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辘辘驶出京城,青砖高墙渐渐被翠绿树林取代。
小晴倚在车窗边,红纱袖被春风掀起一角,露出腕间系着的银铃铛,正随着车马颠簸叮当作响。
“四妹妹究竟要带我去何处?”三小姐任嫣终于忍不住发问,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她望着窗外陌生的乡野景色,远处起伏的山峦像极了蒸笼里堆叠的糕点。
小晴抿唇一笑,只看了一眼滚落到马车角落的一个藤球。
那是一个蹴圆,也叫做蹴球。
但小晴更喜欢管它叫做足球。
刚才为了买这蹴圆,还带着一脸莫名其妙的任嫣跑了好几间杂货铺子。
“今日难得一起出门一趟,我就带三姐玩点好玩的吧!”小晴笑道。
“你莫不是要带着我去蹴鞠吧?”刚才小晴跑了好几间铺子买这蹴圆的时候,她可是看在眼里的。
这个世界也是有蹴鞠的,只是不流行罢了。
“当然不是,我可不会蹴鞠。”小晴笑得灿烂,看得坐在对面的任嫣更觉莫名其妙。
马车驶出京城朝着饺子坡生产队的方向驶去,随着渐渐走远,官道渐渐变成了黄土小路。
虽然是朝着生产队方向去,但小晴要去的地方只是生产队旁边的小村子。
随着饺子坡生产队走上正轨,规模不断壮大,不仅仅是其他省份逃难来的难民会到生产队工作。
周边村子里的劳动力也更倾向于到生产队工作。
饺子坡生产队里管吃管住,还给发工钱,而且还能根据工龄、工作经验、掌握技能、实际表现等各方面因素给予“提干”提升待遇。
周边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到生产队工作,吃住都在生产队,领到的工钱虽然不多,但供养家里的老人孩童还是够的。
像是这种只有留守老人儿童的小村子,在饺子坡生产队周边并不少见。
小晴掀开车帘,已经能看见远处的一个小村落。
马车驶入小村子,门口处一个男人却只从小晴掀开的那一点点帘子将她认出来了。
男子一身粗布麻衣、手上有厚厚的老茧,皮肤被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黑白分明闪闪发亮,看起来非常精神。
“四小姐!”
男子一阵小跑迎了上来,朝着小晴拱手行礼。
“哦!是陈工啊!”这男人还是小晴少有的,能在饺子坡生产队认出来的工人。
小晴能认出这陈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陈工是饺子坡生产队第二次表彰大会上,作为工人代表发言的先进技工。
是生产队里的一名蓝帽子高级技工,专业分类是木工。
饺子坡生产队最新规定,蓝帽子每个月都有一天的“月假”,今天的陈工就是休了月假回家的。
“四小姐这是?”
这位陈工看着马车缓缓停下,小晴从马车上下来,便出声询问。
小晴并未急着回答,而是拉起三姐的手,笑着介绍。
“这位是我三姐。”
“三小姐好。”陈工连忙行礼。
任嫣也笑着摆了摆手。
小晴还准备让蒹葭动手呢,现在有现成的工人,她自然就用上了。
“陈工你过来帮我个忙。”
小晴原本还打算两根竹竿之类的小棍子,和麻绳搭一个简易球门。
现在有了专业人士,小晴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想要一个小球门,陈工便动作利索地找来几根木头,几下便搭起了一个更加结实的木质球门。
在小晴的指挥下,陈工又搬来一张长桌子,然后从屋子里拿出一个大锣就“框框”地敲了起来,一边敲还一边往村子里走,替小晴叫人。
原本马车驶入村子,就有不少孩童老人被吸引了注意力往这边好奇看来,如今陈工一敲锣,瞬间便聚集起了不少人。
“三姐快来帮忙摆奖品!”小晴招呼着任嫣,将油纸包在长条板凳上排开。
为了展示奖品,小晴还特意打开了几包里头的小包装,芝麻糖的金黄、冰糖块的透亮、桂花糕的雪白,霜白的柿子饼在粗木板上铺开一片甜香。
村里的孩子们早已围成了一圈。
原本还处于对陌生人的惧怕不敢上前,但现在有了陈工的领路,又有那一大堆奖品的刺激,不少孩子便靠了过来。
“大家安静,听我说!”小晴踮起脚尖,费力地爬上一张矮板凳。
她今日穿着的这一身红白色调的衣裙让她非常引人注目,因着身量娇小,她不得不又往板凳中央挪了挪,红绣鞋堪堪踩在板凳边缘,露出鞋尖上精致的绣花。
“看见那边的球门了吗?”她踮着脚指向三丈外的竹竿,身子微微晃了晃,吓得站在身旁的蒹葭赶紧扶住板凳。
孩子们见状都咯咯笑起来,小晴也不恼,反而顺势做了个鬼脸,圆圆的杏眼弯成了月牙,颊边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她举起藤球时,袖口滑落,露出内里绣着兰花的白色中衣。
那球在她掌心转了个圈,引得孩子们的目光跟着打转。
“从这里开始!”她指向距离球门三丈远滑下的一条边界。
“踢进球门的!”
她又指向不远处那堆满各种糖果糕点的桌子。
“桌子上那么多种糖果糕点,每样都能拿一包!”
孩子们齐刷刷地扭头,纷纷看向堆满糖果糕点的桌子。
这些孩子们哪见过这么多好吃的?
如今有了饺子坡生产队的扶持,家里生活好了,但也仅限于吃饱饭而已。孩子们嘴里那也是常年馋不到一点甜的。
这些村子里的孩子也就过年过节才能分得一点散糖。
这下子,孩子们纷纷扭头,一双双眼睛闪闪发亮。
被小晴安排站在桌子前发奖品的任嫣突然面对那么多孩子齐刷刷的目光,虽然孩子们看得都是桌子上的糖果点心,但任嫣还是被这场面惊得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