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订购海船
几天后,刘云龙坐船来到了太仓刘家港。这次来太仓,刘云龙还带上了他的师弟李舟洋。
浏家港在后世称为浏河港,距长江口只有5里路,它的对面就是崇明岛。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时,太仓就是郑和的起锚地。当时的很多舰船、货船也是在太仓制造的。
明代早期官办的大型船厂有南京的龙江船厂、淮安的清江船厂、临清的卫河船厂、福州的南台船厂,在太仓、仪征、登州、广州、潮州、漳州、泉州、宁波、温州也有官办船厂,后来实施禁海政策后,很多造海船的船厂已萎缩,如太仓、宁波、温州的造船厂从每年造600艘海船的规模缩减到了每年只能造十几艘,好在太仓、宁波、温州的造船厂还没彻底消失。
辛广恩给刘云龙找到的《瀛涯胜览》中说,郑和舰队最大的宝船长44丈(140.8米)、宽18丈(57.6米)、吃水深度1.1丈(3.52米),运输船为长37丈(108.8米)、宽15丈(48米)。因这本书是嘉靖年间后人校补的,书上写了这么大的船,刘云龙觉得不可信。按该书记载的宝船尺寸,即使吃水线长度为总长度的0.8倍、吃水宽度为总宽度的0.9倍,则吃水线长度、吃水线宽度就分别达112.64米、51.84米,如吃水深度为1.1丈(3.52米),方形系数按0.5计,那么该宝船的排水量达吨,堪比后世的航空母舰,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吃水深度减半,排水量也要达到5100吨,都比十九世纪中期最大的风帆战列舰大了。后世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战列舰》上记载:“十七世纪末,战列舰排水量为1500-1700吨......十九世纪中期风帆战力舰排水量达5000吨。”
无论是航母级的,还是5000吨战列舰的,船底所受的水压分别要达到3.52吨\/平方米、1.76吨\/平方米,不计船体自重的话,船底板承受的最大弯矩分别达到吨·米、吨·米。而船底是有一定弧度的,船板厚度太厚的话,没法加工出这么大的弧度,除非浪费很多木材,因此船板厚度最大为7寸(22.4厘米)。好的木材,比如常用于造船的柚木,它的抗拉强度为120mpa,承受不起那么大的弯曲应力。即使船板能承受那么大的弯曲应力,那纵向、横向龙骨的断面尺寸需多大?
嘉靖年间的《瀛涯胜览》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那么大的宝船,称“可运货5000料”,也即可载货1625吨。如宝船是航母级的,即排水量为吨,则船的自重差不多达到8652吨;如宝船是大型战列舰级的,船的自重就是3475吨。柚木的比重是0.65吨\/立方米,航母级、战列舰级的宝船分别需用木材立方米、5346立方米,按甲板、分仓板、船员室、桅木等耗用木材50%计,真正用于船体两侧外壳的木材分别为6655立方米、2673立方米,按板厚7寸展开,船体两侧外壳展开面积(相当于船体的两侧的表面积)分别为2.97万平方米、1.19万平方米。如将44丈长、18丈宽的宝船剖面近似看做一个倒三角形,船深按吃水深度的1.22倍计,当吃水深度3.52米时,船的两侧展开面积约为8197平方米,与按自重计算出的展开面积2.97万平方米严重不符;当吃水深度为1.76米时,船的两侧展开面积约为8132平方米,与按自重计算出的展开面积1.19万平方米也相差了3800平方米左右。
后世有人认为书中所说的“5000料”不该是载重量,而是耗用的“木料”,刘云龙认为也不准确。刘云龙是木匠出身,比如某东家要造房子,往往会问木匠需要准备“多少料”木材。木匠口中的“料”是以长度为1丈、直径为1尺的木材为标准的,即“1料”等于0.26立方米。如郑和的宝船耗用5000料木材的话,只需要1300立方米的木料,那也太少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着计算一下,耗用木材1300立方米,能否造出长44丈、宽18丈、吃水深度1.76米、板厚7寸的船?
由于永乐皇帝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在文官集团的压力下,下令焚毁了郑和舰队所有资料,因此郑和的宝船究竟有多大,后人都是根据《瀛涯胜览》来猜测的,而原版《瀛涯胜览》一书已失传,能看到的都是后人根据传说校注、杜撰的。《西洋记》里对宝船的描述更离奇,一点都不可信。
在后世南京龙江造船厂遗址里复原了一艘郑和宝船,是按2000料的容积复原的。该船在明代号称“5000料”战船,船体总长62.1米(19.12丈)、总宽13.8米(4.3丈)、型深4.89米(1.52丈),排水量为1170吨。它有5个桅杆,主桅高49米(15.3丈),舵杆长12米、舵板高9.6米、宽3.2米,配2个大铁锚,每个铁锚的重量为1500斤。操纵这种船的船工需要250人。这种船从舱底到甲板有四层,底层为压舱层,放置压舱石,也可供储存货物;第二层、第三次、第四层为“官舱”,供官员、船员、士兵吃、住用,但这种“官舱”高度仅有四五尺,“盖恐太高则冲风,故稍卑之耳”,人员在舱内走动时需“佝偻深入,上下以梯”;甲板上是操作层,炮兵、弓箭手、舵工、水手、缭手、梢手、铁锚匠等都在该层操作。当用于战船的话,除了可搭载几百吨货物(如压舱石、水、粮食、舰炮、火药、维修器械、马匹等),还可搭载250名人员(军官、士兵、舵工、水手、工匠等)。这种船如不用于战船,用于载人的话,减少舰炮、火药、马匹等后,除了250名船工外,至少可搭载1600人。
刘云龙来到太仓浏河港后,看到了“娘娘庙”。
“娘娘庙”是当地人对这个庙的称呼,官方称呼为“灵慈宫”,是供奉“妈祖”的庙宇,当年郑和每次在太仓出海,必率军士在此进香祈福。它在后世,被称为“天妃宫”。
刘云龙在“娘娘庙”里点上了几炷香,许了个愿,然后来到娄江边,找到一家造船坊。
这家造船坊的掌柜叫赵桂馥,刘云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赵掌柜造长37丈、宽15丈、型深1.5丈的船。这种船如吃水长度、吃水宽度、吃水深度分别为30丈、13.5丈、1.22丈的话,排水量为8000吨左右。
谁知赵掌柜听了刘云龙的来意后,说道:“刘掌柜,你那种长37丈、宽15丈的船,这里没人会造。”
刘云龙听赵掌柜说不会造那种船,就问道:“不可能吧,难道当年造船的那些长辈没把技术传给后人?”
赵掌柜说道:“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技术,没这么大的船。”
刘云龙问道:“那你们祖辈传下来的最大船有多大?”
赵掌柜说道:“长度约15丈、宽度约3丈、深度约1.7丈,这还是嘉靖年间出使琉球时用的船,叫‘封舟’。”
刘云龙听后心想这种船还差不多,后世有人测算过,封舟的排水量在960吨左右,也算是当年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船了,在明代这种实际排水量为960吨左右的船号称“4000料”。1637年英国人建造的“海上君王号”排水量也只有1460吨,“海上君王号”总长为51米(15.94丈),最大宽度14.7米(4.6丈),型深23.17米(7.24丈),吃水深6.8米(2.12丈)。于是问道:“有图纸吗?”
赵掌柜说道:“都100多年了,反正我家祖上没把图纸传给我。其他人有没有图纸,那就不知道了。”
刘云龙说道:“现在你们这里有几家造船坊?”
赵掌柜说道:“要是放在20年前,还有10家,现在只有6家了。没生意呀。”
刘云龙问道:“船坞还在吗?”
赵掌柜说道:“我们几家的船坞还在,其他几家的船坞好久没人使用,都已失修,基本废了。”
刘云龙说道:“麻烦你把另5家船坊掌柜喊过来,好吗?”
“你要造多少艘船?”
“我要定制20艘。”
“你一下子要定制20艘这样的船,即使我会造,我一个人也来不及。我去把他们叫来。”
一个时辰后,6个掌柜都来到了赵掌柜的船坊里。
一个叫缪兆鹏的掌柜听了后,说道:“我家好像有这种船的图,老爷子都保存着。”
刘云龙对缪掌柜说道:“你能把图拿过来看看嘛?”
缪掌柜说道:“我试试看。”
半个时辰后,缪掌柜回来了,他的身后跟着1顶轿子。轿子落地后,缪掌柜从里面搀扶出1个头发、胡子都发白的老者。
赵掌柜介绍道:“这是缪掌柜的爷爷,叫缪元安,90多岁了。”
刘云龙忙迎上前去,向缪掌柜的爷爷问安。
缪元安盯着刘云龙看了好久,才看清刘云龙是个弱冠之年的后生,一字一顿的问道:“你要这种船干嘛用?”
刘云龙说道:“老祖宗,我要用它出海。”
缪掌柜的爷爷年纪大了,耳背了,没听清楚,就又问了一次:“啥?”
“用它出海。”
“啥?”
缪兆鹏见爷爷还没听清楚,就在他爷爷耳边大声说道:“爷爷,这位后生要用它出海。”
缪元安听后说道:“从我爷爷那时起,就没人来定制这种船了。现在终于有人来定制这种船了,你要几艘船?”
缪兆鹏告诉他爷爷:“20艘。”
老爷子问道:“你有那么多人出海吗?”
刘云龙说道:“有。这是我定制的第一批,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这种船可不便宜呀,每艘船光人工就要2万个。加上木料、船锚、风帆、缆绳,按现在的物价,至少要1万8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