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周都督……兵败濡须口……”那学子终于喘匀了气,脸色煞白。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响。
原本热闹的讨论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
“不可能!周都督英明神武,怎么可能败给曹贼?”一位学子难以置信地摇头,手中的羽扇掉落在地,却浑然不觉。
“是啊,定是谣传!都督智勇双全,曹操岂是他的对手?”
然而,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证实了周瑜兵败的事实。
濡须口一战,周瑜中了曹军的埋伏,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建业。
恐慌的情绪开始在学子们中间蔓延。
他们意识到,江东的安危岌岌可危。
曹操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南下。
“如今周都督败了,我江东还有谁能抵挡曹操?”一位学子颓然地坐在地上,
“难道……难道我江东真的要亡了吗?”
绝望之中,一丝希望的火苗悄然燃起。
“诸葛先生!”一位学子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诸葛先生智计无双,定能助我江东渡过难关!”
“是啊!诸葛先生火烧宛城,大败曹操,定有退敌良策!”
“我们去荆州,去投奔诸葛先生!”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学子的一致赞同。
他们收拾行囊,怀揣着希望,踏上了前往荆州的道路。
荆州学堂,此刻正沉浸在一片忙碌之中。
“先生,江东来的学子越来越多了,学堂快要容纳不下了。”一位先生向庞统汇报着情况。
庞统捋着胡须,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来诸葛先生火烧宛城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了。这可是提升我荆州学堂声望的大好机会啊!”
“是啊,”徐庶也点头附和,“这些学子都是慕名而来,渴望学习诸葛先生的战略思想。我们一定要好好教导他们,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不仅如此,”庞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还要借此机会,扩大荆州学堂的影响力,让天下人都知道,荆州学堂才是培养人才的最佳之地!”
“水先生,您看……”庞统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司马徽。
司马徽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深邃:“诸葛先生即将到来……”
司马徽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诸葛先生,不日即将抵达荆州。”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诸位学子,当勤勉向学,以诸葛先生为榜样,为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声音在学堂中回荡,如同暮鼓晨钟,敲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房。
一位来自江东的学子,名叫孙乾,他紧握着手中的书卷,目光坚定。
“诸葛先生火烧宛城,以少胜多,实乃我辈楷模!”他语气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我定当努力学习,有朝一日,也能像诸葛先生一样,为江东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另一位学子也激动地说道:“诸葛先生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心怀天下,实乃大丈夫的典范!”他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我希望能够在荆州学堂学有所成,将来能够追随诸葛先生,建功立业!”
学子们的热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点燃了整个学堂。
庞统见状,心中甚是欣慰。
他走到讲台前,展开一卷竹简,开始讲解兵法谋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声音洪亮,充满着力量。
“诸葛先生的战略思想,在于‘以正合,以奇胜’,即以堂堂正正之师,出奇制胜,方能克敌制胜!”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沙盘上演示,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子们。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称是,时而相互讨论,学堂内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庞统讲完一段后,走到孙乾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年轻人,好好学习,将来必成大器!”孙乾感受到庞统的鼓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动力。
“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孙乾指着沙盘上的一个位置,疑惑地问道。
庞统俯下身子,仔细地听着孙乾的问题,然后耐心地为他解答。
夕阳西下,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
庞统的声音在学堂中回荡,他正讲解着诸葛亮在博望坡之战中的精彩战术。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投向门口……
庞统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学堂门口逐渐昏暗的光线。
学子们也纷纷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原本喧闹的学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窗棂的细微声响。
徐庶先生放下手中的《春秋》,起身走到庞统身边,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庶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学堂内:“诸位学子,今日所学,可否融会贯通?”
学子们纷纷点头回应,徐庶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为使诸位学子对兵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今日我将为诸位讲解,如何根据地形特点,排兵布阵,以奇取胜。”徐庶指着沙盘上用木屑堆砌而成的山川河流,语气铿锵有力。
他讲解之时,时而拿起木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时而以手比划,模拟战场的形势变化,力求让学子们能够身临其境。
孙乾全神贯注地听着徐庶先生的讲解,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沙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的手中紧紧攥着羽毛笔,在竹简上飞速地记录着。
其他学子亦是如此,学堂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和徐庶先生清晰有力的讲解声。
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学堂内的每一个角落,给每一位学子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仿佛他们正在沐浴着知识的光辉,心中燃烧着求学的火焰。
从江东远道而来的学子们,他们原本因战败而充满阴霾的心,此刻也逐渐被荆州学堂浓厚的求学氛围所感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之中,有人为了逃脱战火,为了寻求庇护,也有人为了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为了将来能够报效家国。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荆州学堂,渴望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找到未来的方向。
他们将希望寄托于这位传说中能够火烧宛城,以少胜多的诸葛先生,以及他所创立的荆州学堂。
他们渴望学习诸葛先生的智谋,能够像他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他们热情高涨,仿佛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饥饿。
学堂内,弥漫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子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渴望自己能够早日成才,为蜀汉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忽然,庞统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徐庶也停止了讲解,若有所思的看向门口,似乎也发现了什么。
学堂门口,灰尘被脚步扬起,在夕阳的余晖中,如同金色的沙雾。
来人身着青衫,头戴纶巾,风尘仆仆,却掩不住一身儒雅之气。
他身后跟着几位同样装束的学子,一个个精神抖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庞统和徐庶相视一笑,快步迎了上去。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庞统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热情,“荆州学堂蓬荜生辉,欢迎各位前来求学!”
为首的青衫学子回礼道:“久闻荆州学堂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等来自江东,仰慕诸葛先生之名,特来求学。”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不知可否有幸拜见诸葛先生?”
庞统笑道:“诸葛先生近日事务繁忙,暂时不在学堂。不过诸位放心,我与徐庶先生皆是诸葛先生的弟子,定会倾囊相授,绝不藏私!”
江东学子们闻言,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学习的渴望。
庞统和徐庶将他们迎入学堂,安排食宿,并详细介绍了学堂的规章制度和学习内容。
夜幕降临,学堂内灯火通明。
庞统和徐庶正在为江东学子们讲解兵法,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提问,时而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庞统看着这些求知若渴的学子,心中感慨万千。
诸葛先生创办荆州学堂,旨在培养人才,为蜀汉的崛起奠定基础。
如今,学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诸葛先生的思想,能否真的传承下去,培养出众多人才?”庞统心中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丝担忧。
他看向徐庶,徐庶也正看着他,两人目光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
“先生,你看……”徐庶指着窗外,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庞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远处,一点火光正缓缓靠近。
“莫非……”庞统心中一动,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他快步走到门口,凝视着远处的火光,喃喃自语,“是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