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英一番话令黄刚哑口无言,半晌后才回应:\"你这都是跟谁学的?\"
黄泽英瞥了父亲一眼:\"别忘了,我是你儿子。\"
黄刚:………………
张桐在一旁捧着灵芝茶观战,不禁思忖:等等,这个黄泽英就是小胖子牛犇提到的那个黄泽英吗?这小子与牛犇是敌对关系?慢着,如果牛犇真的与这孩子对立,以后在学校岂不是要吃尽苦头?
虽说上次安然无恙,但牛犇若再鲁莽下去,与黄泽英硬碰硬,受伤的恐怕是牛犇。他们的矛盾根源何在?
这个黄泽英哪里是个顽童!这分明是一只初露锋芒的幼年狮鹫,满腹心机!黄刚有这样一个儿子,究竟是福是祸?
在张桐看来,黄泽英并非易相处的孩子。虽年幼,心机却深沉。说少年早熟有些夸张,但黄泽英展现出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特质。
张桐想起了牛犇。牛犇也是这般孩子,拥有许多十二岁乃至二十岁者所不具备的品质。并非世故老练,而是牛犇内心坚守着一份执着。
从他拒绝支付高昂费用随校演出团去魔国度假就能看出。他很有主见,但与黄泽英不同,牛犇的主见更多源于善意。
他并未因家境贫寒无法出国而怨天尤人,也明白同学们出国交流多半是游玩。他看破不说破,直接告诉学校无法负担这笔费用(上万)。即便有同学说牛犇浪费机会,希望自己能代替,可惜他家没钱。
对此,牛犇坦然道:\"是啊,无可奈何。没钱嘛,可惜学校没奖学金。若有奖学金,我定能拿到去魔国的资格。\"这份自信与努力,有时显得傲气,何尝不是一种自信?毕竟牛犇的成绩常年位居年级前五。
这是牛犇骨子里的不服输。而黄泽英则截然不同。他家境优越,父亲黄刚在淮海握有实权,母亲唐静是富有的商人。生于这样的家庭,黄泽英从小就接触到了那些围绕父母,各怀目的之人。
因此,小小年纪的黄泽英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世故与精明。但张桐难以断定这精明是好是坏。若教育得当,这孩子前途无量;若教育不当,未来可能成为一方祸患。凭他家的势力,能做的坏事数不胜数。
\"张老板,让您见笑了。\"黄刚向黄泽英摆手,示意他不要再提此事,转向张桐问道:\"今日有何佳肴?还有焖面吗?\"
黄刚其实是冲着焖面来的。不过张桐这里很少连续两天供应同一道菜。他摊手无奈道:\"真是抱歉,黄局,今日确无焖面。\"
\"如此啊。\"黄刚略感失落:\"那有什么面食推荐吗?\"
\"爸,焖面没了,我们走吧。去环球港吃牛排好了。\"黄泽英拉着黄刚:\"换个地方吃。不然吃日料也行。这里实在一般,又小又便宜。\"
其实,黄刚听到黄泽英那些话时已有些生气。黄泽英的姑姑,也就是他的妹妹。黄刚内心充满愧疚,因为他出身贫寒,来自豫南农村。
尽管他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知识需要金钱,尤其是大学费用不菲,家中并无积蓄。那时,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挺身而出:\"嫁人换彩礼,供哥哥读书!\"
其中细节不必详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黄刚仿佛用妹妹的牺牲换来了大学的入场券。对于妹妹,黄刚内心的愧疚至今未消。
黄泽英所说的或许没错,但他不是黄刚,不了解父亲那段痛苦岁月的经历。因此,他可以轻易对黄刚说:\"祖母去世后,我们与姑姑一家断绝往来。\"
黄泽英的话语虽如此,黄刚却无法赞同。妹妹为他舍弃学业,早早嫁入农家,青春岁月皆在田野辛勤劳作,侍夫育子。她见识浅薄,满心机巧,常以兄长在淮海为官的虚荣自夸。然而这一切,又是因何而来?
若非妹妹的牺牲,黄刚会有今日之地位?他自己亦深感疑惑。故此,黄刚对黄泽英刚才的言论甚是不满,只是在外人面前,他不便发作。
然而此刻,黄泽英的话语点燃了黄刚最后的怒火。
“黄泽英!!!从小到大,我从未动过你一指头!你母亲曾言,以理服人,方能明理。”黄刚怒火中烧,连旁观的张桐也能听出他语气中的愤怒。
“可你瞧瞧,你现在还算明理之人吗?你如今的品行如何?!轻视姑母,鄙夷贫亲。你如今真是尊贵无比,小店都不屑一顾,非要大酒楼才满意吗?!”黄刚拽住黄泽英的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