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治下达了让兵部进一步完善兵制改革方案的命令之后,整个朝堂之上仿佛被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所笼罩。从王公大臣到各级官员,无一不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那全新出炉的方案究竟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作为兵部尚书的林羽,则更是肩负着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日子以来,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不仅要与众多下属展开一轮又一轮深入细致的研讨,还要将之前朝堂辩论中的各种观点和意见加以梳理整合,并充分考虑到当下大唐军队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
就这样,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辛勤努力,林羽终于成功拟定出了一份详尽周全的兵制改革方案。
这一天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宫阙洒落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林羽早早便起身洗漱完毕,换上了那身象征着他崇高身份的华丽朝服。只见他面容严肃,神情庄重,双手稳稳地捧着那份凝聚了众人智慧与心血的方案,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去。
待到行至御前之时,林羽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着高高在上的李治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然后,他挺了挺自己笔直的脊梁骨,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格外洪亮且清晰无比的声音开口说道:“启奏陛下!微臣历经数日殚精竭虑之思考,同时紧密结合多日来朝堂之上诸位同僚们激烈讨论所得出的诸多宝贵见解,再加上对各方实际情形的周详考量,今日特向陛下呈上这份精心炮制而成的兵制改革方案。此方案之核心要义在于倾力打造出一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悍精锐、行动高效快捷的大唐雄师。如此一来,必能确保我大唐辽阔的边疆得以长治久安,从而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之盛世景象!还望陛下圣裁!”
“此次改革,以募兵制为主导。募兵分为长期与短期。服役超过十五年的,为长期募兵。他们久经沙场,军事技能娴熟,作战经验丰富,是军队的中流砥柱。” 林羽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扫视朝堂,接着说,“对于长期募兵,朝廷给予优厚待遇,除了丰厚的军饷,还赏赐土地、宅邸,让他们一心为大唐效力,无后顾之忧。”
“而服役短于五年的,为短期募兵。他们年轻力壮,充满活力,在服役期间接受系统军事训练,掌握扎实军事技能。五年期满后,转为府兵。” 林羽条理清晰地阐述,“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由地方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如此一来,短期募兵转为府兵后,能将先进军事理念和技能带回地方,提升府兵整体素质,同时也减轻了朝廷财政压力,激发地方参与军事建设的积极性。”
“在军队管理上,设立专门的军事考核机构,定期对募兵和府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军事技能、战术理解、体能等多方面。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晋升、奖赏;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或淘汰。” 林羽神色认真,继续说道,“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实行将领定期轮换制度,确保军队始终处于朝廷的有效掌控之下。”
林羽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一阵议论声。户部尚书王宏站出来,拱手说道:“林尚书,此方案虽好,但在财政方面,长期募兵的优厚待遇以及短期募兵转为府兵后的补贴,是否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
林羽微微一笑,从容回应:“王尚书所虑极是。不过,从长远看,强大的军队能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短期内财政支出虽会增加,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缓解财政压力。比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宫廷开支,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军事建设中。”
吏部尚书孙平也提出疑问:“那军官的选拔与任用,在新方案中有何安排?”
林羽神色专注,回答道:“军官选拔,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从战功卓着的士兵中选拔基层军官,从军事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中级军官,高级军官则由朝廷根据其军事才能、领导能力以及忠诚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任命。同时,加强军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军事研讨与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朝堂上大部分大臣对方案表示认可。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认真倾听着大臣们的每一句话,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大唐的未来,责任重大。
良久,李治目光坚定地望向众人,缓缓开口:“林爱卿所提方案,筹备已久,思虑周全,既结合了当下局势,又着眼于长远发展。朕认为,此方案切实可行,准奏通过!”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肃静,随后响起一阵整齐的谢恩声。
李治接着说道:“中书省,朕命你们依据此方案,尽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细则务必详细周全,涵盖募兵的招募流程、府兵的管理办法、军饷的发放标准、军官的选拔考核等各个方面,不得有丝毫疏漏。”
中书令领命,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尽快拟定出详尽的实施细则,不负陛下重托。”
就在朝堂为兵制改革方案热烈讨论之时,远在东方海域的白江口,一场改变东亚局势的海战正在悄然酝酿。日本,彼时称倭国,野心勃勃,妄图染指朝鲜半岛,扶持百济对抗唐朝支持的新罗。新罗向大唐求援,唐高宗李治接到求援信后,深知此事关乎大唐在东亚的威望与战略利益,当即决定出兵。
这时,武媚轻移莲步,上前一步,仪态端庄,神色从容地说道:“陛下,此次出征,关乎大唐国威,选将至关重要。臣妾以为,苏定方将军可担此重任,统领水陆两路大军进发新罗白江口。苏将军久经沙场,战功赫赫,曾破东突厥、平葱岭,平百济,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都经验丰富,谋略过人。有他领军,定能旗开得胜,扬我大唐国威。”
李治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皇后所言极是,苏定方确实是最佳人选。”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附和,对武媚的提议表示赞同。
于是,李治下令,任命苏定方为水陆两路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唐军队出征新罗白江口。
此次出征,大唐军队采用了初步改革后的兵制,融合了募兵与府兵的优势。军队中,既有长期服役、训练有素的募兵作为骨干,又有战时迅速集结的府兵补充兵力。将领们根据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战术安排。
白江口,这片海域即将成为大唐军队的荣耀之地。大唐水师战船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驶向战场。战船之上,军旗飘扬,士兵们身着精良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日本和百济联军也早早在此布下防线。他们的战船数量虽多,但在规模和装备上,远不及大唐水师。日本战船多为小型船只,船身单薄,防护能力差;而大唐战船高大坚固,配备了先进的投石机、弩炮等武器。
战斗打响,大唐水师率先发动攻击。投石机发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敌船,瞬间砸毁了多艘日本和百济的战船。日本和百济联军见状,急忙驾船冲锋,试图以数量优势突破大唐防线。
大唐水师将领刘仁轨冷静指挥,他命令战船结成紧密的阵型,以强弩射击敌船,阻止其靠近。同时,派出灵活的小型战船,穿插于敌船之间,利用火攻战术,焚烧敌船。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大唐的募兵们凭借精湛的武艺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船头与敌兵近身搏斗。他们手持长刀,勇猛无畏,每一次挥砍都能击退敌人的进攻。府兵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紧密配合募兵,负责运送物资、救治伤员,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艘日本战船试图偷袭大唐水师的旗舰。就在敌船靠近之时,一名年轻的府兵挺身而出,他熟练地操作着弩炮,瞄准敌船,瞬间发射出数支利箭。利箭穿透了敌船的船帆和甲板,敌船上的士兵纷纷倒地,偷袭计划宣告失败。
随着战斗的持续,日本和百济联军逐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战船被大唐水师打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士气低落,纷纷逃窜。大唐水师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白江口海战以大唐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日本和百济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战船被焚毁、击沉无数。
这场海战的胜利,不仅扞卫了大唐在东亚的地位,也让世界看到了大唐军队的强大实力。而这背后,初步改革的兵制功不可没。它让大唐军队在战斗力、协同作战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着提升。
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上一片欢腾。李治听闻胜利的喜讯,龙颜大悦。这场胜利,也为即将完善的兵制改革方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众人对未来的兵制改革充满了信心。
然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明白,白江口海战只是一个开始。要想让大唐军队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兵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这,也将是他们接下来面临的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