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陈阳的面包房内,陈启和林鸢正站在发酵箱旁讨论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发酵的麦香。
\"林姨,如果发酵时间缩短到12小时,能不能用冷冻面种保持面团的活性?\"陈启拿着一支试管,正在测试刚刚取出的样本。
林鸢眯着眼看了下试管中略显浑浊的液体,又看了看旁边的笔记本,突然问道:\"那你说,如果用技术手段完全复制手工发酵的味道,消费者能分辨出来吗?\"
陈启摇了摇头:\"林姨,技术可以复制味道,但它复制不了故事。\"他顿了顿,\"就像这片土地的酵母,它承载的是这个村子的风土人情,还有村民们日复一日的揉面、播种。这些,无法被复制。\"
\"不错,\"陈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但问题是,消费者会不会在意故事,还是只想要方便和价格?\"
陈启转过头,看到陈阳站在门边,手里捧着一盘刚出炉的面包。
\"爸,\"陈启冲他笑了,\"我研究这些技术,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保护那些无法被复制的故事。\"
---
2.
与此同时,在孟氏集团的一间会议室里,李怀山正在听取研发团队的报告。大屏幕上展示着一项刚刚完成的技术突破:“土地微生物复刻系统”。
\"我们通过分析全球50个不同生态区域的小麦样本,捕捉了这些区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然后运用基因编辑和发酵技术,复刻出具有地方特点的‘风土面包风味’。”项目主管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李怀山的嘴角微微上扬,但他很快收敛了表情,问道:\"这种面包的味道,能持续稳定多久?\"
\"理论上,\"项目主管继续说道,\"只要我们控制好发酵流程,可以稳定保持十二个月以上,并且不需要冷链运输。\"
李怀山的表情依旧平静:\"成本呢?\"
\"比普通工业化面包高15%,\"项目主管有些犹豫,但还是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过消费者对‘天然面包’的溢价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市场......\"
李怀山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停下:\"很好,下个月我亲自参加国际食品技术论坛,给他们露一手。\"
\"是,李总!\"项目团队齐声应答。
---
3.
宋小麦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整理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突然接到了陈启的视频请求。
\"小麦姐,你知道吗?孟氏他们最新研发了一种技术,能模拟不同地区小麦的风味!\"
宋小麦皱了皱眉:\"模拟风味......跟我们之前讨论的工业化风味有什么不同?\"
\"这次的更高级,他们用的是从地方土样和微生物中提取的‘风土数据’。”陈启继续说道,\"他们说,以后哪怕没有当地小麦,消费者也能尝到‘金穗面包’的味道了。\"
宋小麦陷入了沉思。
这时,她的小女儿跑进来,兴奋地说道:\"妈妈,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用陶土做了个面包!它看起来和你店里的‘麦香传承’一模一样,不过我放了草莓进去,还挺香的!\"
听到女儿的话,宋小麦突然笑了,她低声说道:\"启,你告诉李怀山,他可以模拟土地的味道,但他模拟不了面包背后的信任和用心。\"
\"信任......\"陈启若有所思,\"你是说,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谁在做面包’,而不是‘面包的味道’?\"
宋小麦点了点头:\"没错,他永远无法模仿一个亲手揉过面团的人心中的热情。\"
---
4.
几天后,一场国际食品技术讨论会在欧洲如期举行。
会议的主题是:“从工业到真实:食品技术与文化传承的平衡”。孟氏集团作为主赞助商,包下了会议的核心展区,而展会上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李怀山的全新“土地微生物复刻面包”技术。
展台上摆满了各种包装精美的面包切片,每一块都标注着详细的“风土来源”:云南高寒山区、法国普罗旺斯、中国黄土高原……
这时,陈阳和宋小麦走了过来,李怀山注意到了他们,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迎了上去。
\"陈老板,宋老板,欢迎来到我的技术革命现场!\"李怀山热情地招呼,\"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模拟土地面包’比你们当年轰动全球的‘金穗’还要厉害?\"
陈阳没有接话,而是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用亚麻布包好的面包,递给了李怀山:\"你的技术是很厉害。但你敢不敢跟我打一个赌?\"
李怀山笑了笑,接过面包:\"当然敢,陈老板,赌什么?\"
陈阳环视一周,说道:\"我们把你的土地面包和我们的金穗面包,还有我的儿子陈启用最原始工具制作的土法面包摆在一起,盲品测试全球1000位资深面包师,选出他们最爱的面包,如果我的金穗面包和土法面包加起来输给你,我们‘暖阳’以后的宣传语全用你孟氏集团授权的文字。\"
李怀山哈哈大笑道:\"陈老板,这个赌局够大!成交!\"
---
5.
测试当天,一个由800名全球各地面包师组成的评委会聚集在法国里昂的会堂,他们面前摆着四份编号为A到d的面包。
评委依次尝过,然后在选票上写下对应的面包编号。
\"编号A:口感极为均匀,风味清晰,像一个没有缺点的产品。\"
\"编号b:风味强烈,带着土地的强烈记忆感,像清晨刚收获的麦子。\"
\"编号c:这个面包的发酵香气很浓,口感松软,但风味稍显单一。\"
\"编号d:最特别的面包,它的口感似乎充满了故事性,每一口都有种不同的层次感,不完美,却像在呼吸......\"
最终结果公布——
消费者盲测中最受青睐的是“编号b的金穗面包”,而全球顶尖面包师的投票里,陈启的土法面包以微弱优势胜出,李怀山的“模拟土地面包”只排名第三。
---
6.
散场时,陈阳走到李怀山身边,伸出手:\"孟总,愿赌服输,但咱们别记仇,毕竟‘金穗’赢的也不是你的技术,而是......\"
李怀山打断了他:\"土地。\"他的嘴角带着一丝苦笑,\"陈老板,你赢了这场赌局,但我不会放弃。\"
\"孟总,\"陈阳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技术没有对错,用不用,才是关键。\"
---
7.
几天后,李怀山召集集团高层开会,正式宣布转型计划:“孟氏集团将推出‘真实风土面包系列’,我们将与全球生态农民合作,保留地方风味,而不是完全用技术复刻。”
他还特意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工业化让我们失去了土地的语言,可消费者正在迫使我们回到原点。未来,我们不再是工业化面包的最大卖家,而是‘全球土地信仰’的连接者!”
会后,李怀山特意将这个决定告诉了陈阳:\"陈老板,我输了赌局,但我赢回了我的市场初心。\"
---
8.
与此同时,宋小麦在自己的面包店里开了一场新的主题活动,取名为“为未来种面包”。
她站在讲台前,对在场的孩子们说道:\"你们的未来,就藏在你们的面包里。当你们学会种植第一颗麦子,揉出第一块面团时,你们就已经学会如何为土地写一首诗。\"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而台下的一位记者悄悄按下快门——这张照片,将成为第二天关于“儿童面包农耕计划”的头条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