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太极殿上骂人也没什么,又不是没人骂过,但说出“放屁”这样的粗鄙之言,当真是斯文扫地,从未有过,就在所有人惊愣的时候,李浩已经指着褚遂良,瞪眼呵斥:“皓首匹夫,太极殿之上,岂容你嘤嘤而吠!”
李浩这一顿骂,再次让所有人傻眼,李世民也是惊呆中,不知道李浩今天是个什么情况,怎么跟神经病似的,一开局就骂人,而且骂得如此难听。
“你……你……”褚遂良闻言气得浑身直颤,伸手指着李浩,怒容满面道,“无礼小辈,安敢如此欺凌老夫……”
“混账!”李浩再次瞪眼呵斥,“苍髯老贼,枉你饱学圣人儒孝之礼,见到为师!竟不行礼!还敢称为师为无礼小辈!”
此言一出,所有人一愣,褚遂良也愣住了,他这时才忽然想起,当初在蓝田跟李浩打赌,只要李浩能骑自行车,他从此以后见到李浩都要行师礼,这一年多来,李浩没怎么追究这个赌约,他自然也给淡忘了,然而李浩现在提起,真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我……我……”褚遂良满面屈辱而又愤怒,求助地望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无奈叹息,表示爱莫能助,他又看向李世民,李世民面无表情,这件事,李世民也帮不了他。
褚遂良此刻感觉好无助,现在他正跟李浩吵架呢,李浩却忽然要他行礼,这就好像未来世界两个人正在吵架,一方要另一方跪下磕头一样,褚遂良要是拒绝,那就成了言而无信之徒,从此之后都难以在儒林立足,若是向李浩行礼了,那么就是当众向李浩认输,反正无论他怎么选择,都是惨败。
褚遂良越想越气,气得直跺脚,跺着跺着,他只觉头晕目眩,眼花耳鸣,摇摇晃晃就要摔倒,还好狄仁杰离他不远,而且狄仁杰反应很快,一个箭步上前将他托住,不然褚遂良这么直挺挺地倒下,估计要摔个半身不遂,李浩看出来了,这货血压飙上去了。
“快,李浩,你懂医术,快救人!”李世民见褚遂良晕倒,赶忙让李浩救人。
李浩快步上前,探鼻息,测心跳,看瞳孔,然后在褚遂良人中使劲掐,有点反应,但效果不大。
李浩起身拱手道:“皇上,臣无能为力,送太医院吧。”
李世民赶忙高声呼喝:“来人!快将褚遂良送至太医院医治!”
两个金吾卫进来将褚遂良抬了出去。
尚未开始论政,李浩就解决了一个大佬,这是一个好消息,但长孙无忌却愁眉紧锁,因为他感觉出来了,李浩今天来势汹汹,必定有所图,想到李浩从南诏归来时,李世民单独召见过他,估计李浩今天上朝,十有八九是为了出兵吐蕃之事,他不禁紧张起来。
褚遂良虽然被李浩气晕了,但于志宁依旧不惧,继续高声道:“陛下,李浩方才说,他是故意不穿官服上朝的,在场诸位都听见了!”
李世民刚想说话,李浩已经接话了:“没错,我是故意不穿的,你可知道,我为何不穿官服!”
于志宁冷哼道:“你的鬼心思,老夫岂能知道!”
李浩冷笑一声,大声道:“我且问你,为官者,为何要穿官服!”
于志宁闻言一愣,说实话,当官穿官服,这是理所应当的,各部官署也有规定,在衙时间,穿戴官服官帽,但至于为什么,他还真没深究过。
见于志宁愣在那里不说话,李浩扬声问:“在场诸位同僚可有谁知道,为官者,为何要穿官服?”
狄仁杰忽然道:“狄某知道。”
李世民见状摊手:“狄寺卿请说一说吧。”
狄仁杰出列拱手道:“官服者,身份职位之象征也,脱于布衣之上,官分三六九,官服自有不同色,同僚可不识,但识得官服,则便于政务交涉。”
“狄寺卿果然博闻强识。”李浩赞了一声,然后道,“诸位也听到了,官服,是身份职位的象征,也是为了便于同僚之间交涉政务,但我李浩,朝中谁人不识!”
“荒唐!”于志宁怒声道,“现在是上朝,讲的是礼法,你平常不穿官服,没人管你……”
“我话未说完呢。”李浩直接打断他,继续道,“诸位再看,官服之上绣的什么图案。”
众人你看看我的官服,我看看你的官服,只见官服上绣的不是鸟类就是兽类,李浩缓缓仰头,慷慨激昂道:“汉末之际,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这原本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阵前骂王朗的一段话,李浩摘了过来,直接当殿说出,而且说得慷慨激昂,颇有气势。然后只听他接着道,“强国之路,漫漫长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某时刻以汉之衰败为警钟,不穿官服以明志,切不可让禽兽食禄之事在大唐重现!”
听到这里,众人不得不佩服李浩这张嘴,真的很能扯,简直扯到没有边际,硬是把不穿官服的理由说得如此义正辞严而又冠冕堂皇。
于志宁听得愣在一旁,瞠目结舌,良久说不出来,他已经被李浩的口才给惊呆了。
李世民见于志宁在发愣,赶忙击掌赞道:“好,诗狂不愧是我大唐是忧国忧民的肱股之臣,但这毕竟坏了礼法,其他人可千万莫要效仿,否则朕绝不轻饶,好了,早朝至现在,已耽搁良久,该议正事了,其他琐事,先搁一旁,今日所议第一事,便是久议不决的出兵吐蕃之事!诸卿,请畅所欲言!”
李世民强行岔开了话题,扯出了出兵之事,众臣闻言心头一惊,顿时全都望向李浩,他们这才想起来,难怪李浩今天会来上朝,原来是为了此事而来,褚遂良是反对出兵吐蕃的,看来李浩应该是支持出兵的。
果然,众人还在猜测,李浩已经拱手高声道:“陛下,臣以为出兵吐蕃大有必要。”
李世民装模作样地摊手道:“哦,诗狂可有高论?”
李浩猛地一扬臂,披在身上的大风衣掉落在地,露出里面还算中规中矩的长衫,道:“吐蕃雄踞雪域高原,与我大唐紧密相接,若是良邻,则大家相安无事,和睦共处,然吐蕃自松州之战后,多次与我大唐兵戎相见,更甚者,松赞干布杀我大唐高阳公主祭旗,趁我大唐不备,攻至长安,险灭我泱泱大国,此奇耻大辱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亡去,而我大唐兵强马壮,钱粮皆丰,此乃一血旧恨,永绝西患的最佳良机,臣愿请缨,领青海卫八万大军,荡清高原,踏平吐蕃,生擒吐蕃诸部王室,于承天门外献俘!”
李浩这番话说得十分霸道,他霸道得有底气,因为他是公认的大唐军神,还是吐蕃克星,与吐蕃的交战中,李浩每次都能出奇制胜,打得吐蕃没有半点脾气,所以他才敢放此狂言。
他这一番话说出后,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没人敢反对,李世民扫视了一遍殿内众臣,朗声问道:“诸卿可有异议?”
这时,长孙无忌忽然出列道:“臣有异议,臣反对出兵吐蕃!”
“臣也反对出兵!”
“臣附议长孙大人!”
“臣也附议!”
……
果然,长孙无忌宝刀不老,追随者众多,只要他一发话,竟有好几十人出声附议,李世民见状闭上双眼,手抚太阳穴,感觉头疼。
李世民找长孙无忌谈过,但长孙无忌这次态度很强硬,根本不卖李世民面子,坚决反对出兵吐蕃。
就在这时,李浩朝李治使了个眼神,坐在李世民下手位置的李治收到了李浩的眼神,忽然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哦?”李世民闻言微讶,看了看李治,李治听朝会一般很少发表意见的,这次居然主动要说话,倒是十分罕见,便道,“说来听听。”
“多谢父皇!”李治朝李世民行了一个礼,然后目视下方群臣,大声道,“孤赞同李浩将军之言,眼下是出兵吐蕃的最佳时机!”
此言一出,群臣均是一惊,太子支持出兵吐蕃,这是个什么情况?
长孙无忌闻言很不开心,皱眉望向李治,沉声道:“太子殿下,国之兵事,可不是儿戏,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言。”
李治板着一张脸,严肃回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国之兵事,绝非儿戏,孤也是思量再三,方出此言。”
长孙无忌闻言双眉皱得更紧,瞪视李治,表达自己的不开心,然而李治已经转眼望着别处,根本不跟他对眼神。
这时,御史大夫常柏业道:“太子殿下,我大唐刚灭西突厥数月,损耗过度,元气未复,岂可再妄动刀兵,望殿下莫要妄言。”
“是孤妄言,还是你妄言!”李治怒目瞪视常柏业,声色俱厉道,“樊梨花大将军攻打西突厥,六万大军出,三万大军回,带回金银近三百万贯,你竟说我大唐损耗过度,元气未复?你当真是我大唐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