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雕梁画栋、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晨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殿内大臣们各异的神色。迁都之议已然确定,众人的焦点便聚集在新都的选址之上。
九皇子身姿挺拔,站在群臣之中,他的目光坚定而自信,透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睿智。在这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每一个建议都可能影响国家未来的走向。
“诸位大人,”九皇子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新都的选址,实乃重中之重。依我之见,需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力求寻得一处既能兼顾各方利益,又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宝地。”
一位身形微胖、身着绯色朝服的大臣微微皱眉,率先发言:“殿下所言极是,只是这选址谈何容易。北方地域辽阔,冬季却多有大雪封路,行军也好,商旅也罢,都会受到极大影响。若新都建于北方,交通不便,不利于国家政令的传达与物资的流通啊。”
九皇子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脑海中勾勒着北方的景象:“大人所言甚是。正因如此,我才认为新都可选在偏北之处,既能兼顾北方的防御,又可减少冬季降雪对交通的影响。如此一来,在应对北方的威胁时,我军能够迅速出兵,保卫国土安全;而在日常的商贸往来中,也不至于因恶劣天气而停滞不前。”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臣缓缓上前,他的声音略显沙哑,但字字清晰:“殿下,现都城位于东部,此地雨水繁多,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常有洪涝之患,确实不适合作为都城长久发展。只是这都城在此地已历经数代,诸多设施完备,人脉关系盘根错节,若贸然舍弃,实在可惜。”
九皇子微微叹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老大人说得对,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新都选址,应选在更具优势的地方。儿臣建议,可着重考虑距离中部的位置。中部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素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从这里出发,无论是前往东南沿海的繁华商埠,还是深入西北内陆的广袤大地,都能较为均衡地把控时间。”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一位年轻的官员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好奇与疑惑:“殿下,您说选在中部,可这中部地域广阔,具体又该如何抉择呢?”
九皇子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自信:“若能在中部寻得一处离河道较近之地,那便是再好不过了。河道,是国家的血脉,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保障百姓的生活与农业灌溉,更是交通的要道。我们可以开凿运河,让新都与东南地区紧密相连。如此一来,不仅能促进南北之间的商业交易,还能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掌控。”
“殿下,这开凿运河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估量啊!”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九皇子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大人所言极是,开凿运河确实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有了运河,我们的商船便能快速驶向东南沿海,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国家的经济必将繁荣昌盛。而且,运河还能作为军事运输的通道,一旦东南沿海有战事发生,我们的军队和物资便能迅速抵达。”
“那若新都靠北,在防御北方入侵方面,殿下可有更详细的考量?”又一位大臣问道。
九皇子目光坚定,神色冷峻:“若新都靠北,我们可以在周边修建坚固的城池和防御工事,屯驻精锐之师。同时,利用北方的地形优势,设立烽火台,构建严密的预警体系。一旦北方有敌军来犯,我们便能第一时间得知消息,迅速出兵抵御。而且,新都靠近北方,便于我们对北方的局势进行监控,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随着九皇子的阐述,大臣们的脸上渐渐露出了认可的神情。他们开始意识到,九皇子的建议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综合考量了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陛下,臣认为九皇子的建议极具可行性。”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站出来,向着吕少曦拱手行礼,“新都选址在中部偏北、靠近河道之处,既能解决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又能加强国防安全,实乃良策。”
“臣等附议!”其他大臣纷纷响应,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
吕少曦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他的目光始终落在九皇子身上,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他深知,九皇子的这些建议,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厚责任感。
“众卿所言极是,”吕少曦微微点头,声音沉稳而有力,“新都选址之事,就依九皇子所言,派专人前往中部地区勘察,务必寻得一处最佳之地。”
“遵旨!”群臣齐声应道,声音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退朝的钟声悠悠响起,群臣陆陆续续的走出,九皇子随着人流走出大殿。他的神色略显轻松,却又难掩兴奋与期待。今日朝堂之上关于新都选址的讨论虽已告一段落,但他心中的蓝图绘制才刚刚开始。
九皇子步履匆匆,朝着黄芪的宫殿走去。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新都建设的种种细节,每一个构思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他的思维宇宙中闪烁。
踏入宫殿,熟悉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黄芪正在殿内,看到九皇子回来,眼中满是慈爱与关切:“吾儿,今日朝堂之事如何?”
九皇子微微一笑,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回母后,一切顺利。新都选址之事已商定派人勘察,儿臣如今需为新都的建设做更多准备。”
黄芪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吾儿长大了,懂得为国家分忧。只是莫要太过劳累,身体要紧。”
九皇子应了一声,告别母亲后,便来到自己的书房。书房内,笔墨纸砚早已备好,他缓缓坐下,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沉思片刻后,开始在洁白的纸张上勾勒。
他首先想到的是新都内的桌椅设计。“桌椅虽小,却关乎百姓生活与官员办公的舒适。”他轻声自语道,“长桌可用于朝堂议事、学堂讲学,需宽敞稳固;靠椅则要让人久坐不累。”他的笔触轻盈而流畅,不一会儿,一张线条简洁、结构合理的长桌便跃然纸上。长桌的边缘圆润光滑,防止磕碰,桌腿粗壮结实,能够承受重物。随后,他又绘制了配套的靠椅,椅背微微向后倾斜,椅面采用柔软的布料填充,增加舒适度。
绘制完桌椅,九皇子稍作休息,喝了口茶,便又投入到房屋结构的设计中。“新都的房屋,既要坚固耐用,又要美观大方,最主要的是要一体式的标准化,这样才能大规模快速建造。”他在心中默默想着。他先画了普通民居的外观,房屋采用木质框架结构,墙体用青砖垒砌,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既简约又具有传统风格。接着,他又绘制了房屋的内部结构,将空间合理划分,客厅、卧室、厨房、储物间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在设计过程中,他特别注重采光和通风,窗户的位置和大小都经过精心计算,确保屋内明亮通透,空气流通。
“如此一来,工匠们便能依照图纸施工,不仅能保证房屋的质量和样式统一,还能提高建造速度,节省成本。”九皇子看着图纸,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便是店铺的设计。九皇子深知商业对于新都繁荣的重要性,因此在店铺设计上格外用心。“店铺要采用大通铺的形式,这样既灵活又节省成本。”他一边画一边思考着,“一间大通铺可以根据商家的需求进行隔断。比如有大家族想要相连的几个店铺,就可以根据他需要的几个店铺以柱为中心用砖头隔开,或者用木板隔断也行,或者几家共同买一个店铺可以分割出多个小商铺,无需为每个铺子单独打造隔断,大大节省了费用。”他绘制的大通铺店铺宽敞明亮,内部空间开阔,没有过多的隔墙,只有一些预留的隔断位置。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项目和喜好,自行设计隔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店铺。
在绘制过程中,九皇子还考虑到了店铺的排水和照明问题。他在图纸上标注了排水管道的走向,确保店内不会积水;同时,设计了合理的照明系统,利用自然采光和灯笼相结合,让店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保持明亮。
除了这些,九皇子还想到了新都的公共设施。他绘制了水井的位置,确保居民取水方便;规划了街道的宽度和走向,保证交通顺畅;还设计了集市的布局,让商家和百姓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易,当然公厕也是需要,可以招一些老人进行打扫卫生或者街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九皇子放下手中的毛笔,看着满桌的图纸,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些图纸,承载着他对新都的美好期望,也凝聚着他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与担当。
“殿下,该用晚膳了。”小太监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九皇子应了一声,起身走出书房。在前往膳厅的路上,他的思绪仍沉浸在新都的建设中。他知道,这些图纸只是一个开始,一定要让新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晚膳过后,九皇子回到书房,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图纸,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直到夜深人静,他才放下图纸,上床休息。在睡梦中,他仿佛看到了新都的繁华景象: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九皇子的书房之中。九皇子早早起身,书桌上,那叠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图纸,在晨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新都未来的宏伟蓝图。
“小桂子。”九皇子轻轻唤道,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
“殿下,奴才在!”小桂子像往常一样,从门外快步走进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对九皇子的敬畏与忠诚。他身形瘦小,却十分机灵,跟在九皇子身边多年,对他的脾性和习惯了如指掌。
“把这些图纸拿好。”九皇子拿起桌上的图纸,递给小桂子,“你先把这些桌椅的图纸送到木匠那儿,让他们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和样式,全部做一套出来。记住,一定要跟他们说清楚,每一个尺寸的细节都不能有差错,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然拼装不起来。”
小桂子双手接过图纸,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殿下放心,奴才一定办好!”他响亮地应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转身便准备离去。
“等等。”九皇子又叫住了他,“你去跟木匠们说,若是在制作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随时来问我。另外,告诉他们,工期虽然要紧,但质量不能忽视,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每一件成品都符合标准。”
“是,殿下,奴才明白!”小桂子再次应道,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匆匆离开了书房。他一路小跑,心中暗自想着,一定要尽快把图纸送到木匠手中,不能耽误了殿下的大事。
小桂子离开后,九皇子又在书房中踱步沉思了片刻。
过了一会儿,九皇子整理了一下衣冠,拿起剩下的房屋和店铺的图纸,朝着工部走去。
来到工部,九皇子受到了工部官员们的热烈迎接。工部尚书李大人满脸笑容如菊地迎上来,恭敬地行礼:“九皇子殿下,您大驾光临,真是让工部蓬荜生辉啊!”
九皇子微微点头,礼貌地回应道:“李大人客气了。今日我来,是有重要的事情与诸位商议。”说着,他将手中的图纸递给李大人,“这是新都房屋和店铺的设计图纸,还请李大人和各位同僚帮忙审核备案。”
李大人接过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专注与惊讶。他仔细地看着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殿下,这些图纸设计得真是精妙啊!不仅布局合理,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其他工部官员们也纷纷围拢过来,一起观看图纸。他们一边看,一边发出阵阵赞叹之声。
“殿下,这些图纸我们一定会认真审核备案。”李大人抬起头,看着九皇子说道,“不过,在审核过程中,若是发现任何问题,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九皇子微微点头,说道:“李大人客气了。若是有任何疑问,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们共同商讨解决。新都的建设,离不开各位大人的努力和支持。”
在与工部官员们交流了一番后,九皇子便离开了工部。回到宫殿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思考着新都建设的其他问题。
几天后,小桂子兴冲冲地跑回宫殿,向九皇子汇报:“殿下,木匠们已经按照图纸把桌椅做好了,每一件都做得十分精致,就等您去验收了!”
九皇子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做得好!你去把那些桌椅的图纸也送到工部去,一并备案。另外,把做好的桌椅搬到我这里来,我要亲自看看。”
小桂子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着木匠们将做好的桌椅搬到了九皇子的面前。九皇子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桌椅,从材质到工艺,从尺寸到细节,他都一一认真查看。他轻轻抚摸着桌椅的表面,感受着木材的质感和工匠们的用心。
“不错,做得很好。”九皇子满意地点点头,对木匠们说道,“你们的手艺精湛,当赏。”
木匠们纷纷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就起身出去了。
九皇子的目光缓缓落在刚刚送来的办公用长桌和靠背椅上,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些桌椅,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对旧事物的改进。
眼前的旧物,是矮四方桌和无腿靠椅,在这皇宫中已存在许久。四方桌四平八稳,可在实际使用中,空间利用率并不高,多人议事时,常常显得局促。比如长条椅更是简陋,虽能勉强供人就座,却毫无舒适可言。而那些有靠背的座椅,竟没有腿,想必是因长久以来习惯了在木地板上席地而坐,人们对桌椅的功能性并未有太多创新的追求。
九皇子轻轻抚摸着新做好的长桌,那光滑的桌面触感细腻,长桌的长度经过精心设计,足以容纳多人同时办公。两侧微微上翘的边缘,既增添了美感,又能防止物品滑落。配套的靠背椅,依据人体工程学设计,靠背的弧度贴合人体脊椎,让人久坐也不会感到疲惫。椅腿粗壮结实,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座椅,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终于有了这些舒适的桌椅,日后办公和议事,定会方便许多。”九皇子喃喃自语道,眼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实则是新都建设理念的一个缩影——注重实用性与舒适性的结合,一切以百姓和官员的生活、工作需求为出发点。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九皇子的思绪却飘向了远方,他想到了新都的其他规划。他坚信,那些工部大臣们必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在工部的衙门内,此刻正一片忙碌的景象。工部尚书赵大人眉头紧锁,站在一幅巨大的新都规划图前,手中的毛笔不时在图纸上比划着。他的身旁,一群工部官员们围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赵大人,依我看,新都的水利设施至关重要。”一位年轻的官员说道,“我们必须确保城内的水源充足,排水顺畅,以免出现洪涝灾害。”
赵大人微微点头,目光在图纸上的河道位置停留片刻,说道:“你所言极是。新都选址将会靠近河道,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凿运河,连通周边水系,不仅能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还能促进水上运输,繁荣商业。”
“可是,开凿运河工程浩大,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不是小数目。”另一位官员提出了担忧。
“这一点我们必须慎重考虑。”赵大人神色凝重,“但从长远来看,运河的开通对新都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调配资源,逐步推进工程。”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的藏书阁中,一位工部的老官员正在查阅古籍。他的面前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他正试图从历史中寻找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智慧。
“找到了!”老官员突然兴奋地喊道,“这里记载了前朝都城建设时的水利规划,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他急忙将找到的资料整理好,匆匆赶往工部衙门,准备与同僚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而在新都的选址处,一群勘测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持各种测量工具,仔细地测量着土地的地形、地势、土壤质量等。
“这里的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大规模建设。”一位勘测人员说道,“但土壤的承载力还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另一位勘测人员则在记录着周围的环境信息:“周边的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河流,这些都可以成为新都建设的有利条件。但我们也需要合理规划,保护好生态环境。”
九皇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些具体的工作,但他的心却时刻牵挂着新都的每一个建设环节。他知道,新都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九皇子依然忙碌着。他不断地与工部大臣们沟通交流,了解新都建设的进展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他还亲自前往工匠们的作坊,查看各种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和质量。
“这些砖瓦的烧制工艺一定要严格把控。”九皇子对工匠们说道,“新都的建筑必须坚固耐用,这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安全。”
工匠们纷纷表示会严格按照要求制作,绝不马虎。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都的规划逐渐完善,各项建设工作也陆续展开。九皇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新都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崛起,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看到新都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繁华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