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诚一郎派出的援兵是骑兵第 2 联队下的一个中队,当他们赶到永嘉堡车站时,驻守车站的日军已经在打扫战场。没多久,本多政材派出的援兵也赶到了车站。三位中队长立即将车站的情况汇报给了上面,收到消息的本多政材和筱原诚一郎当即命令他们继续警戒车站,天亮后再归队。
永嘉堡车站遭遇袭击,负责搜索并清剿那支伏击运输队的中国军队的日军骑兵中队长立即判断出袭击车站的中国军队与伏击运输队的是同一支军队。于是他立即带队赶到了永嘉堡车站,从车站日军口里了解到李宏他们撤退的方向后,随即带兵追了过去。
李宏并不知道身后有一支日军正在追他们,他带着部队向东走了两个小时后,旋即转道向南走了两个小时,来到了一个小山沟里才停下来休息。
李宏靠在石头上一言不发,眼神中充满了不甘、愤怒。这是他自从穿越过来遇到的第一个败仗,李宏心里感到很难受。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当真的打了败仗后,李宏并不像别人那么豁达,他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刚才的战斗过程。
吴青看着李宏一言不发的样子,走过来,问:“连长,你是不是还在想着刚才的战斗?”
李宏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吴青继续问:“连长,那你想出什么了吗?”
李宏摇了摇头,语气低沉地说:“没有,我想了又想,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一仗会打成这样。而且一想到这次的损失这么大,我就觉得很愧疚,是我对不起弟兄们。”
吴青劝说道:“连长,你别这样,你可是咱们全连的主心骨,你绝不能因为一场败仗就垮下来,你要尽快振作起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很正常,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它,只要我们重整旗鼓,重拾信心,下一次我们一定会赢。”
李宏情绪低落,说道:“吴排长,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这一仗为什么会输。我只要一想起刚才的战斗,就会想到牺牲的弟兄们,是我指挥无能,让他们白白丢了性命,我对不起他们啊。”
吴青的脸上开始纠结起来,他的心里正在做着复杂的思想斗争。纠结了片刻后,吴青最终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吴青语气郑重地对李宏说道:“连长,关于刚才的战斗,我有一些心里话想要和你说,希望你听了之后不要生气。连长,今晚的战斗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个意外,使得我军被鬼子发现,最后打成了败仗,可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连长,我觉得今晚的战斗我们都犯了轻敌的错误。”
“轻敌?”
“对,就是轻敌。这几天由于我们连续战胜鬼子,全连上下都出现了轻敌情绪。今晚上就是我们轻敌,战斗部署不严密,最后导致了失败。如果我们没有轻敌的话,部署得当,今晚上我们绝不会战败。是我们全部都低估了小鬼子,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没有事先思考应对办法,面对突发意外,弟兄们应对不当,这才导致了我们的战败。如果我们事先能够有针对意外的应对策略,或许这一仗不会是那样的结果。而且这一仗我们还犯了一个错误,在鬼子已经发现我们并挡住了我们的进攻时,那时候我们就应该撤退,但是我们没有,而是继续留在原地,试图打开一个缺口。我们的部队没有工事,与鬼子对射是非常吃亏的,我们的单兵战斗力远远不如鬼子,这一仗我们却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犯了兵家大忌。这说到底还是因为这几天我们连续打败鬼子,弟兄们骄傲轻敌的心理在作祟。连长,你是全连的主心骨,必须要尽快恢复,否则你这样会影响到弟兄们的士气的。”
听完吴青的话,李宏沉默了,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这些天的一举一动。
事实上吴青说的没有错,李宏的确犯了轻敌的错误。今晚上的战斗本来就是一场偷袭,李宏却硬生生打成了强攻。虽然这些日子李宏接连击败日军,但是这并不代表李宏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超过日军。他们和日军之间依旧存在巨大的差距,打阵地战他们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若是在发现无法打开缺口攻入车站的时候就撤退,损失绝不会这么大。这也就是吴青劝说李宏撤退了,要不然按当时的架势,李宏还在想着攻入车站,根本不会撤退,那结局就是被增援的日军和车站日军一起包围全歼。
李宏越想越觉得吴青说的对,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段日子自己确实有些轻视日军,部署战斗时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反复思考,反而有些轻率冒险起来。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李宏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与当代的人相比,他的心里对日军没有一点畏惧,甚至因为现代中国崛起反而有些瞧不起日本,思想上完全是一个和平年代现代人的思想,对于战争认知只是来自于书本上的文字记载,远不如亲历者那样深刻。想明白原因后,李宏心里悔恨不已,自己的失误却让全连买单,这牺牲的二十一个士兵都是老兵,他们本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今却已成了烈士。李宏心里无比难受、自责,他没有哭,但是眼睛里泪水已经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吴青看到李宏这个样子,继续劝他:“连长,当年我在学武的时候,第一次被人打败时也和你一样,情绪低落,颓废不堪。我师父见我这个样子,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习武之人,不仅要有直面对手的勇气,更要有一颗胜不骄败不馁的心,失败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的内心强大,没有被失败击垮,那么即使是失败,也不过是胜利的一个前奏而已。连长,我们不过是打了一场败仗而已,部队的实力依旧存在,我们还能再战,你可不能被一场小小的败仗就击垮啊!我们还等着你带着我们继续打鬼子呢。”
李宏被吴青这么一说,他的情绪确实好了一点。李宏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听老师说什么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之类的话,他本身并没有多少体会。从小到大,他都是学校的尖子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花朵,过得都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如今穿越过来吃了第一次败仗,损失还这么大,确实给李宏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不过还好,经过吴青的劝慰,李宏多少已经恢复了过来。
李宏蹭的一下站起来,语气已经不似刚才那般低沉,看着前方说道:“吴青,你说得对,我绝不能就这样被击垮,这样会更加对不起牺牲的弟兄。我要重振旗鼓,继续打鬼子,为弟兄们报仇。传我的命令,十分钟后全连集合。”
十分钟的时间眨眼就过去,李宏看着已经列队完成的部下,酝酿了片刻后,说道:“弟兄们,我现在要向你们做一个检讨,由于我晚上的轻敌,导致我们吃了一个败仗,牺牲了二十一位弟兄,算上负伤的,伤亡超过了一个排。在此我郑重地向大家道歉,对不起,是我害了他们。如果不是我轻敌,他们也许就不会牺牲,这是我的错,我没有资格让他们原谅我,我所能做的就是用鬼子的人头来祭奠他们,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目光紧紧地盯着李宏,他们从李宏的口中听出了他感情的真挚,他是真的在道歉。这一刻,败仗带给所有人的不满开始消失,他们看着李宏的真情流露,心中的负面情绪尽皆散去。
“弟兄们,我请求你们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带着你们继续打鬼子。我向你们保证,我会吸取教训,绝不会再犯今天的错误。我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带领你们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让鬼子血债血偿。我会带领你们打得鬼子闻风丧胆,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打不烂、拖不垮、逢敌能战、战之必胜的铁血之师。我会带着你们将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赶出我们的国家,保卫山西,保卫全国。”
李宏的语气越发的慷慨激昂,士兵们的情绪纷纷被调动起来。他的话谈不上多么的辞藻华丽,但是却感染了所有人。大家的情绪都被李宏的话调动,此刻全连士气高昂,战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士兵们都渴望着再次和鬼子交手,报仇雪耻。
讲了十来分钟,李宏看着士气高涨的队伍,信心满满。他在此刻也重新恢复了斗志,只听得他一声令下,全连立即开拔。李宏走在队伍最前面,眼神坚定,斗志昂扬,眼里涌现着复仇的怒火。
追击李宏的日军一路向东追到了怀安境内,却始终未能发现李宏部队的踪迹。日军骑兵中队长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追错方向,于是返回向西,在逯家湾镇里挨个村子的寻找李宏部队的线索。
日军被挡在天镇境内已经十天,这让东条英机大感不满,在电话里将筱原诚一郎和本多政材痛骂一顿,并要求他们在两日之内破城。为了不影响自己攻占平绥路西段的计划,东条英机命令独立第 15 混成旅团立即启程,在永嘉堡车站上车,沿着铁路西进。按照战前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向北,迂回到大同以北的丰镇、镇洪堡地区;旅团主力经大同北面的占店、西面的云岗,然后沿着同蒲铁路以西向南迂回,夺取怀仁县,断大同守军后路。天镇东条英机交给了独立第 2 混成旅团进攻,并下令拿下天镇后继续西进,正面进攻大同。
收到命令本多政材再次调兵遣将,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天镇城发起了进攻。
张敬俊指挥 399 团临危不乱,从容拒敌,以少量兵力留守阵地,主力躲在后面,等到日军步兵冲到近处,主力部队再进入阵地,痛击日军,同时又分兵一部出城,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攻城日军。在这样合理的战术布置下,日军的进攻被接连打退。
本多政材恼羞成怒,为了拿下天镇,是无所不用其极。飞机、坦克、重炮轮番轰炸,将城防工事几乎夷为平地。但是守军死战不退,凭借着残垣断壁,死死地将日军挡在了城外。多次攻城失败后,本多政材下令使用毒气弹,试图以此消灭守军。
9 月 9 日,负责防守阳高县城的白汝庸第 414 团不敌日军攻势,血战之后阳高失守,副团长曹静山、三营营长都来宝以身殉国,白汝庸带着仅剩的三百残兵败将从南关突围而出。
阳高失守后,朝生平四郎为了报复 414 团的抵抗,在城内血腥残杀了一千多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寇暴行,令人发指。
突围后的白汝庸率部来到了白登村,此时李服膺已经撤离了天镇,回到了军部,将天镇的防御全权交给了张敬俊。第 61 军的军部所在地正是白登村,白汝庸在这里见到了李服膺,将阳高一战的过程以及自己下令撤退的原因详细地汇报给了李服膺。李服膺听后,并没有怪罪白汝庸,反而肯定了他在阳高的表现,鼓励他整顿兵马,继续抗战,以报效国家。
9 月 10 日,防守天镇的张敬俊得知了阳高已经失守的消息,明白天镇腹背受敌,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从军事上讲已无坚守的意义。于是张敬俊召集全团所有连以上军官,告诉了他们阳高失守的消息,为了保存 399 团的实力,下令由副团长边普未带领团主力突围撤退,自己率领少量兵力继续死守天镇。然而 399 团上下已经杀红了眼,士气高昂,参会军官群情激奋,无人愿退,纷纷表示愿与天镇共存亡。
战至 11 日夜,天镇形势已岌岌可危,399 团此刻内无物资、外无援兵,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李服膺频频联系司令部,请求天镇守军撤退,却始终石沉大海,未见回复。但是从 9 月 4 号李服膺接到续守命令算起,天镇此时已经坚守了 10 天,远远超过了阎锡山规定的续守三天的期限。于是李服膺下令给第 399 团团长张敬俊,命令他率部突围,撤出天镇城。
接到命令的张敬俊内心五味杂陈,最终下达了突围撤退的军令。军令传到 399 团的将士耳中,将士们无不顿足捶胸,不愿弃城后撤,但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11 日半夜,399 团从西门含恨撤出天镇城,并用仅剩的炸药炸毁了铁路周边的桥梁。
9 月 12 日,本多政材率部进入天镇城,天镇沦陷。日军进入天镇后,对天镇城的老百姓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短短两日,两千多名老百姓惨死在日军屠刀下,成为日军在中华大地上欠下的又一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