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太仓肉松
听上去1300吨级大的一艘船只要1.8万两银子,似乎很便宜。如按1两银子合后世600元的话,价格是1080万元,不便宜了。于是刘云龙问道:“老祖宗,你这种‘封舟’有几层甲板?”
“2层,是用来乘人的。”
“我定制的船,不需要桅杆、风帆。甲板改成活动的,载货时可以把甲板卸掉,载人时再装上甲板。”
“没桅杆、风帆,船怎么航行?”
“我用蒸汽机做动力。”
“听说苏州城有蒸汽机,你有蒸汽机?”
“苏州的蒸汽机就是我造的。”
老爷子听后,再次凝视着刘云龙,然后说道:“小伙子,你不简单呀,解决了几千年来船航行的动力。”
“老祖宗,你过奖了。”
“一点都不过奖。你要的船少了风帆和桅杆,配套的设施也少了,木料可以省不少,但每艘船的价格至少1万2千两。”
“行,就按你这个价格。”
缪元安一听这个后生也不讨价还价,就说道:“好。我也不想把我爷爷交给我的图纸带进棺材,我把它交给我孙子。”老爷子然后对缪兆鹏说道:“你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缪兆鹏说道:“爷爷,我会把它传承下去的。”
次日,缪兆鹏拿来了一套发黄的图纸,图上的字迹、线条都已模糊。缪兆鹏发愁道:“都快130年了,看不清楚了。”
刘云龙说道:“不急,我马上叫人过来替你复制一份图纸。”
刘云龙让杨占文立即赶回苏州,让铁铺的技术人员带着描图纸、晒图纸、定影剂、玻璃板赶到刘家港。
4个技术人员很快赶到了刘家港,在缪兆鹏的船坊里,花了3天时间把图纸描了出来。经缪元安老爷子仔细核对后,就在缪掌柜的船坊里晒出了蓝图。
缪元安看到图纸后,惊异的说道:“还是你们后辈厉害,竟然还能这么画图。”
刘云龙心想,缪兆鹏的船厂有图纸了,其他六家船厂还没图纸呢,于是问缪元安:“老祖宗,我可以多印几套图纸吗?”
缪元安说道:“你想印几套图纸都行。”然后对缪兆鹏说道:“你要继续保存100年。”
缪兆鹏说道:“爷爷,你放心吧,我会把图纸交给我孙子的。”
刘云龙晒了几套图后,就把描的原图交给缪兆鹏,对他说道:“这个图,你又可以保存100年了。”
缪兆鹏接过图纸,说道:“我们马上备料。按规矩,你得预付30%的定金。”
刘云龙说道:“等我和你们签订契约,我就把定金给你们。”说完,拿出1万两银子交给缪兆鹏。
缪掌柜问道:“你这是干嘛?”
刘云龙说道:“这是你图纸的专利费。你家老爷子保存这张图不容易,要是没这张图,造船就要费很大功夫。”
缪掌柜说道:“那也要不了1万两银子呀。”
刘云龙说道:“收下吧,就算我孝敬老爷子的,行不?”
缪掌柜这才收下银子。
刘云龙与6家造船坊签订了定制20艘大船的契约,价格是每艘船1万2千两银子,经太仓州州府作保后,刘云龙拿出几只木箱,里面装着7万2千两银子。
赵桂馥对刘云龙说道:“按契约规定,你要派人常驻这里监造。”
刘云龙指着李舟洋,对赵掌柜说道:“我就派他留在这里了。”
赵掌柜、缪掌柜及其他4个掌柜再次与李舟洋作揖致礼后,刘云龙心想太仓有没有号称“3000料”的木船呢?就问赵掌柜:“这里有没有现成的3000料大船可买?”
赵掌柜说道:“前两年朝廷兴起了海运,太仓城里有个叫周大业的掌柜定制了4艘3000料的船,可不知怎么回事,船买了后,一直没啥生意,你去打听打听看。”
刘云龙说道:“谢谢了。”
从船坊出来,李舟洋说道:“大师兄,我不懂造船呀。”
刘云龙说道:“不懂没关系,你至少懂木匠活,看多了你就慢慢学会了。”
“我一个人管6个造船坊,可管不过来呀。”
“急啥?我会在苏州招聘几个懂造船的师傅,把他们派过来后,你就负责管好这几个人。”
“这还差不多。”
“你在这里除了督造船舶外,还得给我筹建造船厂。”
“我们自己也要造船?”
“对。赵掌柜他们造4000料大船,我们先造3000料船只,待积累经验后,再造4000料、5000料的大船。”
(注:刘云龙说的“几千料”海船,按照后世复原的“2000料”郑和宝船,都是号称的,不是真实的容积。)
几个人到太仓县城后,经打听后来到了太仓船帮帮主周大业的家。
周掌柜说道:“崇祯十二年那年,听说朝廷要兴海运,我就定了4艘船。我把粮食、盐、棉布从宁波送到辽东。谁知松锦一战,我们输了,再也没生意了。”
刘云龙问道:“你这4艘船卖不?”
周掌柜说道:“你买了能做啥?朝廷又不允许出海做生意。”
刘云龙说道:“太仓港不是出去了好多船做生意吗?实在不行,我用来在长江里做生意呀。”
周掌柜说道:“我听你说话,就知道你是外行。3000料的大船在长江里逆水的话,靠风帆是没法航行的,要靠人拉。你知道1艘3000料的船要多少人拉吗?”
刘云龙说道:“我不用风帆,用蒸汽机。”
周掌柜说道:“据说你们苏州城里有个叫刘云龙的掌柜生产蒸汽机,用他的蒸汽机的话,或许行。你认识刘云龙吗?”
刘云龙说道:“敝人就是。”
周掌柜忙说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你就是苏州城的刘大掌柜。这样,我把这4艘大船都卖给你。”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好。不过你得替我把船好好维修一番。”
周掌柜说道:“那当然,哪能把破旧的船交给你呢。其它的小船你要吗?”
“你有多少小船?”
“我还有1000料的船6艘、400料的漕运船15艘。”
“你都卖给我的话,你不做船运生意啦?”
“哎,现在海上生意不好做,我还不如把船买了,买些你造的蒸汽机、织机来开作坊。”
“那你以前的水手还在吗?”
“有些水手已散了。但只要有生意,我马上能把他们召集过来。”
“有多少?”
“有1500多个。”
“你的那些水手,我都要了。你能再替我招些水手吗?”
“1500多个水手还不够?”
“我在刘家港定制了20艘4000料的大船,你说要多少水手?”
周掌柜听后,倒吸一口气,心想这个刘大掌柜果然出手不凡,4000料的大船就定制了20艘,忙说道:“那至少要6000多人,恐怕在太仓找不到这么多水手了,你得去其它地方招人了。”
其实刘云龙心里清楚,一艘风帆船要很多船工,但使用蒸汽机后,每艘船的船工至少可减少一半,根本不需要6000人,目前周掌柜手下的1500名船工可都是宝贝,于是说道:“等我把你的船买下后,我再与那1500多个水手签约。2个月内,你得把船都交给我。”
周掌柜说道:“行”,然后问道:“刘大掌柜,你看我除了开织坊,还能不能干点别的?”
“你这是啥意思?”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用点你的技术来开作坊。”
“开了织坊还不够?”
“织坊太多了,竞争太厉害。要是有像你一样独占的技术,就能赚大钱了。”
“要用我的技术有2种途径,一种是买我的专利,自己去生产,一种是由我免费提供技术、设备,但得给我30%的利润。”
“免费提供技术和设备?”
“嗯。”
“那我选第二种。”
“好。等你和我们公司签约后,你在太仓生产肉松。”
“肉松?你说的是蒙古人做的那种肉松?”
“我说的肉松不同于蒙古人做的‘肉松’,口味更适合于我们汉人。”
周掌柜心想,技术、设备都由你提供,做了肉松后,先试产一阵子,即使亏本的话,把设备退还给你后,自己也亏不了几个钱,于是说道:“行,我来做肉松。”
“好。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契约。”
于是,刘云龙与周掌柜签了二份契约,一份是买下周掌柜所有船只的契约,一份是生产肉松的契约。
我们来说说肉松,在明代汉人地区是没有肉松的。
早年,草原上的蒙古人在每年过冬的时候,为了节约干草,牧民会把老弱牲畜宰杀掉,然后将牛肉、羊肉切成长长的薄片。由于天气寒冷,薄肉片很快就冰冻,蒙古人再把冰冻的薄肉片切成丝,加入调料,烧熟后,储存在牛膀胱中。一般一头牛做的肉松可以供一家几个月的口粮。蒙古人远征时,携带的口粮大部分就是这种肉松。不过,蒙古人做的这种“肉松”只能算肉丝。进入大明后,由于蒙古人退入草原,大明境内已见不到这种“肉松”了。
刘云龙提供的肉松生产技术,是用瘦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鹅肉等为原料,把肉切成块,然后加调料、烧煮、收汤后,再顺着肉块的纤维,将肉块用机器切成丝状,接着回锅撇油,最后收汤。回锅时可根据口味的不同,加入一些糖或别的调料。收汤完成后,将收好汤的肉放入炒松机,一方面去除肉内的大部分水分,一方面将肉炒松,待肉中水分余下15%左右后,粗制肉松就做好了。再将粗制肉松放入翻松机中将肉松翻松。翻松机是滚筒式的,粗制肉松经翻松,就变成松松软软的肉松了。翻松完成后,将肉松中烧焦的肉松剔除,就能上市了。
大华公司提供的技术中,还包括防腐剂、调酸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具体制作时,由肉松坊根据品种的需要添加。
后来,周大业的肉松坊推出肉松后,一下子成了畅销货,不得不渐渐扩大规模,成了太仓最大的作坊。几年后,太仓也成了苏州府最大的生猪养殖州,年产生猪10万头。“太仓肉松”成了太仓州的招牌。
后世很多地方都生产肉松,但肉松的原产地是“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