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兄大才,今晚恐怕是要抱得美人归了,可喜可贺啊。”
开口的是一位戴着学士头巾的青年,被他称为薛兄的,也是一副学士打扮。
薛姓青年全名薛景端,是燕京城本地有些名气的才子。
他的身旁聚拢着一些燕京城的文人学子,都对着他一顿夸赞。
而刚刚开口说薛景端可以抱得美人归了。
说的是名鹊楼里的芷兰姑娘。
燕京城作为曾经的齐国都城,城中的青楼花坊数不胜数。
齐国灭亡之后依旧是有着许多的佳人美女。
这芷兰姑娘就是其中一位。
还是这燕京城里近两年有数的名妓之一。
并且还是卖艺不卖身,被称为才貌双绝。
这等卖艺不卖身的名妓,多半与城中的某个名门望族有些关系。
卖艺不卖身也只是等着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价格也不仅仅是银子。
现如今这燕京城是魏、晋、韩、燕四方的地盘。
芷兰被人请到晋国举办的蒲水诗会,也是很寻常的一件事情。
其他几家的诗会上也都有几位才貌俱佳的女子。
她们都会在诗会上选择喜欢的诗词唱上几曲,本身也会准备一些节目表演。
只不过经过她们传唱的诗词,往往都是诗会中最为出风头的那几首。
这也是才子与佳人之间互惠互利的事情。
才子借了美人的名气,佳人也借了他们的诗词。
两者的名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薛景端刚刚在蒲水诗会作出的一首《咏月》,算是蒲水诗会上拿得出手的诗词之一。
刚刚得到了芷兰姑娘的传唱,出了一些风头。
至于芷兰姑娘今晚能不能被薛景端拿下,其实也不好说。
只是他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几率最大。
这里面的事情不仅仅是诗词的事情。
其间种种说来复杂其实也不复杂。
主要的还是一个身家和利益。
不过今夜毕竟是上元佳节,诗词还是占着不小的比重的。
而薛景端家庭背景也是有一些的,因此抱得美人的几率是很大的。
他今晚若是能够得到芷兰姑娘的青睐,还是很有可能一亲芳泽的。
燕京城繁花似锦,这类的故事也是多不胜数的。
也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城中流行的话题。
那些个拿下美人的才子,在其中也会收获到一些好处,出尽风头。
被周围几个人恭维着,薛景端也有些飘飘然。
心里也觉得芷兰姑娘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芷兰姑娘那曼妙的身子,心头也忍不住有些火热。
“宁兄,现在还为时过早,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好的诗词呢。”
谦虚这种事情,有的时候也是提高自己名声的手段。
毕竟太过于张狂的人是很难受到人喜欢的。
面对着同伴的恭维,薛景端也谦虚上两句,又再次得到一些赞美之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在薛景端还在享受着同伴恭维的时候。
出现在蒲水诗会上的徐云风已经是吟出了一首《青玉案.元夕》。
徐云风把这首辛弃疾的词一念出来,场中的众人就陷入了这首词的意境之中。
薛景端方才的信心满满也被这突然出来的一首词给打没了。
这首词的上半阙将燕京城的盛况渲染的十分的热闹,仿佛把整座城的热闹都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下半阙却是专门写人,先是写出了一位位盛装出行的游女,一个个穿梭在热闹的街道上,却又在最后将重点放在了一位清高孤傲的女子身上。
那上阙的灯、月、笙歌、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阙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丽人群女,都是为了那最后一人所设。
若是没有了那最后的一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和趣味。
这个遗世独立的“人”,其指代的可能是一个美女,也可指代一个君王、一个可以投效之人。
这个“人”其实是一个“美人”的意象。
美人可以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也可以是一个可以效忠的君主。
徐云风的这首词一出,在场的才子首先想到的都是写的对美人的情深意切。
就连在场的芷兰姑娘也觉得写出这首词的人一定是有着一位爱慕极深的女子。
在场众人的思绪并没有沉浸在词的意境之中太久。
他们想得都是这首词恐怕是这蒲水诗会之中最为出众的一首了。
他们想到的是恐怕自己是要压上一头了。
对于芷兰姑娘有些念想的几人,更是觉得与芷兰姑娘无缘了。
等到徐云风离开之后,他们才关注到了这首词是何人所作。
现场的才子自然是有认识徐云风的人,主办方晋国自然也是认识徐云风的。
“刚刚那是燕国太子?”
“那首词是燕国太子所作?”
“燕国太子不应该是在上元诗会吗?怎么跑到我们蒲水诗会来了?”
“燕国太子竟然有如此文采。”
......
惊叹声、疑问声不断地在蒲水诗会上响起。
芷兰姑娘本来还想请那位作出诗词的才子到身前一见。
可是却没有想到那位才子留下词作之后就离开了诗会。
此时听到众人的议论,也是惊讶莫名。
芷兰姑娘毕竟是青楼女子。
徐云风现在又不是那个把青楼当家的人了。
所以芷兰姑娘和徐云风也是无缘相见。
对于徐云风这个燕国太子,芷兰姑娘也只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却是没有想到在今天这种情况下见到了。
芷兰姑娘也曾听闻过有关于徐云风的一些事迹。
尤其是要让女子为官的事情,最是让她敬佩。
她自知自己是没有那个福分的,可也是对徐云风让女子为官的事情万分的敬仰。
更是对徐云风这个人都产生了倾慕之情。
芷兰姑娘万万没有想到刚刚竟然见到了徐云风本人。
更没有想到徐云风来到蒲水诗会留下了那么好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