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乡遇故知,两人都显得很激动。
黄小松买的通票,还需要签中转,签完后两人也挤进了排队的人群中。
这时突然出现两队武警,把手中的腰带在空中抽的噼啪作响。
两队武警很快把人群一分为二,留出了中间的一条通道。
站中间的一个武警大声道:“这是一趟加班车,上的人数有限,只有军人和学生可以上,凭证上车,可以带一名家属”。
周兴国应该是运气不错,遇到了黄小松,否则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是两人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到了站台才发现,里面依然是很多人。
而且是十分混乱。
两人打听后才知道,这些进来的人,有的也等好几天了。
而且车到站时,大多数车厢是只下不上。
两人也没有办法,只好见机行事。
两人又等了二十多分钟后,列车终于缓缓进站。
车一停下来,人群顿时朝列车涌了上去。
一些人开始爬窗户。
当车里的人发现情况,许多人立即把窗户关了起来。
已经开始有人爬的想关就难了。
因为他们有的探进了头,有的先把手伸了进来。
“我们也爬吧”,周兴国对黄小松道。
除了爬窗户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车门根本不让人上。
黄小松手里只提了一个小包,率先冲向了一扇半开的窗户。
黄小松动作十分敏捷,里面的人还没来反应过来,他已经爬了上去。
里面的人开始骂骂咧咧,动手要去关车窗,却被黄小松拦住道:“我还有一个朋友没有上来”。
“还是当兵的,一点不遵守规则”,坐在窗边的人道。
黄小松也不去理会这人,伸手要去抓着已经过来的周兴国。
“先把包接着,我自己爬”。
周兴国爬上来才发现,车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他的脚好半天都没有踩到车上。
座垫下面是人,货架上也有人。
可是后面还有人继续在往上爬。
坐在座位上的人眼看窗户关不上了,索性也不再管。
“解放军同志,能帮我一下吗”,这时窗户外一个妇女,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对还在窗口边的黄小松道。
黄小松似乎是有点为难,主要是里面太挤了。
“我老公也是当兵的,我是去部队探亲,我在这里已经等了两天了。要不你先把我小孩接上,我自己找地方上来”。
听了这话,黄小松没有再犹豫,伸手把那小孩抱了进来。
那女人见小孩子上了车,四处张望,想看看哪里更好爬一点。
这时黄小松却把那小孩放到周兴国怀里,伸手对那女人道:“就从这里上来吧”。
那女人相当于是被黄小松硬生生拖进来的。
进来后那女人对黄小松感激不尽。
可是她自己还没有站稳,却一把把那小孩子从周兴国手里抱了过去。
看来她对当兵的充满信任,却对其他人充满了防备。
这也很正常,不要说这么多人的车上,本就容易走丢,就是大街上也并不安全。
盯着落单小孩子的人贩子太多。
上了车的人,如果不是同伴,他们其实也和先前在车里的人一样,并不希望后面的人再上来。
这与善恶无关,只是人性的自私本性。