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芳下面的两个弟弟是一对双胞胎,今年十七,高中刚毕业,面临着下乡的危险。
现在是1975年,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是上山下乡这场运动的尾声了,但现在的人对这场运动什么时候结束并不清楚,上山下乡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躲不过的关。
当然,不是没有留城的机会,很简单——工作。
只要有单位,能上班,自然就能避开下乡的命运了。
袁父袁母本就重男轻女,一对双胞胎儿子更是他们心头肉,为了能把两个儿子留在城里,就是把家底都掏空了他们也是愿意的,但这年头,工作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正确地说,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否则也不会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这个事情出现了。
“知青”这个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群体,本就是为了解决转移城市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产生的。
扯远了。
一份工作本就难找,更何况是两份工作!
而且还必须是在短时间里同时找到!
当然,如果出得起大价钱,也不是真的没希望。
总之一个字:钱!
钱、钱、钱!
袁家家底本就不厚,上面两个大的儿子又各有自己的小心思,毕竟已经结婚成家的人了,考虑的更多的自然是自己小家的利益。
虽然在袁父袁母的强硬要求下,为了给两个弟弟买工作,都掏了钱,但那就那么点,离凑够买两份工作的钱还远着呢,不对,别说是两份工作了,整个袁家,掏空了家底,连买一份工作的钱都凑不够。
这个时候,袁父袁母的目光,自然而然就盯上了袁芳芳。
也不是他们不想去两个已经嫁人的女儿那里要钱,当年上面两个大的女儿嫁人时候,因为他们要彩礼要得太狠,而且还一分陪嫁都没给,导致两个女儿在婆家日子不好过,且怨恨上了娘家,逢年过节的,虽然在同一座城,但那两个女儿一次都没回来过,可以说是已经断绝关系了。
这种情况下,袁父袁母心里有数,就不去这两个女儿那里浪费表情了。
作为袁家四个女孩中长得最好,嘴巴最甜,最会来事的那个,袁芳芳在袁父袁母眼里,可以说是属于“奇货可居”的那种。
粗俗一点地说,就是——吊起来卖。
再粗俗直白地说,就是在袁父袁母眼里,家里几个女儿,基本上都是这种清苦: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而袁芳芳,是袁家四姐妹里,袁父袁母寄予了厚望的那个。
向钱冲,向厚赚!
袁芳芳本身条件不差,袁母放出风声,很快就有媒人上门,袁母理所当然选择了出最高彩礼的那个,正打算安排袁芳芳跟对方见面,结果却接到了一个惊天噩耗!
嗯,是的,袁芳芳这个姑娘豁得出去,袁母刚想和她说相亲的事,结果这话还没出口呢,就被袁芳芳甩出来的消息震得头晕目眩!
不过这袁家都不是普通人——
在最初的震惊愤怒之后,袁母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且在知道对方是谁后,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她认为最好的决定:
“让白家人来提亲,彩礼要两千块,再加三转一响,条件不满足的话,我就去告他们家儿子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