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30日,清华园的蝉鸣裹挟着热浪,沈知意站在学校门口翘首以盼。远处,一袭白裙的沈宁拖着银色行李箱走来,长发被风吹起时露出颈间简约的银杏叶项链——那是星宁集团的标志。17岁的少女褪去了高中时期的青涩,眉眼间既有计算机学者的锐利,又透着金融精英的沉稳,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与年龄不符的从容。
“姐!”沈宁笑着跑过来,行李箱轮子在地面划出轻快的弧线。沈知意注意到妹妹特意将手机别在腰间,那是最新款的诺基亚8110,滑盖设计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通知书和电脑都带齐了?”沈知意伸手接过行李,却被沈宁拦住:“早准备好了!我还偷偷开发了个课程表小程序,能自动提醒上课和实验时间。”说着,她狡黠地眨眨眼,“等会儿给你演示,绝对比纸质课表方便。”
两人并肩走向宿舍楼,路过公告栏时,沈宁突然驻足。一张“互联网创业大赛”的海报映入眼帘,上面印着“用代码改变世界”的标语。她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姐,我在想,能不能把星宁的商业数据模型开放给学生团队?既当实训平台,又能挖掘创新项目。”沈知意看着妹妹眼中跳动的火花,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永远在思考如何打破边界。
与此同时,杭城沈家老宅里,15岁的沈舒正趴在地毯上摆弄电路板。她的诺基亚手机不时震动,屏幕上弹出星宁设计团队的消息:“小沈总,‘国风元宇宙’的场景渲染遇到瓶颈!”沈舒咬着棒棒糖,随手将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在纸上画下改良方案:“试试用分层渲染,把动态元素和静态背景分开处理。”她的身旁堆着从海外寄来的《计算机图形学前沿》,书页间夹满写着奇思妙想的便签。
突然,楼下传来父母的笑声。沈知意带着沈宁刚进家门,就看见父亲举着诺基亚手机研究,母亲则在一旁嗔怪:“别乱按,小心话费超了!”茶几上还摆着两部崭新的手机,分别贴着“爷爷专属”“奶奶专属”的标签。“这手机真方便!”父亲笑着展示通讯录,“我把每个分公司经理的号码都存进去了,以后开会通知一键搞定。”
沈家父母经营的实业公司在星宁的技术与资本加持下,股票市值已突破135亿。但此刻,父亲却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夹着沈知意创业初期的照片——那个在湘城街头为拉客户奔波的少女,与眼前运筹帷幄的集团掌舵人重叠。“你们姐妹仨,真是给沈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轻轻搂住沈舒,“当年抱着舒舒摆摊卖手工品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
夜色渐深,沈知意带着沈宁来到星宁总部顶层。落地窗外,杭城的灯火与钱塘江的波光交相辉映,远处的电子广告牌上,星宁集团的logo闪烁着科技感十足的蓝光。沈宁望着办公区里还在加班的团队,突然问:“姐,你说虚拟现实真的能实现吗?我看科幻小说里写的全息投影,比现在的电脑屏幕震撼多了。”
沈知意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绝密文件。泛黄的图纸上,画着类似头盔的装置,旁边批注着“沉浸式交互系统预研”。“这是陈昊团队两年前的设想,”她的手指划过图纸,“虽然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让用户真正‘走进’数字世界。”沈宁的眼睛亮了起来,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那金融领域就能开发虚拟交易大厅,甚至创建数字货币生态……”
深夜,沈舒悄悄溜进姐姐们的房间。她抱着最新设计的敦煌主题手机壳,兴奋地展示:“等诺基亚出新机型,我要把这个做成限量款!对了,我还写了个小程序,能把照片变成敦煌壁画风格!”三个姐妹挤在飘窗上,看着手机屏幕里父母年轻时的照片逐渐变成飞天造型,笑声在月光下荡漾。
1995年的这个夏夜,沈家的故事在现实与数字的交织中继续书写。从诺基亚手机的便捷通讯,到尚未成型的虚拟现实构想,从实业公司的百亿辉煌,到互联网创业的无限可能,一家人的命运早已与时代浪潮紧紧相连。而那些藏在代码、设计与商业版图中的梦想,正等待着技术突破的那一天,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