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各位老爷们,留步嘞!瞧一瞧看一看!刚出锅的大秦日报,全是大秦帝国最新最劲爆的猛料!”
“清风城柴家,因在清风城反对山河剑阁招收弟子,主犯尽数被诛杀,柴家柴无极加入山河剑阁!”
“大秦帝国三公九卿贪得无厌,私吞灵石,中饱私囊。秦王赢襄得知后雷霆震怒,天威降临,无论老幼九族尽灭......”
“山河剑阁弟子李林雨,黄千印......私采贪污灵石矿,全族尽灭......”
“大秦帝国山河书院,十日之后将大开书院之门,秦王赢襄决定开恩科取士......”
随着卖报之人的吆喝,大秦帝国的各处州城渐渐热闹起来,行人纷纷侧目,有驻足细听的,脸上满是惊愕;有匆忙掏钱抢购报纸的,急切想知晓这震撼天下的大事细节。
日头高悬,暖煦的光线洒落在大秦帝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酒肆里,茶香与酒香相互交织,热闹非凡。食客们或是围坐在方桌旁,或是倚靠在柜台边,人手一份报纸,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字。随着众人看完报纸的内容,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随后,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加入山河剑阁何等光宗耀祖!还有人反对招人这不是找死吗?”
“话虽这么说,可这山河剑阁也是真的狠啊!”
“什么山河剑阁狠,那是秦王赢襄够狠!”
“人不狠,站不稳!”
“秦王之治,可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简直是要气吞天下呐!”
......
听着众人的议论,旁边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不住点头,附和道:“谁说不是呢!刚把那三公九卿九族给斩了,转眼就开恩科取士。这不是明摆着要打那些贵族老爷们的脸嘛!”
“何止是打脸啊!这是杀了还要钉在耻辱柱上!”
“老张,你可要去试试这恩科?”
有人冲着说话的清瘦的男子问道。
被叫老张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挺直了腰杆,大声说道:“我必须要去!这可是我出人头地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回,怎能错过?”
“老张,我们看好你!”
......
这样的议论,在大秦帝国的每一处角落纷纷发酵。
从繁华的都城到偏远的小镇,无论是热闹的集市,还是宁静的乡村,得益于大秦日报的普及,人们都在谈论着赢襄的这一系列举措。
而赢襄主导的这场反贪风暴,正悄然改变着大秦帝国的格局与国运,也让无数人的命运,在这议论声中,悄然开始了新的转折。
而此时的道剑宗,李淳风和灵瑶刚刚对几名因受灵石矿诱惑而违反门规的筑基弟子执行完惩罚。李淳风望着那些满脸懊悔、身形颤抖的弟子,心中五味杂陈,长叹一声:“可惜了!”
那叹息里满是对这些好苗子误入歧途的惋惜。
“李长老,这几人都是死有余辜!”
“灵瑶,他们不像你们有这么多灵石,资源,有老祖,他们只是平凡之人啊!我身为道剑宗执法长老只是感到惋惜而已!”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我明白......”
他暗自思忖,片刻后,展开灵力化作一道流光,朝着明月潭的方向飞去。
他觉得自己身为道剑宗的执法长老,还是要为道剑宗出一份力,李淳风可谓是久经世事。他深知这些犯错的弟子天赋出众,只是出身平凡,在修行途中缺乏引导,又被外界的巨大诱惑迷了心智,才走上了这条错误的道路。
他觉得,道剑宗或许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不多时,便抵达了明月潭。只见潭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四周的青山翠影,而潭边的一块巨石之上,林玄静正闭目修炼,周身灵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动,强大的气息肆意翻涌,引得潭水都泛起层层涟漪。
李淳风刚离林玄静还有一百多米的距离时,林玄静便缓缓收功。李淳风心中清楚,以林玄静的修为,早已感应到他的到来。
他快步上前,对着林玄静长揖一礼,态度恭敬:“林宗主,在下有些事想和你谈谈。”
看着是李淳风,林玄静的脸上也挂着和煦的笑容,回应道:“李长老,有事您直说。”
李淳风看着林玄静缓缓道:“林宗主,我认为道剑宗起步较晚,除真传弟子外,那些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都是筑基境,修行尚浅,心智也不够成熟。咱们道剑宗给弟子的待遇虽说不错,可与那灵石矿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对他们而言,诱惑实在太大,难免会心生贪念,犯下过错。虽说他们的行为不可饶恕,但静下心想想,又有多少天赋绝伦的天之骄子能真正克制住这般强烈的欲望呢?”
“那李长老依你之见?该如何?”
“所以依我所见,不妨每年安排一位真传弟子,负责巡查大秦帝国现有的几处灵石矿。山河剑阁的王乐行加上柴无极和道剑宗的真传弟子如此强力的灵石矿管控,方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乱象再次发生。”
林玄静听着李淳风的话,若有所思,从巨石之上坐了起来,点头道:“李长老,你说的不错,是我一时想得不周。”
李淳风连忙摆手:“哪有,林宗主您已经做得很好了。”
“那就麻烦李长老了。”
“不麻烦,林宗主您先修炼,我暂且告辞!”
“去吧!”
随后,李淳风转身离开明月潭,林玄静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也是觉得李淳风这个想法不错。
他想到灵虎还在大秦帝国,当下便运转灵力,传信给灵虎,让他负责今年灵石矿的巡逻事宜,一定要避免再有人因贪恋灵石而丢了性命,毁了修行前程。
在大秦帝国都城那宽阔而熙攘的街道上,日光洒下,映照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与商贩。玄思和灵虎走在大街之上,听着赢襄决策的议论本以为大秦帝国之行就此告一段落,正准备踏上返回道剑宗的路途。
就在这时,灵虎胸中的通讯灵宝传来灵力波动,他拿出通讯灵宝,看了看上面的信息,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师叔,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在大秦帝国各处溜达溜达。”
“嗯,师侄,怎么了?这好端端的,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灵虎无奈地笑了笑,解释道:“师父让我负责今年灵石矿的巡查。师父说,道剑宗和山河剑阁招点弟子不容易,盯着点别让他们误入歧途,现在道剑宗不是人手少嘛.......”
玄思听后,恍然大悟,脸上露出理解的神色,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既然是师兄的安排,那便照做吧。这灵石矿巡查责任重大,你可得用心对待。”
“师叔放心,我定不会辜负师父和师叔的。”
“那好吧,那师叔我先回道剑宗。你在这边万事小心,若有什么难处,及时传信。”
“好嘞,师叔一路保重。”
......
而道米集团的长老钱仲国和李玉堂二人,此刻也是思绪翻飞,踏上回凤梧州的行程。毕竟前往中州要从凤梧州坐传送阵,所以二人结伴同行,两人在天空化作两道流光,朝着凤梧州风驰电掣般赶去。
钱仲国此番先回中州,一是要与钱家之人商议,让他这一脉举家迁大秦帝国。二是他带着王乐行的玉佩顺路接上王乐行的家人。
而李玉堂也是为了让李家之人前往大秦帝国发展,本来二人不是如此之急的,可道剑宗的老祖和道剑宗十年规划加之对赢襄的观察,让他们觉得这件事必须快。
此时的天空仿若一块湛蓝绸缎,被日光镀上了熠熠金边。
李玉堂与钱仲国周身灵力翻涌,驾驭着法宝,如两颗流星般在天际划过。法宝周身光芒流转,拖出长长的光尾,于蓝天白云中呼啸而过。
飞行之中李玉堂看似盯着前方,可脑海里却不受控地浮现出赢襄在王宫大殿之上那杀伐果断的模样。
他晃了晃脑袋,看向身旁并肩飞行的钱仲国,忍不住开口:“钱真人,你说那赢襄如此年纪轻轻,就能把大秦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发布政令时条理清晰,处理政务毫不拖泥带水,一举一动仿佛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还好我们购买大秦帝国的土地是经过道剑宗的手,不然我都怕他翻脸不认人!”
“依我看,他必定还有着极为长远的规划。我猜,这赢襄肯定是受了道剑宗老祖的点拨。以他展现出的能力和手腕,这大秦帝国未来怕是会成为仙国呀!”
钱仲国听闻,缓缓收起灵力,减缓飞行速度,偏过头来:“李家主,我与你想法一致。赢襄这孩子年仅十九岁,却有着远超常人的干练与老辣。短短时间,便将大秦帝国的朝堂翻了个新。”
“你看他先是果断斩杀帝国的三公九卿,以雷霆手段立威,震慑朝野;紧接着又广开恩科取士,广纳天下贤才。这份谋略与胆识,绝非一般年轻人所能具备,不愧是道剑宗老祖座下修行过的。”
李玉堂感慨道:“是啊,我们与他接触并不多,但从他行事的果决和杀伐果断来看,这赢襄的心态坚定得可怕。”
“面对三公九卿那般位高权重之人,毫无惧色,说杀就杀,而后又巧妙地推行恩科,刚柔并济,心思缜密,日后必是一代雄主。只是可惜了,我觉得他修为好像有点太低了!”
“修为太低,李家主,那你可看走眼了。”
“赢襄确实表面上看似没有修为,但他身后那把剑可不是凡品。而且,一国之君自有国运加身,这其中的玄妙,不可小觑。”
李玉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钱真人,这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钱仲国哈哈一笑:“我啊,我是听老王和玄思道长说的。具体细节,他们也未曾多讲。算了,不想这些了,我们还是抓紧回去,早日带着家人来大秦帝国,抱紧道剑宗这大腿才是正事。”
李玉堂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时不我待,咱们加快速度。”
说罢,二人催发灵力,法宝的速度陡然加快,向着凤梧州的方向疾驰而去,只留下两道转瞬即逝的光影。
时光恰似潺潺流水,以一种悄无声息的姿态每日缓缓逝去,却在大秦帝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且蓬勃的发展印记。
在赢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与魄力的举措推动下,大秦帝国仿若初升朝阳,焕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单说那山河剑阁,在这短短一个月之内,便吸引了三千多名炼气三层以上之人投身其中。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道剑宗上一个十年规划的传道天下,才得以叩开修行的大门。
如今,在山河剑阁的演武场上,每日都能看到这些新弟子刻苦修炼的身影。他们手持青凡品级的武器,在筑基弟子的严格指导下,反复练习着一招一式,演武场上剑风呼啸,寒光闪烁。
与山河剑阁遥相呼应的山河卫,同样迎来了大批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炼气,或者是炼气三层以下之人。
他们虽然修为低下一些,可是他们都配备了青凡级的厚重铠甲。他们在山河卫的训练场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每一次落脚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震得地面微微发颤,那气势磅礴的场景,令人心生敬畏。
而在这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中,最为关键且引人注目的,当属分布在大秦帝国各地的十二所山河书院。
为了配合大秦帝国盛大开启的科举取士考试,每一座山河书院都大门敞开,热烈欢迎来自各郡各地的莘莘学子。
这场大秦帝国的选拔考试竞争异常激烈,不少人怀揣着名扬大秦的梦想与抱负,历经大秦帝国层层严苛的考核。
最终,有八十人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与运气,从一百万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