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言希也没办法,这个可以上自己的商品了,价格方面只有黄金为单位,她也只能卖一两黄金。
这次超市之行,再次让古人们开了眼,临下播之前,张言希问了句始皇陛下对于秦朝有哪方面要了解的,陛下回了一句将军,她微微点头,懂了。
小雨淅淅的第二天,张言希还和往常一样早已起床了,今天的心情也是非常不错的,她喜欢下雨天,如果带一阵凉风她就更喜欢了。
直播开启,在一周后的今天又在一次拉开了帷幕。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大秦的战将排名,说起秦朝,秦始皇征战的五百年里,大秦的战将也是有不少,有记载的史书中,就有五十多名提到过,人太多了,我也只能分两次给大家讲下前四名,后面还是要讲其他的,不过等我讲完下一个话题,从打赏榜单中的第一位也可以再次提问问题,提问过的不算了。”
“要说起这第四位将军,我曾经在讲解胡亥的时候,说到过此人,在秦二世的时候,没有落到一个好下场,他就是我这次要说的一位将军第四位——蒙恬。”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人,秦朝着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在消灭其他国家时,作为秦始皇左膀右臂的存在的蒙恬并不在场,当秦始皇在进攻六国的时候,蒙恬在干什么呢?蒙恬作为秦始皇的得力战将,自然是出现在战场上,而蒙恬的敌人并非六国,而是匈奴!”
“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都是十分强悍的存在,同时也是种花国史上的难题之一,一匹匹战马上都坐着十分威武彪悍的匈奴人,他们的存在令一统中原的君主们感到有一丝的威胁,大汉应该是感同身受,很难打退,就这么彪悍的匈奴,蒙恬打的对方“不敢南下而牧马”。
“也不能说大汉不行,因为当时秦跟汉的国力就不能相比,另外当时蒙恬率领的军队远胜于初汉时。秦朝可以说是全民皆是兵,而汉经过征战洗礼还没有得到缓和无法与匈奴交战。可以说,秦汉时期的实力是相对于匈奴而言的。众所周知,战争最终是两国国力的较量。所谓“军队不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事实。”
“其次,那时骑兵没有马镫,冲击力有限,对弓弩没有优势。且匈奴当时没有铁质箭头,骨质、青铜箭头杀伤力不足。等到匈奴掌握冶金技术后就给刘邦来了个白狼山之围。到了南北朝时马镫发明,游牧民族就锐不可当了,不过我们主要是说蒙恬这一战,朝代发展不一样,两者之间也不能比较。”
刘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30万大军对战匈奴这对蒙恬来说应该不难,而蒙恬也并没有让秦始皇失望,蒙恬对匈奴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进攻方法,首先,自然是进攻匈奴收复河南;最后,修建长城用来更好的抵御匈奴的进攻,当计划制定好后,蒙恬决定给匈奴人来个出其不意。”
“蒙恬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两路,一部分从榆林北上,然后迅速攻占河套北部,另外一部分进入河套南部,面对秦军的猛烈进攻,匈奴人毫无防备,就这样蒙恬轻松收复河南地区,打败匈奴!”
“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
“击败匈奴之后,蒙恬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命令下去开始修筑长城,只有将长城修筑好后,才能抵御匈奴来犯,当时蒙恬就是匈奴的克星!”
“经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他也不负众望,蒙恬驻守上郡,威震匈奴十几年。
“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夸奖蒙恬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因此,其他的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宠。”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这就造成了后来的兄弟两人的冤杀案。”
“这就是后来,秦始皇南巡,始皇驾崩,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李斯也是知道扶苏更加亲近蒙恬两兄弟,怕影响自己的地位的两人狼狈为奸,假造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