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节一样的甲午
如今已是十一月,大明軍队陆续从美国撤军,几乎一刻都不耽搁。.
在今年三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
开战的原因,跟历史别无二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援助,然后日本公使向满清外交官表示,满清应该出兵帮助朝鲜平乱,满清以为日本不会反对,于是出兵,结果日本以1882年跟满清签订的条约,同时出兵。
担心引起日本軍队长期停留朝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历史明朝与日本那样的战争,在清政府的劝说下,朝鲜政府迅速答应了起义的东学党的条件,东学党起义慢慢平息。
清政府决定撤兵,同时以此要求日本同时撤军,但此时日本非但不撤军,反而增加了兵力。
之后两国开始外交扯皮,应该说清政府此时的外交政策是得当的,李鸿章等稳健派避免战争的态度其实是可取的,而李鸿章也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果,以英国、俄国为主的相关列强都向日本表示了谴责,清政府在外交是有优势的。
但日本此时顾及不到外交,于1894年7月,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至于日本突然的激进态度,历史有多种解释,有日本政府授意驻朝外交官挑起战争的说法,有军部擅自发动的说法,都很有道理,以其现象来看,军部自行其是的说法与后来的九一八事变非常相像,总之至少在直接占领朝鲜王宫这种事情,不像是伊藤博等老道的政客能做出来的,軍队的愣头青做这种事倒是很正常。
日本占领朝鲜王宫之后,解散了朝鲜的亲华政府,扶植大院君李昰应台摄政。日本控制的朝鲜亲日政府宣布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日军与清军在朝鲜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此时由于日本占领朝鲜王宫,满勤武十分震惊,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而且慢慢主战派占了优势。
所以清政府也相应增兵,开始给日本施压。
当时清军主力已经撤退到了牙山,准备度过鸭绿江归国,日本的持续增兵,让清政府决定增兵,于是向靠近鸭绿江的大东沟一带海运陆军。
李鸿章派遣济远号巡洋舰护送第一批淮军士兵奔赴大东沟,陆军已经登陆,这时候遭遇日本浪速号为首的巡洋舰队,双方之间爆发冲突,互相炮击,是为丰岛海战,济远号巡洋舰不敌,开始撤离。
这场冲突日双方历史都说不清楚,日本人说是清军军舰率先用鱼雷袭击了他们,清政府则声称是日军先炮击清军军舰,不过根据现实判断,北洋水师这群爷们未必有胆子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率先袭击日本舰队。
冲突了一番后,北洋水师的护航舰队逃跑,日本巡洋舰队追击,结果遇了清军第二波运兵船,也是高升号。
浪速号巡洋舰的舰长是东乡平八郎,围绕高升号,他做了一个名局,即打沉了这艘英国船,还让英国都说不出来。首先他派人登这艘船,要求俘虏他们,英国船长同意了,但是船清军不愿意驶往日本直接做俘虏,于是胁迫了英国船长,东乡平八郎成功的将英国船长与清军分裂开来。
接着他再三要求高升号投降,发射鱼雷警告,警告未果之后,他们以高升号受清军劫持为由,炮击高升号,打沉了这艘船。一千多陆军士兵落水,最终八百多人身亡,日本舰队进行了解救,将大多数洋人救起,但只有少部分清军被救起而且送往日本,最后死于日本。
高升号事件之后,双方在之后打了几年的官司,日本成功利用国际法和各种证据,打赢了这场官司。不但赢了官司,还抹黑了,或者说本来黑的清政府的脸面。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当高升号开始沉没的时候,许多清军士兵跳水逃生,那些留在甲板的清军,却开枪射杀这些跳海士兵,这种情况让西方人不理解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认为清军野蛮,后来日本救助洋人的行为,则得到了西方人的欣赏。于是打沉了英国商船,最后反而得到了英国人的理解,高升号的损失甚至都是由清政府赔偿。
此时已经爆发了如此事件,清政府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六天之后向日本宣战,日本同时向清政府选择,甲午战争还是爆发了。
这场战争的爆发,朱敬伦是即忐忑又惊讶,同时还带着一丝期待。
他是要让日本来打醒大半个国的国民,除了日本这个被国士大夫鄙视的国家,换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西方列强即便再打一次鴉片战争,也打不醒满清人。
忐忑是,大明有没有能力控制局势,让局势按照朱敬伦设计的那么走。惊讶则是日本真的发动了战争,在纸面完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如故的发动战争。
看到一切都如期发生,清政府的反应一如既往的慌乱,朱敬伦突然觉得,这场战争没什么意外依然会是日本取得胜利,一个已经在军事、经济和行政西化了的国家,对老朽的清政府,胜率很大。
果然日本准备充分,宣战之后,他们的陆军立刻向对峙的清军发起进攻,清军如历史那样一触即溃,一溃溃败千里,一个来月,先是从汉城退到平壤,再从平壤退回了境内,将朝鲜号称的三千里江山全部丢给了日本。
满清陆军的烂让全世界惊叹,唯有朱敬伦并不惊叹,他预料到了这一切,他唯一期待的是,北洋水师是否能有所突破,因为北洋水师跟陆军不同,军官多是留洋派,而且历史他们打的至少陆军好得多,起码有一点,海战双方都没什么退路,往往只能死战,在拥有装备优势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是有可能取得战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