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闪烁的夜幕下,修好的水泥道路两边是草丛和树林,发着不知名虫子的鸣叫声,而在地面上,挑着扁担负重前行的老人赤着双腿,灯光随着他的步伐而照耀在水泥地上。
女记者也是各大城市到处跑的人,她见过世面,从没有看过这么先进的路灯,心里大感震动。
这里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吗?
修建完善的道路。
科技先进的路灯——
这要是报道出去绝对会引起重大关注的,她心里激动的想着。
“沈同志,我明天想给你做个专访你看可以吗?”女记者连忙问道。
“可以的。”沈半见同意道。
第一天,在空出来的休息屋,门口围着好多街坊。
屋子里——
沈半见往凳子一坐,态度从容自然,“方记者,我准备好了。”
书采薇本来想提醒她坐姿什么的,结果一抬头发现沈半见已经准备就绪而且不用她提醒,各方面都一丝不苟没有出错,就好像是常年习惯了采访的人,她这么想。
见她迟迟没有动静,沈半见不由朝她看来,“书记者…”
书采薇连忙回神,不好意思的道,“哦哦,那我们这就开始。”
“沈同志,我听说居民发现卧底的时候卧底是昏迷的,那你们怎么就知道他卧底的身份呢,是因为他身上带了什么身份物件吗?”
“做卧室的人是摒弃了以往的身份和一切关系才能成为卧底的。”沈半见说道。
“那就是没有身份,那你们怎么就确定他是卧底的?”
“老实说…”沈半见微偏了下头,目光专注的看着她,“我也不敢百分百确定但索幸有郑书记…”
“他是部队退伍出来的,正好对那些伤疤有所见识…”
“而我父亲也曾是军人,所以我在这方面也略有所识。”沈半见顿了下,补了一句,“我也庆幸幸好我没有忘记我父亲所教的……”
“听说缅北一共潜入了五个人和当地的悍匪勾结…在面对对方的时候你不怕吗,你也只是一个看起来不大的女孩子。”女记者不由的好奇的问。
沈半见说道,“比起害怕这种情绪,当时更多的想法是怎么样保护好那位英雄,把他交给国家部队的人让其得以保护。”
女记者不由佩服的看着她,“你做到了,那位英雄已经被接到了京城并得到了很好的医疗条件了。”
沈半见唇角略勾,“我知道。”
女记者道,“我听说那时打斗持续了一夜,你和郑书记那个时候有什么想法吗?”
沈半见道,“郑书记的想法我不知道,至于我的想法……”她沉吟了下后看了眼外头在看热闹的街坊,然后说道,“潮县的街坊都是很可爱的人,这次的斗争,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不会这么顺利,可以说,成功抓捕了缅北的人,潮县的每一位居民都功不可没。”
采访持续了半小时——
书采薇立即又急着去采访郑润言。
王清热情的说,“书记者我给你带路吧。”
她热情的招待着书采薇顺便拖上沈半见一块去看热闹。
郑润言正在码头处理善后工作,薛霸王跑了,留下的东西却不少——码头拉起了警戒线,他正蹲在地上收集着什么。
“郑书记。”王清兴冲冲的喊道,“书记者来找你采访几个问题,我们能进来吗?”
郑润言听到声音就站起身看到她们姐妹俩说道,“不能,这边在采集证物,我出去。”他脱下了白手套从警戒线出去。
书采薇接过同事手里的器材说道,“这里我来,你带着一人去走访走访居民也做些采访……我们争取尽快回去做新闻头条。”
采访一直持续到下午。
书采薇结束了采访就迫不及待的回了省台把素材整理好了然后交给领导过审,这篇新闻是上面要求专访的,所以一过审就立即发布了出去——
南省的报纸是南方的销量代表——
隔天报纸的头条一发出去——受众立即看到了被大字体占据的头条。
立大功!平民英雄的县城,潮县!
报纸内容书写了被屏蔽了名字的卧底英雄被追杀到了潮县又因潮县人民而获救的故事,书采薇的文笔很好,将故事的核心集结在了潮县的人民是如何配合当地书记郑润言的调动,以及又是怎么在危难的关头,每个男女都拿起了武器扞卫保护自己的这座小城市……
与此同时,京城那边的当地电视台也针对抓捕五名缅北人员一事进行了说明。
报道一出立即引起了轰动,南省的各大城市纷纷对这件事进行了关注,潮县这座县城也正式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各大报社更是坐不住,纷纷派出社里记者前往小县城进行采访和报道。
结果不来潮县这座县城还好——一来。
这些报社记者就纷纷吃惊了。
这是小县城?小县城的路这么好的?
什么,这小县城一个小小的回收废品站还实施了社保措施?
还有这感应的路灯?
这些记者回去后纷纷各自写了稿子,而在稿子发出去后,全国对潮县的关注度又更增强了一波动,而其中最为引起各大省城关注的除了缅北土匪之外,就是那个感应路灯了……
作为经济大城!开支节流那是极为必要的一项措施。
如果这感应灯能够运用到各大省城取代现有的路灯,那么将大大节约一笔开支……
动作最快的是羊城领导,羊城和圳市作为南省外来工人员最多的城市,闵市区域的人和这里也密不可分,羊城带着工程师找了一个闵市的朋友想叫帮忙认识一下郑润言和沈半见,然后这朋友就转身找来了大卖场的华老板……
华老板一听羊城的领导找潮县的人,立即大手一拍,“这你们可找对人了,我和潮县的生产大队确实有些关系……”
“说来我也是受了潮县乡亲的恩,其实不止是我,咱们羊城很多商家也都是……要不是潮县,咱还在受洋鬼子的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