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娥放下手中地活计,对朱雄英说:“牛旦,你在家看好妹妹,我去看看你郭母妃。”
朱雄英应声道:“哦。”
朱文静却要跟着娘去看热闹:“娘,我也去。”
因为郭桓的事情,郭照极妒悲伤,疯疯癫癫的,常小娥只是去做个样子。常小娥怕她吓着孩子,自然不会同意一起去。
“不许去。”
“我偏要去。”
朱雄英已经颇有当哥哥的样子,就哄骗她:“郭母妃家里没有孩子,还是牛旦哥哥陪你玩,好不好?”
对付小孩子,还是靠哄。
朱文静不假思索的说:“好。”
常小娥在去找郭照的路上,看到邓氏,她穿的花枝招展的,正在荡秋千呢。
一个丫鬟在后面推,一个在一旁准备好茶点,还时不时的传出一阵欢声笑语。
宫中姐妹家中出现变故,她不去陪她说说话,还那么欢快。
常小娥走的近了,邓婵娟的两个侍女才过来请安。邓婵娟则是在秋千上坐着,请了安了事:“姐姐万福金安!”
可以看出,邓婵娟对常小娥这个太子妃还是不服。
和历代的开国皇帝一样,为了笼络这些开国功臣,朱元璋和他们联姻,让他们的子女和朱家子弟联姻。
像邓氏就嫁给了秦王朱樉,宋国公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太子妃的弟弟常茂,一个嫁给周王朱橚。
通过复杂的联姻,让大家都成了亲戚,就会忠心辅佐自己的宝贝儿子。
老朱的想法是很好,可惜,他忽略了人心。
一般土财主家几个儿子为了分家产,尚且斗得不可开交,更不要说华夏最大的地主了。
邓氏嫁给朱樉不仅没有好好规劝秦王,辅佐朱标,反而萌发了不该有的心思。最后邓氏和哥哥邓镇都被老朱所杀,常茂也和老丈人冯胜闹的不可开交。
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淮西集团,视淮西集团为兄弟。
朱标也是淮西子弟的大哥,朱樉、常茂、邓镇都是朱标的兄弟,邓婵娟和冯胜的女儿冯程程都崇拜自己,朱标就把她们打包一起收入后宫。美名曰,都是自家姐妹,可以和睦相处。
普通人家的子女,在一个班级,一个寝室,尚且有矛盾。更不要说嫁给同一个太子了。
邓婵娟又和朱标一起去漠北擒获了北元皇帝,自以为立下不世之功。
邓氏要夺嫡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常小娥生朱允熥难产,邓婵娟都准备好接替太子妃的位置了。
不曾想,朱标化身桃谷小神医,居然把常小娥救活了。
尽管如此,邓婵娟已经萌发了不该有的心思,对常小娥更加不尊敬了。
常小娥是太子妃,不是皇后,不是正经的国母,也不好点破,只好没事人一样说:“哎呦,我当是谁玩的那么欢快?原来是婵娟妹妹!”
“嗨,闲着没事玩呗。”邓婵娟说着,屁股都没有挪一下,还在悠然自得的荡秋千:“姐姐,做什么去?”
“郭照妹妹的兄长殁了,我这不去安慰她。”常小娥自己去作秀,还想拉着邓婵娟一起去。“婵娟妹妹要不要跟着一起去?”
邓氏却没有这觉悟:“不去。她那么猖狂,她哥哥死了,不是你我都乐意的事吗?”
老朱这人心狠手辣,只认朱家骨血,兄弟的子女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女婿就杀了两三个,驸马督卫牛城更是被活活打死。儿媳妇也赐死了好几个,这些人当中牛城是因为公主死的不明不白,鲁王妃是代夫君受过。蜀王妃是父亲获罪,他们多少都是有冤情。
只有这邓氏是死有余辜,既没有城府,也没有心机。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一副大小姐的架势。
(有博主会说,邓氏是在太子死后,才怂恿朱樉夺嫡,私自造龙床的,这个没有找到依据。但是,邓氏有个兄弟叫邓镇,和徐辉祖一样,是公认的在少国公中,比较有作为的。他却偏偏因为是李善长的女婿,被李善长牵连。
李善长虽然做过太子少傅,算是太子党。和蓝玉比起来,还是疏远。
邓镇的妹妹又是秦王侧妃,对那个位置,垂涎已久。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已经爆发十年,朱元璋还要杀大批功臣,一般来说,是老朱为了清除异己。
邓镇被杀,完全就是老朱要给儿子清理障碍。所以,在太子薨逝之前,邓氏就有不臣之心。)
邓氏前一世被老朱所杀,完全是性格使然,
宫廷的事情,看破不说破。邓氏进宫那么多年,邓氏还没有改这性子,还把常小娥的心思说出来。
常小娥微微一笑:“我可没有这么想。”
“口不对心。”
到了郭照的明月楼,徐妙云却已经到了。
郭照正在嚎啕大哭。徐妙云在一旁抱着她,眼角还泛着眼泪。
常小娥心说,这才是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也是将来的竞争对手。像邓婵娟那算啥,简直就是土匪的女儿。
常小娥来了,两人哭的更凶了。
郭照抱着常小娥哭道:“姐姐,我狠心的哥哥怎么就去了?我就像梦里一样啊。我可怎么办啊?”
“哦哦,好妹妹不要哭了。郭大人也是为国捐躯,殿下正准备大军,要杀到扶桑,给郭大人报仇。”
郭照抱着常小娥大哭,鼻涕和眼泪都弄到常小娥衣服上。“殿下可要为我做主啊。”
“你放心,殿下说了,要血洗江户城,不管男女一个不留。来祭奠郭大人和为国捐躯的几个将军。”
太子要给哥哥报仇,郭照才收起了眼泪:“殿下真这么说的?”
“太子殿下亲口对我说的,那还有假?殿下还说了,倭人根本就不是人,他们就是一帮禽兽。要把剩下的倭人都赶到极北的北海道和库页岛。不愿意迁徙的就地斩杀,一个不留。”
“那殿下这么不来?”
怎么没有来?
你以为,哥哥真的喜欢你,宠你宠的不行?
这就是哥哥设下的圈套。
哥哥一直都想对倭国用兵,可是大臣们聒噪,说倭国在海上,风浪大,颠簸不定。
哥哥才假装宠幸你,还让郭桓去倭国,就是为了激起民变。
用郭桓和朱亮祖的脑袋,激起民愤,好对倭人展开第三次军事行动。他怎么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