。”另一位大臣紧跟着站出,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我大宣国力强盛,何须向云朝学习?女子学堂之事,更是前所未有,恐难以服众。”
一时之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