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捐来的官职
宋城看了一眼王县令,此处人多嘴杂的,也不是谈事的地方,所以只是冷哼一声说道:“先找个地方,暂时将下河村的村民安置一下,咱们再回县衙商讨接下来的事宜。”
之前因为找不到下河村的人,大家还在商量要如何将人找到,如今人出现了,那面临的就是安置和重新安排生活。
王县令一看,下河村这出现的人不少,一时之间要安置下这么多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只能苦着脸对宋城说道:“知府大人这安置下河村的村民,本属分内之事,可想必知府大人,之前在此任职,也应该知晓咱们县衙,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地方,能够安置下这么多人啊!”
其实在看见秦素素的时候,王县令还是被秦素素的美貌所吸引,再看秦素素走路的姿势,他奇怪的看了一眼身为秦素素丈夫的赵辰闫。
想着要不别人暂且不管,先给身为安平县主的秦素素一家找个歇息的地方,秦素素是皇上亲赐的封号,与这些平民老百姓相比起来,自然高人一等,获得优待,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只是王县令那眼神很奇怪,以赵辰闫的敏锐度,自然是察觉到了,所以在王县令看着他的时候,赵辰闫冷冷的瞪了他一眼。
王县令顿时感觉自己似乎被鹰隼盯上了一般,一秒间经历了一个生死的过程,他吓得浑身汗毛倒竖,赶紧收回目光,即便秦素素还是个雏子,那也不是他敢肖想的。
既然没有主意可打,便宜可占,那他为什么要做这等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干脆一推三四五,谁都不安置了。
宋城之前在此留任好些年,对于通城的情况,可以说比这个好色的王县令可要清楚很多。
王县令到了通城,除了收刮民脂民膏,维持他那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外,其他政绩可以说几乎为零,糊涂案到是断了不少,在通城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民怨。
只是自古民不与官斗,老百姓即便在当官的手里吃了亏,也是不敢当面对当官的表现出任何不满的。
宋城听了王县令的话,想了想之后说道:“先让村民跟着咱们去县衙歇息吧!”别的地方没有这么大,县衙大堂好歹还是不小的,总好过让这些人就这么聚集在这里要好。
一两百人聚集在通城的大街上,怎么看都是难看的,这王县令莫不是脑子进了水,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政绩。
想想自己来通城之后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宋城决定回去之后要上参一本,这王县令的做法,实在不能胜任县令一职。
宋城在通城留任好些年,对于这里的百姓都是有感情的,若是当初没有秦素素这个意外,让他政绩显着得以逃脱哥哥对他的打压,而被皇上强行升迁,只怕他这一生都得耗在这里。
如今虽然升迁了,可他对通城的老百姓还是有着别样的怜惜之情的。
加之秦素素的身份特殊,秦素素不仅是皇上亲封的县主,还算是他的大恩人,他怎么能让恩人一家继续在这大街上待着,如同耍猴戏一般,给人围观指点。
虽然看秦素素那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可能并不在乎,但他不能不记秦素素的恩情。
“大人,县衙乃是升堂办案之所,怎好安顿村民歇息,如此一来,县衙的威名何在?”
“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县令,要是老百姓心里都没有你了,试问,你这个县令还坐得安稳吗?”宋城深深的觉得王县令就是一草包,真不知道这人究竟是怎么入了别人的眼,能让他花银子捐个县令做的。
王县令被宋城一说,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好像真的没有做长远打算,万一这群刁民真如宋城所说,那他的奢侈生活,岂不是很有可能早早结束?
他可还想靠着这身官服好好享受生活呢!为了这身官服,他家里可是花了不少银子,怎么着他也得将花出去的银子先捞回来,保本才是。
士农工商,王县令的家族是个商贾之家,家里世代经商,挣得银子不少。
到了王县令这一代深感如此大的家产,没有一个当官的庇护,真的是随时都被人觊觎着,就好像自己家族就是一块偌大的肥肉,周围群狼环伺,随时都有可能在瞬间倾覆。
所以他们家族花了大把的银子,为他们唯一的嫡子花巨资,捐了一个九品芝麻官。
还别说,不管官大官小,自从王县令走马上任之后,他的家族再伺机吹嘘一番,目前还真没有人打他们家族的主意。
作为身负重任的王县令,虽然好色,别的方面也糊涂,可在护住自己头上这顶官帽的事情上,脑子还是异常清醒的。
“知府大人教训的是,下官这就安排。”为了自己的当官梦,王县令也算能屈能伸,立刻就低头道歉。
“宋大人,不必麻烦了,如今水灾过去,我们还想尽快回到下河村去看看灾后的情况,想尽快灾后重建家园,所以就不去县衙打扰了。”
柳青山作为村长,而且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下河村人,他家也没有别的远亲,所以他想尽快赶回去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这?”
宋城看着柳青山,认出了他是下河村的村长,遂继续说道:“你老应该是下河村的村长吧?”
柳青山点点头回答:“小民不才,没有管理好下河村。”
宋城出言安慰:“此事纯属天灾,不能怪你,在天灾面前,人的能力往往渺小如尘埃。”
“你作为村长,着急回去查探情况,我也能理解,只是你们大家这心里也要做好准备,事发之后,本官亲自去查看过了,整个下河村的村子都不见了。”
“而秦家之前从本官手里购买的荒山也基本上夷为了平地,周围田土如今大水退去之后影响到不是很大,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