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陈乐就带着颜如玉,摸黑来到了街上,直接去了食品站。
食品站的叫法是沿袭下来的,实际上早就没有什么食品站了,毕竟已经开放好多年了。
这食品站,还是白色的那种所谓的‘沙砖’修的,不是后来的红砖。
一共是三层楼,二楼和三楼现在已经是属于私人的房子,具体怎么变成私人的陈乐不知道。
一楼,就是四个临时猪圈。
到了赶集的头天晚上,收购的猪就会被送到这里,被关在临时猪圈里边,以便于早上的时候,有专门的杀猪匠杀。
一般日常赶集那天是杀一头猪,卖完了就算了。
类似农忙时节,比如栽秧打谷,就会杀两到四头猪,一般是看情况来决定。
陈乐带着颜如玉来到这里,在大瓦数的灯泡照耀下,能看到忙碌的人,正在分割猪肉。
随风飘来一股股臭味,倒是也不浓郁,属于正常的猪的味道。
卖肉的已经在等着,也在帮忙。
一般来说,猪除了头都会被破开成两半,一个猪肉摊一半。
这猪肉会被拿走,到他们自己的摊位上慢慢分割。
至于内脏部分,因为需要收拾的更多,就要慢一些。
还有头,怎么分配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陈乐两人来的时候,正看到两个猪肉摊的‘刀儿匠’,把猪肉放到自己的木质手推车上。
在颜如玉的建议下, 两人跟着其中一个手推车,来到了一个猪肉摊位上。
这里靠近菜市场,很多人会在这里卖菜。
这个菜市场只是个名字,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要卖菜很容易也很难,首先需要拿薄膜或者蛇皮口袋等等,自己占据个位置,用小石头压上。
还不允许头天就占据,或者永远占据,总之一切看运气和自己来得早不早。
卖的一般都是自己地里出的东西,就自己蹲着卖。
像各种菜,一般都用谷草捆着。
菜就捆一把这样卖,一般需要用到秤的话,基本都是诸如土豆红薯藕等,或者牲口等活物,菜基本上不需要秤。
如果是一些干货,就会弄两根板凳,摆上一块竹篱笆,上边铺上门板或者薄膜这样卖。
颜如玉好像很感兴趣,人家一摆上,不管是什么都想要去问一下。
天黑着呢,没人注意到颜如玉的外国人长相。
黄头发没人觉得奇怪,毕竟连陈乐母亲都染过。
现在的菜可真便宜,一年四季几乎不断的莴笋三毛钱一把,五毛钱两把,一把基本不低于一斤。
不管什么菜,只要是常见的,就没见高于五毛钱的。
都是小农经济,这些卖菜的人,就算是把自己摊位上的菜卖完了,估计也就只能卖个几块钱,或许就三五块钱,多的十来块钱就算了不起。
这些菜从土地里拿回来收拾干净,还要背着或者挑着来赶集,却只能卖那么一点钱,想想都心酸。
最可怕的是,有一定概率卖不掉。
因为你有的我也有,大家都是看天吃饭,真正买菜的人,基本都是买自家没有的。
比如说我家没种芹菜,所以我会买点芹菜,而且都是招待客人才会这么干。
否则的话,就算是地里只有莴笋,那也会连续吃半个月一个月的莴笋,绝对不会花钱去买菜换口味。
颜如玉操着一口国语,让乡下人感觉惊奇,因为电视的普及,倒是不至于让人听不懂。
一般人都会多看她两眼。
那一头黄毛,人家就觉得她是城里人,应该是走亲戚来了,倒是没觉得太奇怪。
陈乐一直没有插手,就看颜如玉胡闹。
人总是对没见过的东西感兴趣的,也不知道是陈乐这边卖菜的方法不一样,还是她就没见过这种卖菜方式,所以一直不亦乐乎。
“咦,奶奶,你怎么也在卖菜?”
本来陈乐正在东看西看,忽然听到颜如玉的惊呼。
定睛看去,还真是奶奶在卖菜,卖的还是莴笋,永远最便宜的菜之一。
只见陈乐的奶奶,用一块薄膜,占据了大概六十厘米那么大的一点摊位。
摊位上的莴笋是根部切断,然后三根捆成一把。
只要一过目,有颜如玉问的其他莴笋价格打底,陈乐大致可以确定,自家的莴笋只能卖个两三块钱。
为了两三块钱,这么早奶奶在这里摆摊做什么?
这场面也激起了陈乐的回忆,上辈子奶奶也这么卖过菜。
不过那时候卖菜不一样,完全是为了钱,宁愿自己吃咸菜也要把地里的菜卖了。
实在卖不掉才会吃。
陈乐还记得,一次就能卖个一两块钱,甚至是五毛钱,想想都心酸。
“是乐乐还有玉玉呀,你们两个怎么起这么早?”
正在摆弄的奶奶,也没发现陈乐和颜如玉的到来,反而是颜如玉最先发现她。
陈乐有些气鼓鼓的问:“奶奶,你干嘛跑来卖菜?”
“夏莴笋现在是长得最快的时候,自己又吃不完,喂猪又不合算,卖到一块钱算一块钱。
那总不能扔在地里,等着开花吧?
再怎么的,种子的本钱可以拿回来。”奶奶解释道。
陈乐满头黑线,顿感无语。
不说家里根本就不差这一块两块钱,就这个人工成本,这是在赔钱!
只不过农村人就这样,很多时候根本没算过人工成本。
力气是个怪,用了它还在!——这是一句老话中的老话了。
陈乐不好发脾气,只好拽着颜如玉说:“那奶奶你慢慢卖,颜如玉我们走……”
对于奶奶这种想法,陈乐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总不能在大街上对奶奶一顿吼,那传出去可就不得了了。
老一辈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陈乐不再想强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