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周世显回答很简单。
然而这样简单回答却让代善十分纠结。
他怕啊,怕中了什么算计。
代善疑神疑鬼问:“周家若拿到大清土地会做些什么?”
周世显丝毫不犹豫回答:“开发长城以北所有地方。”
这个回答,看似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也没什么问题,换做谁得到一块土地也会抓紧开发。
可最大的问题是辽东与奴儿干都司地区如此贫瘠,究竟有什么好开发的?
虽然代善知道周家发现有煤矿。
然而烧煤需要铁炉子,制造一个铁炉子所需铁料足够打造很多柄刀剑,甚至是可以用来打造铠甲也比给百姓取暖用强。
而中原的富饶,远比大清好太多。
不说一些其他地方,单说京师加上大同一带这么大点地方,产粮量就足以媲美大清。
这是不可辩驳的优势。
代善十分犹豫。
见状,周世显提醒道:“大明收缩防线是为了重启税收整顿地方,所以大清时间并不多,将地盘租给我周家一点也不亏。”
说到这里,代善猛然清醒许多。
也许唯一入主中原机会只有这一次。
没有长城这道天堑,也没有守军拼死抵抗大清南下,只要拿下大明京师,再给大清足够多时间,大明中原腹地将再无屏障。
代善咬牙道:“我代表大清,签了!”
大清小皇帝做不了主,做主的还是他们这群亲王贝勒。
现在多尔衮加上他代善,满朝文武没人敢有异议。
关键是机会等不起。
周世显笑道:“爽快,既然亲王如此爽快,我周家愿意额外多出一笔粮草,帮助大清南迁!”
达成协议,双方很快签订条约。
代善道:“此次我大清若南迁成功,你周家将会是我大清功臣!”
周世显笑道:“大清愿意将土地租给我周家,我周家自然会投桃报李。”
虽然这样说,实际上周世显想的是只要大清之后不把土地抢回去,还真得好好谢谢大清,不过即便到时候大清想抢,自己也未必给。
博弈关键处,就在于用土地这种空间换取时间。
周世显不缺时间,缺的反而是空间。
大清认为辽东与奴儿干都司贫瘠,而周世显则清楚知道这片肥沃土地究竟有多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双方都很高兴。
自然开心不得了。
代善道:“既然如此,本王告辞!”
送走代善。
周世显许久不能镇定下来,心跳都快跳到嗓子眼。
表面上非常平静,实际上内心已经如惊涛怒浪中一艘小船,生怕翻船。
实际上大清目地也很简单,就是摆脱北方贫瘠,入主中原。
而草原人不懂得耕种,数百年甚至是几千年,唯一生存方法就是靠掠夺,而无论是曾经的鞑靼,还是现在的大清,都努力学习中原文化,希望能融入中原。
可在中原皇权来看,这种行为无疑算得上一种文化入侵,外来思想自然对皇权产生威胁。
直到此时,大明也好,大清也好,才开始发现不能一味抵制外部文化,而是尽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纳。
才有了洋人官员。
周世显喝了口凉茶镇定心神道:“钱大海准备一下,只要大清离开辽东,我们兵马必须第一时间堵住山海关,决不能让清兵去而复返。”
钱大海疑惑问:“少爷,刚刚不是说答应对方咱们不驻兵吗?”
周世显怒道:“你傻吗?那就是一张废纸,还真打算老老实实白给对方便宜!”
钱大海恍然大悟道:“少爷果然智冠天下,老奴这就去安排。”
周世显道:“等等,先稳一手,做好准备也不能让对方发现任何端倪,一定要让大清相信咱们是真心想要合作。”
钱大海激动道:“少爷请放心,老奴保证不让任何人发现。”
周世显挺胸抬头道:“哼,从此我周家将再无后顾之忧。”
说罢,将新签好的协议撕碎,彻底变成一捧废纸。
协议这种东西,只有双方实力平等才叫协议,若是再早个几千年,古人恐怕会爱惜名声遵守承诺。
周世显可是清楚记得无数牛马,看似签了合同,最后还是牛马打工人。
即便是前世那样社会,依然没有绝对的公平。
风雪欲来。
转眼过了年关。
一个月左右时间,辽东人口如潮水般越过长城涌入京师与大同地界。
甚至连奴儿干都司不少人也都跟着离开。
多尔衮在越过长城时感叹:“我大清终于向南迈进一步。”
多铎则笑道:“前几日陛下还不想走,私底下又写密信斥责周家抛弃了他。”
多尔衮赞道:“好,陛下有如此想法,就应当早与周家断绝关系,那周世显能把人算计到骨子里。”
多铎则道:“再能算计又如何,周家在这片贫瘠土地上未必能有什么发展,反倒是咱们站稳脚跟早晚把地抢回来。”
多尔衮望着天道:“周世显啊,周世显,本王这次一个人口都不给周家留下,看他周世显如何能守得住盛京这处空城!”
在得到与周家达成协议的同时。
多尔衮就开始严格命令所有人带走一切能带走的东西,连半个铜板都不给周家留,人口更是强制离开。
只因他早就料到,周家不可能老老实实信守承诺,因为不让周家驻兵就很扯淡。
所以还不如坑周世显一手。
多尔衮道:“虽然我们放弃对奴儿干都司与辽东控制权,可我们得到长城这处阻挡大清几辈子人的天险,今后也不怕周家再搞什么新花样。”
多铎道:“没错,此番攻守互换,只要我们生产出足够多大炮与火铳,随时可以借助山海关便利夺回盛京。”
“现在重要对手还是南方大明皇帝。”
“据线报内容,大明皇帝朱由检御驾亲征,此时八成已经彻底掌控应天府,而大明南迁时在开封府一带设立有防线。”
“我们需要谨慎小心大明随时可能反扑。”
多尔衮道:“大明虽已不足为惧,我们依然需要足够时间稳固防线,我大清铁骑早晚荡平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