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两位管事,你们可商量好了吗?”
“是啊,粮食有多少你赵家要多少,这话可是你家少主亲口说出去的。”
“没错,考虑到你家少主下落不明,我们已给出了最大宽容,你们还磨蹭个什么?”
几个大腹便便的粮商斜了眼姜上文和高管事,态度轻蔑无比。
此言一出,其他粮商大佬也开始纷纷发声,甚至还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话里话外都是想要赵家村先接纳一部分他们的粮食,就算拿不到全款也无所谓。
就连六大粮商里的裕丰粮行钟福,康泰粮行程瑞等粮商大佬,也隐藏在人群中。
事实上,这次上门来威逼赵家买粮,就是他们得到知府鲁海漕授意策划出来的。
无他,皆因永宁现在的粮商太多了。
粮价虽然已经翻了数倍,但供给已经远远过于需求。
一旦出现意外,粮价大幅回落,他们赚的可就少了。
总不能再把粮食全都运走,赚不到钱还折腾一大笔运费和损耗,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知道,所有粮商运来的粮食,大致已有近百万斤之巨。
换句话说,他们现在非常担心赵家因为赵元死掉而崩溃。
想要趁着在崩溃之前,尽可能地榨取到足够的钱财利益。
就算最后赵家撑不住被瓜分,他们也可以利用粮食筹码换取赵家的那些作坊产业。
尤其六大粮行的主事人还知道,赵家亲族闹着要瓜分家产的事,正是知府大人暗中推动的,目的就是要趁你病要你命,彻底整垮赵家,吞掉赵家的所有产业财富!
“高管事,你看……?”
这一刻,姜上文左右为难地看向高管事!
他辅助接管赵家事务不久,许多方面的长远布局高管事比他知道的要多。
但此刻高管事也是一脸愁容。
毕竟数额巨大,这可是会直接影响赵家村全局发展的大事。
赵元将他从牙行里赎出的一幕,他永远也忘不了,他可不想赵家出什么乱子。
虽然府里并不缺银子,但赵家村十万民众,每一笔银子支出都需要长远打算。
赵元在时,一切大方向的把控,都会由他来定夺。
粮商运来的粮食有多少赵家要多少的话,的确也是赵元所说。
但现在赵元生死未卜,老管家七叔奄奄一息,他俩虽有决断权,可也不敢轻易答应。
“要我说,你们少主虽然生死未卜,但民众总归要吃饭,怎么也绕不开买粮的问题。时下我等粮商登门,就已算是给出了最大的诚意。”
“是啊,你说你们赵家村财力暂时难以周转,但定金出得起吧?就按时价的两成先行支付定金,剩余粮款也可以押后再补……!”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言辞之间,就是要赵家付了定金签下购买合约。
好在这时候,赵家负责养殖产业的江伯急匆匆走进了偏房,朝着姜上文和高管事的耳畔小声低语了一番,两人这才眼前一亮松了口气。
看了眼咋咋呼呼的众人,姜上文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噤声道:“诸位所言,我家公子早已知晓,他说的话自然也不会食言……!”
“赵元公子找到了?”
有人惊异打断,急于想要知道赵元生死的嘴脸显露无疑。
然而姜上文却摇了摇,接着道:“我家少爷仍未找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决断。就在刚刚,护卫我家少爷受伤的江寒兄弟苏醒了,也带来了少爷的意思!”
“你家少爷什么意思?不会是不想认账了吧?”
又有粮商插嘴,原本轻蔑高傲的嘴脸,浮现出一抹质疑的冷峻。
“呵呵,自然不会不认账。”
高管事黑着脸插话道:“还有,姜管事说话的时候,希望不要再有人打断,否则休怪被我赵家直接轰出去。毕竟我家少爷说过粮食有多少要多少,但可没说一定要买谁家的!”
“你……?”那人气极浑身发颤。
这都什么时候了,区区一赵家小管事还敢大言不惭?
不过对方说的也没有毛病,也的确是那么个理儿。
但不管赵家要买谁家的粮,他们都可临时合为一家,万不能现在就被轰出去。
甚至还有几个抖机灵的粮商在他耳畔悄声嘀咕劝慰起来:
“我说这位兄弟,要沉住气啊!不就是受到点儿言辞屈辱么,以后有的是机会报复。”
“没错,没听到先前刘老板的话么?待他赵家粮食耗尽,上门求着买的时候,不仅可以让他大出血,还能趁机瓜分赵家的所有产业和人口。”
“所言极是,甚至到时使些手段,要此二人卖身为奴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窃窃私语的轻蔑狂言,在众多粮商间越传越来劲。
但此时此刻,知晓了赵元布局的姜上文,也恢复了从容和淡定。
他尽力地从脸上挤出一抹笑意,面向大多面露疑惑的商贾大佬。
“如你们所言,我赵家缺粮早晚都要买。但我家少爷早有安排,要在屯粮的仓库整理出来后才能交易。毕竟不能有粮无仓,且买粮需钱货两讫,不存在定金后补之类的交易。”
他轻啜了一口香茶,在一众大佬疑惑逼视的目光下,继续道:“而且任何交易也不能强买强卖!所以,诸位还是先回去等一等,待我赵家通知诸位以后再来吧!来人,送客!”
“什么意思?赵家竟敢这样无礼于我等?”
“你个姜上文,好歹你还是个乡试解元,江都第一才子……!”
“喂喂,你们干什么?就不怕我们联合起来,都不卖粮给你们吗?”
粮商们吹胡子瞪眼,义愤填膺。
赵家承认会买所有的粮,但却不是现在购买?还要等他们通知才能再来?
这分明是想拖延啊!
但拖延又有什么用,赵家村那么多民众那一张张嘴不要吃饭的吗?
众人想不通,但姜上文也没有给他们想通的时间。
因为这一切的底气,都是来自于赵元的远见卓识。
他相信赵元不会无的放矢,加上永宁历年的确会有连绵阴雨的到来,算算时间也就在这旬日之内了。现在粮商们咄咄逼人,等过些时日求人的就该是他们了。
不过就算打发走了这些粮商,姜上文也仍旧宽心不起来!
按照赵元的意思,还要转移五万流民进入后山,同时解决安置和采挖矿产的问题。
但现在,转移流民可以,但矿产还挖不挖?
尤其事关朝廷严管的铁矿,万一出了问题……!
偌大的赵家,以及整个赵家村近十万民众,一时没了赵元这个主心骨,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以后又该如何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