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辽朝,天禄三年。

如今登基不过三载的耶律阮神色冷淡,显然心情非常不妙——自己在位期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不断,甚至自己之后的君主在位期间同样如此……

听到这样的消息,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虽然他对大辽贵族们的谋反热情已经了解,登基三年,就已经爆发了两次谋反,天禄二年一次,就在今年、天禄三年又一次。

但他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他有信心,等过上几年,自己登基时日一长,力量越发稳固并且强大之后,自己定然就能够像太宗皇帝一样、重新压制住这些贵族们;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他们可能出现的谋反行为,但起码能够大幅度减少,并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皇帝这个身份的权威。

耶律阮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登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但他到底是想要登上皇位、让皇位的传承回到他这一支,并且有信心能够处理好这种登基方式带累的各种隐患罢了。

但他现在从神迹的寥寥数语中并不愉快地发现,自己好像想的有些简单了。

“无法有力压制贵族”——这个“无法”,有具体的时间段吗?神迹并没有明确加以限制,诸如“登基初期”“执政前半段”等等;但是,很多时候,不加以具体限制,往往就是因为不需要限制。

再加上后面那句“在位期间谋反不断”……这不都是隐晦地表明,终他在位的所有时间,他都没能解决掉这个先前在他看来并不十分困难的问题吗?!

辽朝,应历九年。

辽穆宗耶律璟并不喜欢处理政务、为案牍劳心劳力,但神迹倒是还能让他有些观看的兴趣。此次神迹,他本来也要如先前数次一样,一边饮酒一边观看。但等到本次故事会主人公出现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毕竟,本次的太宗是他大辽的太宗皇帝,又是他的父皇,生前又对他比较宠爱,还是应当尊敬的。

此时,看到耶律阮上位带来的后遗症,他冷笑几声。

这么一次登基,带来的影响何止是简单的谋反叛乱不断?明明是——谋反叛乱到直接弑杀皇帝了。耶律阮自己激化了这样的谋反行为,最终也死在了大辽贵族们的手中。

而成功杀掉了一个皇帝的影响显而易见,大家的信心更加充足了,热情也更加高涨了。他登基至今九年,谋反叛乱也已经有了数起,频率都已经远远高过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踊跃参与政治斗争的唐朝了。

和大辽比起来,唐朝那样的政变频率根本不算什么。虽然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

如果让之后的辽朝君主来说,他们会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叛乱的热情是不可能有消退的一天的!即使是经过了圣宗的治理也没有任何变化!

这可能也是大辽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吧。

就像汉朝、唐朝、明朝、还有宋国几个朝代也都具有各自难以割舍的特点一样。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并不知道其他辽国君主会把大宋的“特色”也当做例子,来安慰他们自己。

他只觉得,辽国的这个特点很适合加以利用——如果辽国贵族们的谋反热情真的那么高、谋反频率也真的那么高的话。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在场的几人听,赵光美等人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贵族叛乱,那或多或少就会带来动荡;而若是能够让一个叛乱集团足够成功,就像是成功干掉辽世宗耶律阮一样,那对辽国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几人纷纷把暗中资助、引导、挑拨辽国贵族搞活动的事情提上日程。

反正大宋对辽国的行动多了去了,再加上一个助力辽国贵族实现梦想也不算什么;有枣没枣打三竿,若是这个行动哪一天歪打正着真的成功了呢?

【说回耶律德光。】

【虽然我们已经讲到耶律德光驾崩于栾城,但是有一点还是要再次讲述一下的。那就是耶律德光对整个辽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的贡献。】

【太宗对一个王朝整体的政治制度、精神风貌、行事风格有着极大的影响,辽朝也不例外。】

秦朝。

嬴政对于这个“辽朝特色君主政治制度”已经好奇了很久了——毕竟,即使到辽朝之后的明朝,看起来施行的基本制度的框架也还是没有脱离大秦的根本,那么这辽朝,又能有什么特色?

只能是在于他们非“汉人”的民族带来的特色了。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难得打算和除了太子朱标以外的儿子们对话——在明太宗的故事之后,往往都是皇子小团体在聊天。

只见朱元璋和蔼无比地问道:“你们几个,觉得这辽的特色……君主政治制度,会是什么?”

皇子们眼神交流,最年长的朱樉开口道:“儿子觉得,可能是,可能是他们的行朝?”辽特色的地方多了去了,就比如翰鲁朵,但若是一定和政治制度直接挂钩,且最为概括的说法,那应当还是那“行朝”。

金朝,天辅元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坐在神迹面前,身旁是他没有出征在外的几个儿子和信任的大臣。

他并不关心这什么辽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色,他想的还是那个辽朝贵族前赴后继谋反叛乱的事情。

作为在天祚帝时期的人,他对于整个辽朝谋反情况之多自然是清清楚楚——而这显然和辽自己是从部落转向国家的背景密切相关。当然,辽太宗死后的情况确实点燃、加剧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最根本还是在于他们自身的根基情况。

那么,辽会有这样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继承皇位的问题;他们大金,与辽颇有些相似之处的大金,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完颜阿骨打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能不能减轻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减少贵族们对于这种事情的参与能力?

【辽朝是一个游牧王朝,即使他们一定程度上汉化,即使他们拥有者燕云地区,但他们始终是一个游牧王朝,根基是在草原上——而草原游牧,最根本的一个表现就是四时移动,居无定所。】

【辽朝并没有失去这样的特点,辽朝的皇帝们始终都遵循四时迁徙的原则,因而,他们的中央朝廷、重要官署同样也在四时移动,也就是“行朝”。】

【概括来说,辽朝是一个“行国”。这个国家的皇帝终年“随阳迁徙”,居住在“行宫”;跟随着皇帝“岁无宁居”的,是一个游动的中央政府——“行朝”;行朝中的“行殿”则是皇亲国戚,高官显宦们的政治大舞台;而扈从着皇帝的中央官署、臣僚也都在“行帐”之中。】

【这样的政治制度,从辽太宗耶律阿保机时期就已经出现,而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的贯彻,显然是进一步固定和完善了这一制度,使其成为了辽朝的“根本之法”“祖宗之法”,终整个辽朝都未曾改变。】

唐朝,贞观年间。

虽然已经猜到辽朝的特色制度和他们的游牧本色必有关联,但这样的情况还真是让贞观君臣们开了一回眼界。

“这岂不是和草原上原本的部族有些相似吗?”尉迟敬德道,他指的是那些终年在草原上游荡放牧的部族,与一些归附了大唐、在某一州县定居的部族不同,那些部族依旧四时迁徙,首领也不例外,而处理各项事务的官员自然也始终跟随首领不断迁徙。

这并不奇怪,但辽朝,一个已经建国,且还设立了不少中原王朝官职的王朝,还维持着这样的传统制度,却足以让人惊讶。毕竟,之前南北朝时期,北朝也不乏外族,但他们大都最终也效仿中原王朝,建立京城,建立宫城,定居在里面处理各项事务。

“所以,辽朝的几个京城——也多半都是象征意义,辽朝设立各个京城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便于统治一片区域,同时为了向汉制靠拢……而这些京城并不如大唐一般具有中心的意义和权力。”李世民推测。

毕竟,就连皇帝都始终迁徙,住在行宫中,中央朝廷也不曾固定在某一个京城,那辽朝的京城的权力和意义就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皇帝所在,才是真正的核心,而不是某些名头。

或许,之前神迹中说辽朝的契丹人始终有着骑射的水平,连后妃也同样如此,这种情况和辽朝一直施行游牧式的行朝也有关系?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昭对辽国的这种制度也颇为服气,皇帝一直四处移动,朝廷也一直四处移动,中央官署也在四处移动……北面官一直移动,就连汉人为主的南面官也同样跟着皇帝移动……

他想一想就觉得难以忍受。

【辽朝皇帝的行宫也可以称为翰鲁朵,而与辽朝中央四时游动的制度相对应的,则是四时捺钵制。】

【捺钵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地方,而是辽朝皇帝所到之处。】

【简单说来,皇帝所居者,谓之翰鲁朵;皇帝所至者,谓之捺钵。而到了捺钵之后,仍居于翰鲁朵、也就是行宫之中。】

【每一任皇帝都会拥有自己的翰鲁朵,他的子嗣也将会继续居留在他的翰鲁朵中,若是其中一个子嗣继承了皇位,就自动分离出去,重新建立一个翰鲁朵,新帝的子孙也归属于新帝所建的翰鲁朵。】

【原有的翰鲁朵并不取消,也并不会停留在一处,而是继续随同新帝的翰鲁朵四时迁徙。】

【当然,既然翰鲁朵也可以称为行宫,那么对于各个皇帝的翰鲁朵也可以称为某一宫,如辽太祖的弘义宫,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永兴宫。】

【因而,整个皇族除去分守一地的成员之外,其余不少都是要随着皇帝四处迁徙的。而随着皇帝四时迁徙的不只有横帐皇族,还有几个国舅帐。】

【因而,整个辽朝以皇帝为中心的迁徙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部落:有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及其职官,即所谓“扈从百官”;有着皇族成员、诸斡鲁朵人户及数以千计的禁卫士卒;有着“辽内四部族”众多的部落成员。】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肯定道::“这确实已经可以算得上一个部落了。”这样庞大的参与人数,又有处理事务的官员,负责护卫和临时作战的禁卫士卒;而横帐皇族和国舅族都在,也使得这个“部落”可以正常通婚不受地理影响。

而这翰鲁朵的设置条件……有几个皇帝就有几个翰鲁朵吗?刘彻想道,不过,也不能排除例外的情况。比如太后摄政,临朝称制——毕竟大汉不乏有这种情况,那既然太后需要处理各项事务,她们是否也会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翰鲁朵?或者一个近似于翰鲁朵的存在?

“不过,难道辽朝因为是一个游牧王朝的原因,对待祖先祭祀方面也与中原不同?”一名大臣道,显然对这一点非常在意。

那可是祖先祭祀啊!

刘彻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个人好像不太会动脑子:“难道他们不能把祖庙、祭祀的地点都放在行宫之中吗?”既然基本制度是行朝,那祭祖有什么难的,把祖庙什么的也变成一个能够跟着走的不就行了吗。

不过,这种到处跑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就很方便皇帝视察各地的政务、情况,挑选各地的人才——如果辽朝没有大规模施行科举的话;就算施行科举,到地方上也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人才。

【皇帝的翰鲁朵内各个重要机构随行的官员应有尽有,这些官员也被称为“朝官”。】

【而各地的官员属于地方官,辽朝最终所拥有的五京中的官员,称为京官,京官只是京官,而不是朝官。某种程度上,京官也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只不过级别要高于其他地方官。】

【对于辽朝官员来说,成为扈从行宫的官员,才能叫做“入朝”,而从扈从行宫变成各个京城的官员,则是叫做“出”。】

【而皇帝倘若到达某一京城时,也并不会长期在其中驻留,往往停留时间并不长,就会离开,继续向各处移动;甚至,有时皇帝到达某一京城后,并不会入住这里的宫殿,而是依旧住在庐帐之内。即使入住,这些宫殿也同样被称为“行宫”。】

【跟随皇帝迁徙的行宫部落,基本上依旧以部族庐帐的形势存在,驻扎在城外;

各个官署同样如此,除去一些在城内设有留守司衙的官署可能会入驻城内的府署外,其余官署并不进城,而是依旧驻扎在城外处理事务。】

————

————

耶律阮暂时是不会想到自己被这些贵族们干脆利落地干掉的……

虽然部落时期部族夷离堇被杀的例子不算稀奇,但建国后比较和平;就连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争位失败都没有被杀。所以他是不会想到自己会有直接被人从物理上消灭的风险的,就算有,也是在战场上战死、或者一些厌恶辽朝的人刺杀……

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对自己行宫的掌控已经足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关于辽朝的行朝制度非常复杂,包含内容很多,但本文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参考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

趣趣阁推荐阅读:风起刈羽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行走在元朝末年带着农场混异界红楼襄王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封疆大吏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
趣趣阁最新小说: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