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如同一匹被撕裂的灰色绸缎,毛毛细雨从那裂缝之中轻柔地洒落下来,仿佛是上天洒下的细密珠帘。
在这朦胧细雨中,一座古老庙宇静静地矗立着,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
残伯站立在古庙大殿之前,他身形略显佝偻,目光却炯炯有神,凝视着众多香客进进出出。
这些香客们或虔诚祈祷,或匆匆而过,他们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模糊而又神秘。
就在此时,身着袈裟、面容慈祥的古庙长老缓缓走来。残伯见状,连忙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与敬畏:“大哥,您亲自来了!”
古庙长老停下脚步,注视着眼前这位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男子。岁月的刻刀已在残伯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的风华正茂如今已化作满面风霜。
长老微微叹息一声,语气略带教训,但更多的是无奈和关怀:“叫长老,这里可不是你以前打打杀杀的江湖。莫要失了礼数。”
残伯心头一紧,赶忙低头应声道:“是,是!”接着,他再次恭敬地行了个礼,提高音量喊道:“长老好!”
古庙长老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回应道:“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便转身引路,带领残伯朝着古庙的方丈室走去。
一路上,残伯跟随着长老的步伐,目光不时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
只见道路两旁古木参天,翠绿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舞动的绿色裙摆。
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地风景秀美,宁静祥和,果真是一处绝佳的修行之所啊。”残伯不禁暗自感叹道。
残伯怀着敬畏之情见到了德高望重的方丈。
两人先是相互问候、寒暄了一阵子,气氛颇为融洽。
随后,残伯表明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他面带诚恳地说道:“尊敬的方丈大师啊,我们山下那座古老的村落里,信奉佛法的民众数量众多。
这些年来,承蒙佛祖庇佑,信众们的生活状况日益改善。所以大家都心怀感激,愿意长期向咱们这座神圣的古庙供奉大量的香油,希望古庙的香火能够越来越旺盛,福泽绵延不绝!”
古庙方丈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点头称赞道:“善哉善哉,实在难得诸位信众如此虔诚和诚心。相信以佛祖的无边法力和慈悲胸怀,必定会一如既往地护佑着那座古老的村庄以及所有的信众。”
残伯听到方丈的这番话,心中更是欢喜不已,连忙双手合十,深深地弯下腰去,行了一个大礼,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在此时,一旁的古庙长老突然发出一声叹息,口中喃喃念叨着:“可怜呐,真是可怜!”
古庙方丈不禁感到有些诧异,转头看向长老问道:“长老为何会这般感慨呢?”
只见长老眉头微皱,缓缓说道:“方丈有所不知,那古村通往咱们古庙的道路上原本有一座木桥,但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已变得腐朽不堪,根本无法供行人通过。
那些信众想要前来朝拜进香,就只能涉险趟过那条河流。尤其是每逢暴风雷电交加的恶劣天气,河水便会迅猛暴涨,水流湍急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河中,遭遇不测之祸。这实在是令人忧心忡忡啊!”
古庙方丈听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急忙追问长老:“既然情况如此危急,那么长老您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长老略作思考,然后郑重地回答道:“我佛向来慈悲为怀,怀有普度众生、渡化世人的宏愿。依老衲之见,不如由咱们古庙在此处修建一座坚固耐用的石桥,让信众们从此可以安全顺利地往来于古村与古庙之间,再也不必受那渡河之苦。
这样一来,既能彰显我佛的无量功德,又能造福一方百姓,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古庙方丈闻听长老所言,深以为然,当即双手合十,闭目轻声念诵道:“阿弥陀佛……长老此言甚妙,实乃善举一桩。待贫僧与众位僧人商议之后,定当尽快着手实施此事,早日修成石桥,以解信众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