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件事,周兴国也没有了去找周仁红的兴致,因为待不了几天就得走了。
他在院子里转了转,又去外面山坡上树林中走了走。
发现家里似乎是并没有什么变化。
各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外出打工的,没有劳动力的,渐渐被拉开差距。
而打工的也存在不少差距,有少数的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
叔叔周永贵家三个孩子都在彩南打工,就是周云龙去的地方。
村里之所以到彩南的比较多,原因也很简单,村里有一个包工头在那里。
是后面院子的,姓冉。
周兴国离家的前一天又去一趟周永齐家。
周永齐比一年多前显得更加苍老,但仍然很精神。
“国娃来了,坐吧”。
他住的地方十分不破旧,是老房子,而且是多年没有翻修。但屋里收拾得仍然十分干净,连屋檐下堆码的柴火也是整整齐齐。
“这是专门给你带的酥心糖”。
“你爸已经给过了”。
“我不是来炫耀的,是特意来看你,明天又准备出去”。
“听说你挣了挺多钱”。
“你就不要这样说我了,给别人打工哪能有好多钱”。
“钱是一个方面,在外面要多学习,学到了真本事不愁没有钱”。
“感觉那些老板也没有什么特别能力”。
“你说的能力太狭隘,能力不一定是某一技能。具体的我也说不清,但如果你多观察,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你应该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
他虽然没有去见过现在外面的世界,但许多道理仍然是相通的。
有钱的当然并不一定就一是能力更强的,有的是机遇好,有的家庭背景好,有人脉,有的能一方面能力强,一招鲜吃遍天。
但周永齐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人应该不断学习,学技能,学管理方法,学为人处世的方法,当你的各方面能力到了,需要的就是一个机遇。
否则就是机遇摆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甚至你不会觉得那就是机遇。
机遇可能随时与你擦身而过,你却浑然不知,过后又悔之晚矣。
只能说明你还不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或者说你的认知还不够。
聊了一会后,周兴国悄悄留下了两百元钱在坐的凳子上。
他并不缺吃的,穿的虽破旧些,也不缺。
但因为几个儿媳管的太严,都不愿赡养,他现在最缺的是钱。
初八这天一早周兴国又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他担心人太多,特意提前了两天出发。
大多数人选在这天出发也是图一个吉利。这里一直有七不出八不回家的说法。
虽然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更不知道道理在哪里,但许多人依然是宁信其有。
当然后来许多已经不再信这些没有科学道理的话,就爱专选初七走,路上反而是没有那么多人。
公司的开工时间是定在十二号这天。
其实往往也要十五后才能进入正轨,在大家心里,总觉得要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
这是传统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
我们许多人讨厌传统,认为很多是陋习,殊不知,人是无法脱离传统而存在的。
你的基因中带着传统,你是在传统文化中长大的,你也注定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否则一切传统是做不到的,因为这等于否定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