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神盾舰是画出来了,但要想制造出来乃至量产却不容易。

因为这神盾舰几乎集合了大明所有的顶尖技术,内外构造都复杂无比,用料更是龙牙战舰的两倍都不止。

为了建造神盾舰,甚至还要修建全新的船坞,水道的构造也与以往截然不同。

因为神盾舰披满铁甲之后本身的自重就比较惊人了,吃水深度肯定不是一般舰船可以比拟的,水道如果不挖深一点,可能披满铁甲便会触底。

而且其外部构造也有别于以往所有战舰,原来的搭建的那种平台根本就不能用了,还需要重新设计建造新型平台才行。

这些泰昌都交给王徵和其弟子去忙活了,因为他还需要为神盾舰的量产准备很多东西呢。

比如,板材的生产和加工,这就需要兴建一个超级工厂。

这个倒还好说,在海河南面再加一个格子就行了,反正这边地方他的很,他们都还没用到十分之一呢。

不过,这加工板材的机床和材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板材加工厂需要的机床和材料那都是海量的。

要知道神盾舰可是有十七八丈长四五丈宽,而他们这会儿造出来的铁板才两尺见方,而且还都得做成双层的玄武盾。

这样算下来,需要的板材数量就比较的恐怖了

压板机、剪板机、冲床、钻床等这些机床每种都必须配几十台,要不然,神盾舰根本就没法量产。

这床子他还可以交给毕懋康负责,让工部去赶制。

至于材料,他却不得不亲自去筹集,或者说组织开采冶炼,因为建造神盾舰所需要的生铁实在是太多了。

一艘神盾舰铺满玄武甲需要多少生铁呢?

原本袁可立说的,龙牙战舰最少还有五六十万斤的载种余量,这意思就是说神盾舰批上五六十万斤的铁甲都没有问题。

王徵他们估算出来的,一艘神盾舰铺满铁甲所需的生铁虽然没有五六十万斤那么夸张,三十四万斤还是要的。

说到这个生铁,着实让人头疼。

大明原本是不缺生铁的,因为洪武朝的时候大明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九千多万斤,比当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生铁产量加起来还多。

奈何他父皇万历这个败家玩意儿,竭泽而渔,派出矿监税使到处敲骨吸髓,敲的包矿的矿主都不敢去采矿了。

所以,万历一朝大明各种矿藏的产量那都是断崖式暴跌,铁矿跌得尤其惨烈。

历史上,到了万历末年,大明的铁矿开采和冶炼基本停滞了,年产量都已经跌到一百万斤以下了,直接比洪武朝暴跌了将近百分之九十九!

而到了崇祯朝,大明甚至不得不向东瀛进口倭刀。

也就是说,那时候大明的生铁产量连一个小小的东瀛都不如了!

他掌权以后虽然各种矿藏的开采和冶炼都在逐渐恢复,但是他前几年的重点都集中在铜矿和煤矿这两样急需的物资上面,所有,大明的生铁产量恢复的并不是很快。

那么,这会儿大明的生铁产量到底是多少呢?

文华殿议事堂中一众工部官员分坐两边,泰昌则坐在上手皱着眉头翻看着眼前的账本。

这会儿大明的生铁产量倒是恢复到了一千万斤左右一年,但是,工部都是根据需求在组织分包、开采和冶炼。

也就是说,他们是要多少就产多少,这会儿生铁并没有什么盈余。

这会儿南直隶那边的商贸空前发展,各种手工作坊那是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往外冒,生铁需求量本就高得惊人。

这一年一千万斤左右的生铁有八成都被南直隶一地给消耗掉了,而剩下的两成,一成被其他行省消耗了,一成则差不多被武备城给消耗完了。

至于盈余,基本没有。

泰昌翻看了一阵,不由微微叹了口气,随即缓缓合上账本。

你们不知道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铁的需求量会呈爆炸式增长吗?

他缓缓的扫视了一圈,随即无奈的对宋应星道:“长庚,你有没有想过,你那个蒸汽机车研制出来之后需要多少生铁去制造铁轨和车厢?”

呃,这个。

宋应星略有些羞愧道:“皇上恕罪,现在微臣满脑子都是您说的高硬度合金,其他事情都没用心去考虑。”

唉,还是缺人啊。

现在大明真正的科技人才说白了也就这么几个,他们每个人都一堆的事情,难免会顾此失彼。

看样子,科举制度也得改改了,不能光选拔文科人才,也不能让所有读书人全部往文科钻。

他必须想办法让大量读书人去钻研技术或者说学理科才行。

要不然越到后面大明就会越缺乏技术型人才,再过个几年,估计把这几个人劈开都不够用了!

想到这里,泰昌忍不住又叹息了一声。

没办法现在就是没人,他也只能无奈的道:“行吧,你需要忙活的事情太多了,这个也不能怪你,不过,今后这生铁的需求量可不是一般的多,我们得赶紧想办法提高生铁产量才行。京城附近有什么铁矿吗,神盾舰就要开始建造了,我们得赶紧开采和冶炼生铁才行。”

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啊!

宋应星不由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毕懋康。

毕懋康连忙介绍道:“皇上,其实京城附近的铁矿很多,像蓟州、滦州、迁安、遵化、抚宁、密云、怀柔等地都有大量的铁矿,远一点的,辽东的海州卫到辽阳之间更是有名的铁矿聚集之地,那里的铁矿甚至就露在外面,根本就无需开矿洞,直接挖就行了。”

这么多的铁矿,那赶紧挖啊!

泰昌不假思索道:“既然京城附近有这么多的铁矿,那就无需考虑了,立马组织人手开采冶炼,你让下面人好好规划一下,以后每年的生铁产量最少要增加一千万斤以上。”

啊!

这铁矿的含量虽然比铜矿高得多,开采和冶炼也不是一般的费劲啊。

一千万斤的生铁那最少也得挖个两三千万斤的铁矿石才能冶炼出来,而且冶炼生铁消耗的煤炭那也不是一般的多,一千万斤估计都不够。

就这,还得每年提高一千万斤的产量!

毕懋康大致估算了一下便忍不住咋舌道:“皇上,一年增加一千万斤的产量恐怕很难啊!”

很难吗?

泰昌淡淡的道:“你说,难在哪里?”

毕懋康扳着手指头计算道:“这开采和冶炼铁矿需要的人手太多了,年产一千万斤的生铁最少要组织上万人去挖矿,冶炼也需要上万人,还有搬运矿石和煤炭乃至搬运生铁,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啊,京城这会儿作坊和商铺也多起来了,附近根本就没这么多闲置的青壮劳力啊!”

这有何难?

泰昌不假思索道:“朕都说了,你们胆子要放大一点,没有人手就去其他地方招啊,河南和山西不是大把的青壮吗,他们没饭吃还会造反呢,招过来干活多好,他们也能赚到饭钱了,我们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聚众造反了。”

呃,这个,好吧。

毕懋康之所以没想这个还是因为被原来的思维给禁锢了。

要知道大明以前可是在想尽办法限制人口的流动,老百姓甚至离开籍贯所在地都要跑县衙去找县令大老爷申请路引。

人家不同意,你都别想出远门。

这种背景下,谁会想着去其他地方招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来干活啊!

不过,随着大明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人员流动那是必然的,泰昌甚至还想着把沿海的渔民大规模迁徙到南洋去抢占殖民地呢!

路引他是早就废掉了,只是这些朝堂官员还没意识到人员可以大规模流动而已。

这一次,他也算是开启了大明内部大规模人员流动的先河吧,相信以后大家慢慢习惯就好了。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
趣趣阁最新小说: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凉州布衣宋歌声声慢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大唐钓鱼人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