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故人
当李续率领谢博文等十几个护卫,离开西安城的时候,他们没注意到自己身后,竟然被人悄悄跟上了。
这一路,他们用新换的快马,策马扬鞭,一路疾驰。终于,在太阳落山前的最后一刻,赶到了潼关。
潼关作为三秦锁匙,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年,金朝末年,蒙古军队就有一段时间,被堵在了潼关这里,最后绕道南方的汝州,进攻金朝最后的都城汴京,却被金朝最后一支强兵——花帽军击败。成为当时蒙古军为数不多的败仗。
蒙元建立以后,虽然潼关属于内地,但是蒙古人依旧非常重视这里。他们对于潼关,进行了大量修缮和加固。
也就是因此,前年的时候,周王和世瓎在关中发动叛乱。叛军却始终无法攻陷潼关,东出中原。最终使得和世瓎等人,只能狼狈西逃。
如今,这潼关城依旧驻扎了五百蒙古军和一千汉军,随时保持警备。
李续等人用自己的通关银牌,叫开了刚刚关上的城门。随后,按照规矩,李续便带着人,直接就去了守备千户府做报备。
到了守备府衙,里面通报的人刚进去没多久,很快就有一个汉人儒生模样的家伙冲了出来。这个家伙见到李续后,直接双膝跪地,向李续行礼:
“末将金安格,见过表少爷。给表少爷问安。”
李续赶紧低头仔细看去,才发现竟然是个老熟人。他的名字叫金安格,是个色目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曾经是河间王府的护卫。
李续赶紧将金安格搀扶了起来,吃惊的问道:“金安格?你怎么在这里啊?”
“嘿嘿,表少爷。前年关中叛乱被平定后,这里的千户积功升迁了。王爷就把我安插到这里做了千户。”
他凑近李续,压低声音说道:“王爷说,西疆战事估计一时半会不一定打得完。这潼关是南方供给前线军饷物资的关键通道,必须要安排个自己人,钉在这里。所以,王爷让我务必守好这条通道,保证大军补给物资畅通无阻。”
李续深深点了点头。他觉得舅舅果然是目光如炬,一下子就看到了潼关这个地方的关键。
其实,这里并不能左右后勤物资的运输,但是却绝对不能被别人掌控。否则,稍微弄点小动作,阻断山道,前线就彻底被卡住要害了。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所以每个关键的物资运输要点,都必须安排自己的绝对亲信看护住才行。
这个时候,李续才发现这个金安格,装束有点奇怪。
他现在是一身汉人装束,头发也是汉人的束发,盘在头顶挽了个发髻。他身穿中原样式的右衽儒袍,腰间系着革带,脚上穿着一双青色布面的厚底步履。要不是看他高眉深目,外加腰间挂着一柄草原样式的弯刀,真以为就是个汉人儒生呢。
“老安,你这是什么情况啊?怎么?你也要准备明年参加科举考试了?你行吗?我记得小时候,你认字还没阿兰达那个大笨蛋多呢。哈哈哈。”
金安格这个人最是性格很好,而且很有眼力见。李续他们哥儿几个,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这个年纪轻轻,却非常伶俐的小护卫。
如今,他竟然已经都成了堂堂守备千户了。熟人相见,自然要多调侃几句,这才显得亲近。
金安格见到表少爷李续,也是大喜过望。他盛情将李续等人让进了守备衙门的大堂,然后问道:“表少爷,这是去哪里啊?不是跟着王爷在前线打胜仗呢嘛?”
“我带人赶去汴梁路。我阿爸现在出任行省平章了。我要过去帮帮他。我还带过来四五百人,不过赶路太着急,队伍留在奉元路修整一两天。到时候路过的时候,你帮忙安排一下。带队的叫八剌,我给他留了通关文书。”
“表少爷放心吧。都是自家的队伍。我保证给他们都安排好。这潼关别的不多,安置军队的兵营有的是。”
说完,金安格一边帮着李续脱去外面的罩袍和铠甲,又亲手给他倒了一碗热水,让他暖暖身子。随后便跑出去,用最快的速度,张罗人安置谢博文等护卫的晚饭和住宿事宜。
因为人少,金安格就直接给护卫们安排在了千户衙门里面的客房居住。明天一早,正好从这里直接出发。
等金安格回来后,李续已经喝完了那晚热水,有点冻僵了的身子,也终于暖和了下来。李续看着金安格一身的汉装儒袍,就笑着问:
“你这是什么情况啊?身穿儒袍,腰挂佩刀?简直是不伦不类啊。人家儒生是背着三尺宝剑的。哪儿儒生腰挎草原弯刀的?”
“表少爷有所不知。最近在城东山上那个望河宫,最近来了一批逃难的,在那边暂时居住。里面有几个曲儿唱的还不错的伶人。前几日,几个前往大都赶考的儒生。他们每天晚上都去望河宫,给那些伶人写词,还帮助他们排练。我白天需要值守走不开,所以晚上我想过去看看他们排练。听他们说,里面还有个女伶官,长得挺好看的。”
说了半天,泡妞儿去啊。不过,还挺好,起码没有利用白天值守的时候去看戏。
“望河宫是个什么地方?能看到下面的黄河?”李续问到。
金安格说:“那是前朝时候,建立在华河一览楼南边的一个破旧楼阁,后来塌了部分,就当临时戏台子了。如今,因为河南遭灾,过来好些流民。路过的难民,一般就给安置在那边。那几个伶人,晚上也就住在那边临时搭建的棚子中。所以,我准备今天过去看看。他们说那几个女伶官最是喜欢儒生公子,所以我就······”
“哈哈哈哈。”看着金安格那一脸急不可待的样子,知道是自己耽误了人家好事。于是李续刚想挥手让他自己去,突然灵机一动,说道:“我肚子饿了。你说的那个什么望河楼有没有卖吃食的?我也想过去看看那些伶人彩排戏曲。”
“望河楼没有,不过咱们出了门,不远处就是四牌坊,那边有几个临街的铺子,应该还有卖征饼的。这潼关征饼,也是本地一绝。现在这时候,应该还没关张。如果表少爷饿了,我派人给你买几个。”
“不用。走,咱们一起去,路过的时候我买几个尝尝。”
说完,李续便直接起身,披上那件罩袍,就往外走。结果,谢博文却将金鞭和佩刀递了过来,提醒李续道:
“大人,还是带上吧。我们刚进城的时候,有好多晚到没法进城的流民,也跟着咱们也一起涌进了城内。这发现,这城里最近流民比较多,恐怕治安不太好。一会我也跟着一起去。保护大人,是我的职责。”谢博文担忧的说道。
李续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他并不太担心。只是拿过佩刀,挂在了革带腰间。然后就带着他,跟着儒生装扮的金安格一起出门了。
很快,他们就路过了那个有四个牌楼的路口,果然在东南角,看到一家热气腾腾,飘着麦面香气的店铺。
李续带人走过去,老板是个山羊胡子的老汉。他一见到李续这个腰挎弯刀,梳着辫发的蒙古军将,立刻笑脸相迎。
“军爷,晚上要吃点什么?我这里有征饼和鲶鱼羹。不过鲶鱼羹已经凉了,需要重新生活给军爷热热。但是征饼是刚出锅的。这是今天最后一屉了。军爷要么?两个铜子儿一个征饼,五个铜子儿一碗鲶鱼羹。”
李续从怀中掏了半天,掏出来一张两贯钱的宝钞,大概合一千两百多文铜钱。
他身上没有带散碎银钱,也不喜欢别人替他花钱。所以旁边明明身上带着铜钱的金安格,很老实的没有掏钱付账。
“军爷!我找不开。小店本小利薄,没那么多散碎银两。”掌柜的赶紧摆手拒绝。
李续笑着说:“没让你找钱。我们要六个征饼带走吃。剩下的钱,你给我热五大桶鲶鱼羹,鱼肉多放点,再把剩下的钱都做成征饼。然后给我送到守备衙门去。就说是李将军让你送给他手下吃的。这么多东西,半个时辰,能做出来么?”
“能能能!我这边都是做好了现成的。刷上素油,撒上荤香和花椒做成的椒盐粉,上蒸笼,半个时辰就好。鲶鱼羹更是要多少有多少。军爷······不,将军你就放心吧。哈哈哈。”
老头儿今天开心极了。今晚都快关张歇业了,突然来了个大客户。一出手就是两贯宝钞。他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挣这么多。
很快,他就包好了给李续带走的六个蒸饼,开心的开始制作那几百个蒸饼了。
李续拿过蒸饼后,立刻咬了一大口。
麦面所特有的那股香气,顿时充满了整个口腔。里面还混着茴香和椒盐特有的味道,刺激着味蕾。慢慢咀嚼回味后,麦芽糖与口中唾液混合发酵后,带来的香甜气息,给人带来一种幸福愉悦的感觉。
所以说,肚里有粮,心里不慌。那种踏实安逸的感觉,就是从这一口口的软绵香甜的咀嚼吞咽中获得的。
李续后悔了,他只要了六个蒸饼,每人才两个。虽然这个蒸饼又大又厚,但是依然禁不住饥饿的李续三两口的吞噬,就祭祀给了五脏庙了。
左右看看,李续发现,谢博文手里也就只剩下小半块蒸饼。而刚才还跟在身边领路的金安格,不知道何时竟然不见了踪影。
蒸饼,小椒、茴香素炒取水汽,碾成粉末,掺入食盐备用。小麦面团加入小木和适量盐碱,用温水和面,擀成长圆形,上面抹上素油,撒上刚才制作好的茴香椒盐,鄄城桶装,放入整体蒸熟。叫做征饼,不是蒸饼。《饮膳正要》中有所记载。
潼关的望河楼,目前已经找不到任何遗迹。但是在明初的潼关地图中,可以找到,就在华河一览楼北边的山边。应该是一座可以登高望黄河的小楼。不知道为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