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马永康的意思,吴璘立刻就明白了,其他也有一些人很快就明白了。

马永康想要另立新君,以川蜀之地为根基抗击明国和临安朝廷,而不是奉吴璘为军政负责人。

一些人反应慢,但是也慢慢反应过来,他们面面相觑,场面一时间较为尴尬。

一个想自己做话事人,一个想要立新君,这话题太过于敏感,稍有不慎,谁都讨不到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内部矛盾。

这个时候说这种事情,真的好吗?

马永康说这个事情倒也不是毫无把握的,在他看来,吴璘虽然性格骄傲,行事骄横,不爽文官,但是对于宋本身还是忠诚的,他没有异心。

一个没有异心的将军对于当下的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他想赌一把。

他赌对了。

吴璘沉思片刻,倒是觉得马永康所说的并非没有意义,或者说,他也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

虽然他很想高这些文官一头,但是他也知道这群科举出身的文官很不好高,没有真正的大义名分,是管不好他们的,之后还不知道要出多少问题。

现在马永康能够把这件事情摆上台面来说,吴璘忽然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而且,他还能坐地起价。

“马公所言,的确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听吴璘这样说,马永康心下大定。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吴璘没有异心。

“此事绝对不能忽视,否则明贼很有可能利用大义名分来压制川蜀,川蜀若是不能反制,便会在大义名分上落入下风。

到时候若是出川作战,还有可能因此陷入大义名分的困境,被诬蔑为以臣讨君,而不能得到心向大宋之人的支持,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马永康意味深长的看着吴璘,开口道:“川蜀之地也有一些宗室子弟,吾等虽然没有才德,但是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大宋正统沦落,若能尊奉新君延续正统,再立大宋,岂不是吾等为臣之人所应该做事情?不知吴相公有何看法?”

这话就说很直白了。

吴璘沉默片刻,也回给马永康意味深长的眼神。

“马公所言,的确是老成持重之言,在下以为,吾等食君禄,受君恩,绝对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宋正统沦落而无所作为。”

马永康心下大定。

与会众人也基本上明白了这两位说话管用的人是个什么想法。

他们貌似达成了一致。

不过吴璘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主儿,他很快便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川蜀之地在当下是两面受敌的危机状态,北方是明国驻守关中的齐鲁兵团,拥兵十万,军力强悍,绝非易与之辈,东方则是刚刚取得大胜的明国河南兵团和刚成立的江西兵团,二十万大军对川蜀也有着极为强大的威慑力。

等于川蜀之地被明军三十万大军包围,处在一个孤立无缘的状态之下,而川蜀经历多次大战,正规官军只剩下三万,三万正规军,还有三万刚刚训练三个月的新兵蛋子,加在一起六万人,而需要面对是三十万明军。”

吴璘环视周边,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三十万战力强悍、战功赫赫的明军。”

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到绝望的数字。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色凝重者甚多,甚至有人面色发白,对此感到十分悲观。

不过吴璘也不单单是说川蜀的劣势。

“川蜀之地素来为天下险要之处,北面入川千难万险,需要过蜀道,东面入川则需要通过狭窄山路,道路十分有限,而我军主要处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

只要军队训练有素,且严格按照规定作战,哪怕六万人,我也有信心抵挡明军进犯,但是如果只有六万人,那么只能防守,还十分被动,一次败仗都不能打,一旦战败一次就万事皆休,我想这不是诸位愿意看到的。”

吴璘的话在军事范围是很有权威性的,文官武将们也都愿意相信吴璘说的是真的。

所以这些事情的确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马永康对军事问题是无能为力,心下也知道了吴璘这个时候说这句话的意思,便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吴相公想说什么就直说吧,当下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吾等都是危如累卵,再不奋起自救,就等于是把自己的脑袋双手献给明人,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去做的。”

马永康这样一说,吴璘便知道此事有戏了。

“虽然很艰难,但是我还是希望诸位一同努力,再征召四万精壮兵丁,如此十万军队,配合川蜀地形,我便有把握在严密防守川蜀的情况下,还能分出兵力出川反击,而不总是被动挨打。”

很显然,这不仅仅是持国言论,也是吴璘自己的需求。

你不让我总领军政,要再立一个皇帝,可以,我支持你,但是,你必须要给我一点好处。

吴璘要军队,要军权。

马永康当然知道吴璘是什么意思,吴璘退了一步,但是他不是吃亏的主儿,他也要马永康退一步,如此才能达成合作。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总比让吴璘总领四川军政要好。

“我看我们还是直接一些吧,支持吴相公想法的举手,不支持的就不举手,人少服从人多,大家可以自由表态,但是一旦多数人同意了,大家就要群策群力,不能推诿,否则就要治罪。”

马永康率先举起了自己的手:“此事事关国家,吾辈责无旁贷,我支持吴相公。”

马永康带头举手,越来越多的人也一起举手表态同意,最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哪怕心里不赞同的现在也不敢违背大家的意愿。

于是这个命令就得到了通过,吴璘大喜,开始给各地分配安排招募兵员的份额和时限,要求他们在限期内完成募兵计划,将士兵送到成都集训,不得有误。

“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军情不等人,明国人不会等我们慢悠悠的把事情处理完了再进攻川蜀,望诸位尽心竭力,共度时艰。”

吴璘做出了如此表态。

对此,所有人都表示他们会竭尽全力。

马永康同时对外宣布要尊奉正直有为能力出众的宗室子弟做皇帝,带领川蜀军民共同反抗明国和临安伪朝。

这场大型会议之后,暂时统一了号令的川蜀之地获得了较强的动员力。

川蜀之地的官员们也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危险而暂时化身能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征召壮丁上,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吴璘获取足够的兵员。

捞钱归捞钱,但是捞到了钱之后还能活着花掉才是最重要的。

川蜀之地因为特殊的处境所以每年财政有相当一部分留下来自用,而不用上缴临安,所以财政方面,川蜀地区州府远远好过其他内地州府,多少还像个样子。

其他内地州府那是不仅贪,而且穷,越贪越穷,越穷越贪,地方官府很大一部分职能都是失去的。

而川蜀多少还有点反抗的能力。

正如吴璘所说,给他六万精兵,他有信心能够阻挡明军进入川蜀,给他十万精兵,他不仅能阻挡明军,还能伺机反击。

川蜀之地正在紧张的自救之中,并且打算另立新君对抗临安朝廷。

而此时此刻,临安朝廷还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们正因为财政和宗室处置上的问题而想到了川蜀。

沈该一方面希望川蜀地区可以改变往日的规矩,将一部分留下来的财政收入转交给临安朝廷,帮助江南国渡过难关,一方面也希望川蜀可以遵照临安朝廷的命令,协助处理掉川蜀区域内全部的赵宋皇室子弟。

于是,沈该向川蜀之地派去了使者,传达临安朝廷的命令。

趣趣阁推荐阅读:风起刈羽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行走在元朝末年带着农场混异界红楼襄王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封疆大吏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
趣趣阁最新小说: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