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董卓既然有胆量篡夺朝政,必然是有备而来。”
“首先,由董卓统领的凉州大军素以剽悍善战着称,战斗力惊人,一旦跟朝廷的大军发生火并,不一定会落下风。”
“其次,朝廷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自从何进被杀后便没了“主心骨”,诸将之间互相猜忌,很难联合作战。”
“第三,董卓生性狡诈,喜欢虚张声势,往往能通过阴谋诡计来摆脱逆境。”
“董卓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因此刚一入城便向皇帝和朝臣们吹嘘自己的实力,声称将有数万凉州兵马在短时间内进入洛阳。”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董卓暗中派三千兵马每隔四五天就趁夜离开洛阳,等次日清晨再大张旗鼓的进城,给外人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凉州军在络绎不绝的抵达。汉少帝君臣“眼见为实”,难免会心生恐惧。”
“当然,仅靠这些小伎俩不足以成事,并且一旦“露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董卓在制造凉州军陆续入洛假象的同时,还加紧吞并何进的旧部。”
“攻杀何进的党派,挤走袁绍多位将领,有的对手太过强大,就收买对方的人使用反间计,吕布就是因此被董卓招来,认了干儿子,这场争斗,董卓招了大量降军,势力迅速膨胀,一跃成为洛阳内外最有实力的人物。”
“汉少帝也因为势利封他为宰相,可是董卓的野心比较大,这权利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董卓决定效仿霍光,通过废立皇帝来树立威信、专断朝政。事情进展得相当顺利,满朝文武慑于他的淫威,除尚书卢植挺身抗辩外,再无一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中平六年,登基还不到5个月的汉少帝刘辩被董卓废黜,陈留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太师,专断军国大政,俨然成为汉朝的“无冕之皇”。”
“董卓上台后各种倒行逆施,由此激起关东州牧郡守们的联名声讨,汉末三国大乱世就此拉开帷幕。”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朝廷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曹操崭露头角以后,准备召集各路英雄豪杰讨伐董卓,自此曹操的征战正式开始。”
“可惜董卓没死在曹操手上,就被自己人杀了。”
“董卓在大权在握后私欲日益膨胀,生活变得荒淫无度。司徒王允见朝政腐败,便计划使用离间计除掉董卓。”
“他先将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然后又将貂蝉送给了董卓,如此一来,二人的矛盾就产生了。”
“这时王允再借机拉拢吕布,准备进行刺杀。董卓在一次参加宴会的途中,遇到了前来行刺的李肃。慌乱中,董卓从马上摔了下来,与此同时,随行的吕布拿戟向董卓刺去。直到这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于是他破口大骂,吕布不由分说,上前将他斩杀。”
“所以,董卓的死可以说是由王允和吕布共同促成的,借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并趁机拉拢吕布。在董卓遇刺,掉下马背时,吕布上前将他斩杀,这就是董卓之死。可能他最后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上。”
“董卓被杀后,原本以为天下应该消停一段时间了吧,但是由于王允没有正确处理凉州军的问题,导致了董卓旧部凉州军反水,攻打长安城,结果攻破了长安,重新控制了朝廷,以李傕、郭汜、樊稠为首的凉州军统治朝廷比起董卓更残暴,于是天下再次陷入大乱。”
“董卓死后,天下反而变得越来越乱,这是因为其他势力看到皇帝已经不能把控局面,他们有机会了。所以都起兵造反了。”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天下间战事四起。直到曹操南下,发起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后世着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主要是以孙权和刘备联合攻打曹操,曹军战败,这天下才基本定型。”
“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野心勃勃的促使下,曹操率领八十万的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刘备军驻地夏口。”
“刘备得到此消息后,知道单靠自己根本就无力抗衡曹军,他刘备出事,吴国也存活不了,就因为如此刘备派了诸葛亮去江东孙权处,共商联合抗曹大事。”
“江东孙权懂得,若刘备军队失败,江东也难保全,所以他同意派大将周瑜、鲁肃等率军三万与刘备共同抗击曹兵,两军就此结盟。”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北方的军队可不善于水战,也正因为知道这缺点,曹操就下令用铁索把战舰连锁在一起,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但这却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创造了机会。”
“曹操本想利用优势兵力,一鼓而下,打败敌人,现在却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孙、刘联军却士气旺盛,积极求战,准备火攻。”
“周瑜想到可以用火攻曹军,可是需要东风,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