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清晨,维多利亚港的薄雾还未散尽,沈知意站在港城大厦A座90层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繁忙的海港。玻璃幕墙外,林立的写字楼与穿梭的渡轮勾勒出这座国际都市的蓬勃生机。作为星宁集团海外战略的关键布局,星宁金融公司今日正式入驻这栋地标性建筑,整整两层的办公空间,承载着她对跨境资本运作的全新野心。
电梯门开,身着藏青西装的沈知意踩着细高跟走向前台,身后跟着拎着文件箱的助理。90层大堂墙面由整块墨色大理石铺就,水晶吊灯下,“星宁金融”的鎏金LoGo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她推开80层办公室的门,落地窗外海景尽收眼底,新购置的德国进口办公家具泛着冷硬光泽,与墙上悬挂的《清明上河图》复刻卷轴形成奇妙碰撞——这是她特意要求的布置,“传统与现代,内地与国际,总要找到平衡。”
“沈总,招聘广告已经在各大平台置顶。”hR总监林婉仪递上平板电脑,屏幕上滚动着醒目的招聘信息:副总月薪15万港币起,含高额分红;普通岗位底薪3 - 5万港币,配备四星级标准食宿,单人间带独立书房,双人间则设有共享阳台。最引人注目的是员工专属区域规划:地下三层不仅有恒温泳池、健身房,更打造了私人电影院和冥想室。
“把‘包吃包住’几个字加粗。”沈知意指着屏幕,“港城寸土寸金,这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她记得初到港城考察时,亲眼见到年轻白领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劏房里,连转身都困难。星宁金融要吸引顶尖人才,就必须打破这种困境。
招聘首日,大厦楼下排起蜿蜒长队。西装革履的求职者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目光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32岁的陈启铭站在队伍里反复检查领带,他曾在国际投行工作八年,却因金融危机被裁员。当看到星宁金融“副总可参与项目分红”的条款时,他几乎立刻投出了简历。
面试室内,沈知意亲自把关副总人选。“如果要在离岸金融市场发行债券,你会选择开曼群岛还是维尔京群岛?”她盯着对面的候选人,对方额角沁出细汗:“这...这要看具体的税务规划...”话未说完,沈知意便合上了文件夹。直到第五位面试者——曾主导过百亿级跨境并购案的林宇轩,条理清晰地分析了两地法律差异与实操风险,才让她眼前一亮。
三天后,陈启铭收到了初级分析师的录用通知。当他踏入员工宿舍的刹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单人间足有40平米,智能家居系统可语音控制灯光与窗帘,开放式厨房里配备全套德系厨具,阳台上的躺椅正对维港夜景。同层的公共区域里,咖啡机自动研磨着蓝山咖啡豆,冰箱里塞满进口零食,公告栏贴着下周“帆船出海团建”的报名通知。
“这简直像在做梦。”陈启铭给妻子发消息时手都在发抖。而此时的沈知意正在80层会议室,与林宇轩敲定公司首笔业务——为内地新能源企业在港发行绿色债券。会议间隙,她接到沈宁的越洋电话:“姐,伦敦证券交易所邀请我们参加跨境融资峰会,时间正好是...”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沈知意推开窗,只见大厦外的海面上,十几艘快艇拉出“星宁金融启航”的横幅,水花在朝阳中折射出七彩光芒。楼下广场,第一批入职的员工正围着巨型香槟塔欢呼,有年轻女孩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出办公桌上的爱马仕入职礼盒——这是沈知意特意准备的惊喜。
夜幕降临,星宁金融的落地灯次第亮起,与对岸的中环灯光交相辉映。沈知意独自来到地下三层的私人影院,选了部老港片《英雄本色》。黑暗中,周润发举枪的画面投射在巨幕上,她却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和妹妹们挤在杭城的小出租屋里,用dVd机看这部电影的场景。那时她们讨论的是“小马哥真帅”,如今,她要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三个月后,星宁金融成功发行首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超50亿港币;半年内,公司员工规模扩张至300人,其中不乏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的精英;而员工宿舍的共享厨房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常常自发组织美食派对,广东肠粉与意大利披萨的香气交织,正如星宁金融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
某个加班的深夜,沈知意站在90层的露天休息区,望着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海风掀起她的发丝,远处天星小轮的汽笛声悠长回荡。手机震动,是沈舒发来的消息:“姐,7499游戏在港服上线啦!首日下载量破百万!”她笑着回复了个点赞的表情,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从杭城老街的小工作室,到港岛之巅的金融帝国,这条路她走了二十七年,却仿佛仍能听见当年那个小女孩在许愿树下,轻声说出“我要改变世界”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