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略地,两军对阵,那都是面对面的冲杀,比的是装备好坏,将士勇猛。
但这种山地作战不一样。
在这种地方,最考验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小股兵马相互配合。
当然,还要加上一些合适的战术。
这些方面,随便拿一条出来,袁绍这边的兵马都做不到。
袁绍心里也很清楚,这支兵马就是个银枪蜡烛头,中看不中用。
看着人多势众,用来唬唬人还行,但若是真用来打仗,大败是肯定的。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袁绍也是看明白了,凭借这支三流兵马,啥也干不了,能够保护他平安返回渤海,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不能要求太多。
就这样,双方就在洛阳到冀州的路上,开启了你攻我守的较量。
一直到冀州被全部拿下,袁绍和韩馥都没有赶回去支援。
当然,袁绍这边肯定是提前收到了什么消息,冀州易主这么大的事情,根本瞒不住。
就算冀州被封锁,传递不出消息,袁家也会有眼线,这点底蕴还是有的。
得知冀州易主,颜良文丑战死,袁绍虽然很生气,但却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手里没兵没将,就算加上韩馥,也不过三万兵马。
这点人,给幽州塞牙缝都不够,现在冲上去,就是白白送人头。
袁绍总不会连这点理智都没有,既然渤海已失,袁绍也不打算抢回来了。
理由很简单,实力不允许。
按说以他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叫人过来支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诸侯讨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不了再来一次诸侯讨赵。
可这事也就只能想想,这次诸侯讨董能把十八路诸侯叫过来,一方面是因为袁家的名声,另一方面是因为董卓挟持了天子。
但凡涉及天子的事情,那就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了,而是公事。
之前大家诸侯当得好好的,董卓这个死胖子非整这么一出,其他人当然不同意。
董胖子再进一步当皇帝,其他诸侯怎么办?
枪打出头鸟,墙倒众人推。
就是因为如此,袁绍才能借助一封讨董檄文,将十八路诸侯聚集起来。
若是现在袁绍再来一次诸侯讨赵,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这属于私人恩怨,其他诸侯凭什么来帮袁绍?
难道就凭袁家四世三公吗?
别开玩笑了。
若如今是太平盛世,袁家自然是大汉最顶级的世家,各州郡的家族官员都得巴结袁家。
可现在是乱世,汉室已经日薄西山,对于那至尊之位,天下诸侯谁敢说没有觊觎之心?
皇帝之位只有一个,要想坐上那个位置,就得打败所有人。
所以除了自己以外,其他诸侯都会是敌人。
既然如此,那么其他诸侯为什么要损兵折将的帮助袁家呢?
还是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换个时候,袁绍就是天胡开局。
可现在大汉的局势,袁绍彻底麻了。
诸侯讨董刚结束,有的诸侯甚至还没赶回去,这时候传信摇人,谁会搭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